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12页)2012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高三历史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纸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纸。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题,每题2分,计50分)1.《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B.积极入世C.重道轻器D.经世致用2.《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由此可见,中朝A.创立于西汉B.长官亦为宰相C.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D.参与政事的决策3.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4.“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A.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B.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D.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5.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主张“众治”反对“独治”的思想B.体现了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的思想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的产生6.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高三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12页)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7.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我们获得的有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第一时期l872一l894年第二时期l895—1913年设厂数53463商办资本(千元)469790801资本所占比重9.6%41%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数1986资本(千元)1619629469资本所占比重33.1%13%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8.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A.《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B.《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C.《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9.流行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0.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一般符合三个条件,即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相当的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对应有误的是A.戊戌变法模式: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高三历史试题卷第3页(共12页)11.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以下史实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①领导了国民大革命②抗日战争的胜利③人民解放战争④社会主义改造⑤改革开放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12.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下列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B.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C.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13.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A.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已经是台湾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B.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D.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14.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A.反对直接的民主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C.反对问政于民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15.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来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A.城邦是由希腊男人控制B.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C.只有男人才有政治权利D.只有男性公民才有城邦荣誉感16.“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如下图,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高三历史试题卷第4页(共12页)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17世纪中叶法国宫廷男装19世纪欧洲男装①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②机器生产降低了服装生产成本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④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8.德国“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考问世界”的史实是①《纯粹理论批判》出版②《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③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④创作《第九交响曲》⑤提出《九十五条论纲》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19.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对这一论断理解准确的是A.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分权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B.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C.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内阁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D.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20.1931年,日本失业工人达413000人,1932年达489000人,加上半失业率,人数达300万。……全国农家负债总额高达47亿日元,平均每户837日元。从世界经济联系的角度看,日本经济出现上述困境的原因是A.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军费开支过大B.日本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C.各国加大资本输出冲击日本国内市场D.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日本海外市场日益萎缩21.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高三历史试题卷第5页(共12页)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由此,我们可判断出苏联完成企业转移的特点是①战时紧急迁移②以国防工业为主③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④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⑤迁移效率高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22.“(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这是《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中的内容,其核心思想是A.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B.以欧洲的联合对抗美苏的威胁C.以经济政治联合代替对抗D.以欧洲的合作提高国际地位23.2010年10月,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证券时报》上发表观点: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准确的选项是A.美国已经获取了世界经济霸权B.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C.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掠夺世界资源D.美国乱发纸币只能加深经济危机24.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D.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25.《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一书写到“我们知道,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没有物质的世界是一个空虚的世界,没有能量的世界是一个死寂的世界,没有信息的世界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物质、能量及信息三者缺一不可。”对于材料中提到的物质、能量及信息,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和利用,不是同步的B.人类对信息的认识与利用,是伴随着对物质和能量的认识与利用而开始的C.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和利用都是伴随着科学理论的突破而进行的D.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导致建立在理论水平上的信息技术出现的稍晚一些高三历史试题卷第6页(共12页)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5分,27题15分,28题20分)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二材料三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材料四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