2012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要点及复习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复习**一类题,*二类题(简答及论述题中,红色字体是老师最后划的重中之重)单选题(单与多偶会交叉)(绪)1.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1825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2.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来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里昂工人起义揭开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页,标志着法国工人已经在斗争中提出国家政权问题,开始走上了独立地进行政治斗争的道路。3.1836年,在英国开展的“宪章运动”。从1836年到40年代末,先后经历了三次高潮。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政治运动的舞台。4.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5.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哲学和19C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C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6.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他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7.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创造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8.革命性与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9.理想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简言之,理想就是奋斗目标。理想按内容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多)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众多理想的核心,10.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11.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理想是人生前进的方向、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12.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一)13.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世界观的重大问题,当然就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14.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5.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16.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等、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17C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二元论最终倒向唯心主义。17.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18.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19.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20.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2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质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因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每一件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是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机械堆积,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倾向。2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3.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2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2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6.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多选)。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阶段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27.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矛盾观点。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即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防止片面地看问题。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过程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28.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29.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智谋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当需要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时,人们要高潮使其不超出度的范围。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多)30.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因果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因果联系是时间上先后相继的、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的联系。(二)31.认识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32.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有什么样的认识论。唯心主义哲学主张意识第一性的,认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精神,决定它必然把人的认识仅仅限制在精神的范围内。主观唯心主义把主体的感受当作认识的唯一对象,认为认识只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或精神的作用,不与外部世界发生任何关系;客观唯心主义把认识看作是对客观精神及其产物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实现了认识论的革命变革,第一次彻底地、科学地、辩证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问题。33.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到认识论中来,克服了以往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局限性,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34.实践中,主体对客观的反映有两种情形:正确地反映了客体的认识——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谬误。35.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三)36.技术社会形态就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人类历史上有一个技术社会形态序列: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37.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38.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3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革命斗争不是一般的经济,也不是单纯的思想斗争,而且不是一般的政治斗争,而是指夺取国家政治权的斗争。40.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4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四)4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来看是具体劳动。区分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是根据各种劳动的目的、劳动对象、操作方法、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劳动成果所不同来划分的。这种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所以,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43.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马克思的科学价值论的核心就是揭示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44.通过货币产生的过程也提示出,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45.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46.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7.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48.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取得完全胜利和最终确立。49.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生的,为准确地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应该用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率m’就是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的比率。m’=m/v。50.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以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从而导致商品的社会价值下降。5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52.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53.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54.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c:v。55.相对人口过剩,是指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来说而过剩,并不是人口的绝对过剩。相对过剩人口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56.资产阶级民主制是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五)57.资本的周转时间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资本的周转速度与资本的周转次数成正比。58.流通时间是指产业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包括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销售产品的销售时间。59.固定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机器、工具、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60.产业资本的构成图:P229劳动资料——固定资本不变资本生产资本劳动对象流动资本产业资本可变资本——劳动力货币资本流通资本商品资本61.考察社会资本的运动即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要分析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62.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6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6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的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65.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便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66.剩余价值的公式:W=k+p商品价值=生产成本+利润67.利润和剩余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利润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它们同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