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3年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第一讲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了解,不考)简单地说,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或者说,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通过这种研究,探讨经济运行规律,解决经济中的主要问题。实现宏观经济的目标。二、计算GDP时为什么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呢?(判断)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与无形的劳务),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最终产品是指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三、二、三、四部门经济平衡条件是什么?(了解,可能会考,题型不定)1、两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和家庭。在两部门经济中,企业和家庭的关系是: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企业向家庭提供要素报酬。漏出(leakage):两部门经济中,实际上家庭不一定把全部要素收入用于消费支出,会多少有一部分用于储蓄,即漏出。从而使商品市场上一部分商品销售不出去。注入(injection):在家庭有漏出的情况下,就需要建立资本市场,使储蓄转化为投资,注入相应的销售收入。只要厂商的投资等于家庭的储蓄,注入等于漏出,整个国民经济仍然可以达到平衡。均衡公式:I=S2、三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家庭和政府政府的经济职能:税收(TX)政府购买支出(G)转移支付(TR)净税收(TXN):TXN=TX-TR三部门经济中的注入和漏出:第一:注入---企业投资;漏出---居民储蓄第二:注入---政府支出;漏出---政府税收均衡公式:S+T=I+GI=S+(T-G)3、四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家庭、政府和对外经济关系四部门经济中的注入和漏出:第一对:注入---企业投资;漏出---居民储蓄第二对注入---政府支出;漏出---政府税收第三对注入---出口;增加国内消费漏出---进口;退出国内消费均衡公式:2S+T+M=I+G+X即I=S+(T-G)+(X-M)四、如何理解经济学意义上的总储蓄等于总投资恒等式?(P374)(了解不考)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2、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第二讲国民收入决定一.怎样理解在短期内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的基本原理?作图予以说明。(了解不考)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在宏观经济学中,短期是指这样一个期间,即在这个期间无论总需求有多大,经济制度总是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也就是说,在短期中,总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只能引起国民收人或总产出的相应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通常这被称为凯恩斯定律。(1)收入恒等式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也就是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净出口,净出口可以视为来自国外的净需求。用公式表示为:上式就是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的公式,也被称为收入恒等式。式中AD为总需求,NX为来自国外的净需求,即净出口(X-M)。在构成总需求的四个变量中,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和净出口NX是经济模型或经济体系中与其他经济变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变量,称为内生变量。在经济生活中,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通常被称为在短期内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总需求中,政府支出G是由经济系统或经济模型外部的因素决定的变量,称为外生变量。作为外生变量的政府支出决定于政府的经济政策。(2)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总收入恰好与总支出相等时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这一概念可以用图4—1来表示。在图4—1中,坐标的纵轴代表总需求,横轴代表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坐标中的水平线是总需求3曲线,从原点出发的450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国民收入等于总需求。根据定义,只有AD线与450线相交的E点所决定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产出。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有均衡产出才具有稳定性,这是存货变动机制作用的结果。二、绝对收入说、相对收入说、持久收入说消费理论的异同?P388-392(选择)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首次成功地将消费与收入水平相联系,明确地将消费作为收入绝对水平的函数,并用边际消费倾向(MPC)和平均消费倾向(APC)等概念来阐述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一般被称之为绝对收入假说,其要点是:当前消费主要依赖于当前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该假说也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主要是绝对收入假说只是个即期模型,没有分析过去的积累和未来的情况,且缺乏微观经济基础,完全没有利用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和效用最大原理。因此,在凯恩斯时代以后的数十年中,又出现了种种新的消费函数理论。相对收入假说是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S·杜森贝里(JamesStembleDuesenberry)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提出来的。它是早期较有影响的一种消费理论。该假说间接的说明了消费对于经济周期稳定的作用。内容:1、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2、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3、在经济周期的短期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4、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由于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相对收入假说强调了人们消费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的示范效应,这一点是十分有意义的。相对收入假说中关于棘轮效应的论述解释了消费的稳定性,说明了消费对经济稳定的作用。但是,相对收入假说同样缺乏充分而有力的经验证明,弗里德曼认为可以把相对收入假说作为持久收入假说的一个特例。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家庭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水家庭,即消费有模仿和攀比性。棘轮效应:杜森贝利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家庭消费即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变化时,家庭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持久收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来的。他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从长期来看,消费支出取决于持久性收入。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的区分与联系。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不同,只有前者才影响消费支出。暂时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通过对持久收入的影响而发生的。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也是稳定的。当收入上升时,人们不能确信收入的增加是否会一直继续下去,因而不会马上充分调整其消费。当然,当收入下降时,人们也不能断定收入的下降是否就一直会如此。因此,消费也不会立即发生相应的下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仍较低。只有收入变动最终证明是永久的,人们才会在最终证明是较高或较低的永久收入水平上充分调整其消费。对于消费支出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这一点,所有经济学家都是没有分歧的,分歧在于可支配收入的含义是什么。凯恩斯把可支配收入解释为现期绝对收入水平,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把可支配收入解释为相对收入水平,持久收入理论假说则解释为持久收入。凯恩斯以后的科学家收入消费学说是对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的补充、修改,从而使消费函数更系统完善。三、怎样理解乘数的作用?(计算)乘数扩张经济的条件是什么?(选择)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即k=1/(1-MPC)4(一)作用双刃剑——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反之亦然。(二)节约悖论:强化乘数的作用储蓄是一种节约行为。某个家庭储蓄增加,就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从而使个人收入增加。但如果所有家庭都增加储蓄,则MPS↑,从而投资乘数下降,国民收入收缩。消费对个人来讲是浪费。个人增加消费使收入减少,但所有的人都消费会导致MPC↑,从而投资乘数增加,国民收入扩张。传统经济学VS凯恩斯经济学:何为美德,何为罪恶?(1)传统经济学储蓄是美德,消费是罪恶(2)凯恩斯:消费是美德,储蓄是罪恶凯恩斯:“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会拯救英国。”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时,增加支出导致国民产出成倍增加。反之,资源充分利用时,增加支出使国民产出无扩张的余地。最后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发生。第三讲IS-LM模型一.什么是流动偏好和流动偏好陷阱?(简答)流动偏好,是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由于货币是流动性和灵活性最大的资产,随时可作交易之用、预防不测之需和投机。当利率极低时,手中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不会去购买有价证券,而是要留在手里。所以流动性偏好趋向于无穷大。此时,增加货币供给,不会促使利率下降。利率极低,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降低,或者有价证券的价格不可能再上升,而可能跌落,因而会将所有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以免有价证券价格下跌遭受损失。这就是流动性偏好陷阱。二.什么是IS-LM模型?(计算)IS—LM模型是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IS-LM模型,是由英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JohnRichardHicks)和美国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汉森(AlvinHansen),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即希克斯-汉森模型,也称希克斯-汉森综合或希克斯-汉森图形。IS-LM模型在一个平面坐标中表示,横轴表示经济需求面决定的收入或产出(Y),纵轴表示利率(R)。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条件,LMISyr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Ey0r05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条件。6第四讲宏观经济政策和效果一、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急定器的作用越大?(选择或简答)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三项制度得到发挥。经济衰退→收入↓→纳税人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税收↓幅度大于收入↓幅度→抑制衰退幅度。反之则反,是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无论经济衰退还是繁荣,自动稳定器发挥作用时税率不变,只是影响税收高低变化。二、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选择或简答)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7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