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淮安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3年淮安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日期:2014-03-202013年,尽管面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低迷、外资外贸增长乏力、高档住餐业经营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主基调和“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的总方针,积极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打响淮安生态旅游城市名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使得我市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消费质量和消费层次进一步提升,全市消费品市场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一、社会消费品市场基本情况2013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1.2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位居全省第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1.7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4.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640.6亿元,增长14.6%;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80.6亿元,增长8.3%。按单位规模分,限额以上可比口径实现零售额255.8亿元,增长20.7%,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43.7亿元,增长21.5%;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1亿元,增长6.7%。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461.4亿元,增长11.2%。二、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逐步提升。1-4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1.2亿元,同比增长13.9%。今年以来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呈直线上升走势,一季度增长12.5%,上半年增长12.8%,1-3季度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整体经济发展趋势协调。2、批发零售业占比重大。2013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8.3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9%,比去年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依然是消费品市场的主力军。其中:限额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6亿元,同比增长19.9%;限额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亿元,同比增长10.1%。3、城镇零售额增速高于乡村。2013年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640.6亿元,同比增长14.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总额的88.8%,其中,城区市场实现零售额385.5亿元,同比增长9%,增幅平稳。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80.6亿元,同比增长8.3%。城乡市场均保持了平稳增长,城镇增幅高于乡村6.3个百分点。乡村市场所占份额仅为11.2%,广大的乡村市场的消费潜能还没有充分发挥。4、限额以上单位增势明显。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销售持续向好,对消费品市场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2013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8亿元,同比增长19.1%,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总额的36%,限上占比比去年提高8.5个百分点;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4亿元,同比增长11.2%,低于限额以上单位增幅7.9个百分点。5、居民生活刚性需求消费品类别商品增速较快。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分类看,25个大类商品中,粮油类、烟酒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五金类、家俱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和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9.8%、22%、21.9%、25.5%、48.4%、17.9%、19.1%和28.2%,均保持较高增速。三、社会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纵观全市消费品市场,虽然外围经济增长持续乏力,推动消费市场发展的上流产品市场形势严峻以及家电和汽车消费扶持政策退市,但我市各级采取积极措施,助推商贸流通业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保持稳中有升趋势,其主要原因:1、政策利好因素。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紧紧围绕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有效解决群众利益问题。内容涵盖扩大就业、较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等诸多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利好政策,对我市城乡居民消费信心具有较强的提振作用,对我市消费品市场的持续良性发展形成强有力支撑。2、消费领域自身因素。目前消费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消费领域越来越广阔,服务性消费孕育提速,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等热点正在逐步升温,特别是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消费物流、消费方式出现了革命性变化,大量新型消费产品加速问世,传统消费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网购、团购等新型零售业态快速发展。3、经济运行环境因素。2013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处于低位平稳趋势,全年月度消费价格指数在103%以内,消费升级动力有所延续,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等,这一系列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4、城市消费环境因素。一是受益于近年来我市商业网点建设的不断完善,万达广场、联盛国际广场、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现代化商业休闲网点逐步投入经营,新亚国际购物广场、金鹰、乐天玛特、苏果等传统商贸企业也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对改善居民消费购物环境,吸引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消费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禧来乐国际商城、奥特莱斯购物广场、1912商业街区、万达城市综合体等大型商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和运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推进淮安涟水空港产业园、市综合物流园区、义乌小商品城等专业物流园和大市场建设。加快提升中心商业区、中央商务区品质,重点推进雨润大厦、苏宁广场、颐高数码港等项目。这些将带动淮安市中高端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发展。四、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问题1、制止“三公”款消费影响了高档住餐业增长。行风新政对我市住宿餐饮影响较大。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和廉洁从政、厉行节约政策严规下,以公务、商务为主的中上和高端消费悄然消失,高档住餐业过于单一的经营形式使经营业主无法及时转向,经营举步维艰。2013年淮安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6.5亿元,同比增幅-10%;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0亿元,同比增幅13.1%。2、刺激消费政策即将进入空档期。随着节能家电补贴、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以旧换新等多项促进消费政策已全部执行完毕,国家刺激消费的后期政策尚未出台,支撑销售增长的驱动力不足。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情况看,2013年汽车类实现销售额66.6亿元,同比增长24.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慢制约了居民消费的增长。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456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045元,增长12.3%,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低于GDP增幅。4、房地产业回落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没有放松,商品房销售虽有所好转但仍增长乏力,影响与房地产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2013年限额以上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销售额下降19.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4.3个百分点;木材及制品类销售额同比下降7.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8.9个百分点。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制约消费增长。受外需低迷、内需减缓以及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013年工业经济虽呈回升态势,但仍处于低位增长,与工业经济密切相关的消费品行业也受到一定影响。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情况看,2013年木材及制品类销售额同比下降7.5%;化工材料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同比增幅为9.8%、7.5%,均在低位增长。五、社会消费品市场未来展望未来一段时期,在经济增长步伐放慢和收入政策、消费政策收效有限的大背景下,消费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应尽快启动消费主导的经济战略转型,在战略目标规划、长效机制建设、消费能力提升等方面着力。1、落实中央、省“扩消费”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在“稳增长”压力增大的形势下,要谨防重投资、轻消费的传统增长方式回归,防止因过于关注眼前利益和短期运行态势,导致扩大消费战略方针的软化和虚化;要切实重视消费对稳增长的作用,本轮稳增长的内涵,强调的是与调结构有机结合的稳增长,是短期调控与中长期发展有机结合的稳增长,所以要坚定不移地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加大实施力度,真抓实干扩大消费。2、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提升消费信心。增强经济内生动力,解决总需求不足问题,主要还是靠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要从根本上扩大消费,激发居民消费潜能,必须下决心解决收入分配失衡问题,缩小贫富差距。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加快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努力营造良好政策氛围的基础上,有力保障民生,提升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3、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不断扩大新型消费。从目前我市消费状况来看,潜在需求很大,社会储蓄存款不断增加,但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解决潜在需求与有效需求之间的矛盾,是进一步启动消费、繁荣市场的关键环节。当前,消费正处于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加快的时期,未来消费结构的转型,主要特征就是降低食品等生存消费的比重,提高家庭设备、通讯交通、文化娱乐等发展和享受消费的比重。因此,要在旅游、健身、休闲娱乐等方面引导科学消费,加快消费升级。加强与旅游、会展、节庆活动的融合,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打造大型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平台,使文化消费成为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的新的“热点领域”。4、全面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用足用好国家惠农政策;继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电网改造,为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大规模、全面进入农村居民家庭创造条件。要健全和发展农村商业网点,加强农村消费市场建设,降低农村市场流通成本。同时,引导生产企业设计和生产适合农民消费特点、适应农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产品,引导流通企业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村的流通和售后服务网络。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