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K1我们的中华文化41.K1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41.[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在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教材中的这个知识点即可。34.K1[2013·北京卷]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34.[解析]C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关系,C正确。题干没有说明中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没有涉及民族凝聚力与综合国力的关系,A、B不选。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D本身不准确。23.J1、K1[2013·江苏卷]近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希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C本题以中国电视剧走向世界为视角,考查文化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等知识。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②应选。该剧在翻译成斯瓦希里语时,对中国文化中的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体现了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③应选。题干体现了文化差异,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不选。题干没有说明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④不选。9.K1[2013·安徽卷]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的区域性、中华文化的特征等知识。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不同的文化,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①正确。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②正确。文化受环境影响,但不是由环境决定,③说法错误。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不可能统一,④说法错误。19.K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2了重要角色,它()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解析]A本题考查中华文化,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台湾风物图卷》作为台湾的画作,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这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①正确。来自台湾地区的画作同样得到了大陆同胞的认可和接受,说明两岸文化一脉相承,同根同源,②正确。这幅画作虽然有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之称,但两幅画作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③排除。两岸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并没有走向同一,④错误。1.[2013·扬州模拟]针对生活和网络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我们之所以要尊重汉字、重视汉字,是因为()①汉字比其他任何一种文字都更优秀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B[解析]各国文字之间没有优劣之分,①观点错误。②③④是对汉字的正确理解,故选B项。2.[2013·德州联考]《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的美食,展现了中国饮食的“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这种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差异性B.民族性C.地域性D.包容性2.C[解析]中国饮食具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C项符合题意。3.[2013·烟台模拟]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后继的新朝代为总结历史,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这个优良传统绵延不断。这有利于中华文化()A.传承文明,开拓创新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3.C[解析]“易代修史”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承,C项符合题意。4.[2013·淮阴一模]2012年10月31日,来自澳大利亚格兰坪教育局的考察团来到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进行考察,并专门参观了该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开展情况,从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下列能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①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独树一帜②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都是用汉字记录的③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C[解析]教材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的,除此之外还有绘画、雕刻等多种形式,②说法错误。③表述有误。5.[2013·烟台模拟]汕头以其特有的地理环境,成为近代开埠较早的城市之一和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的五个特区之一,经过150多年的积淀洗礼,孕育了今天的侨乡文化和特区文化。这说明侨乡文化和特区文化是()①不同文化交融的结果②由地理环境决定的③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泉④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5.D[解析]地理环境不能决定文化,②观点错误。文化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③观点错误。侨乡文化和特区文化是不同文化交融的结果,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④符合题意。K2我们的民族精神32.J2、K2、L3[2013·广东卷]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解析]D本题考查文化发展的根源、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积极作用等知识。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有利于发挥书法的文化价值,乙没有认识到书法的文化价值,②符合题意。书法教育还能够传递传统文化、培养审美能力,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③表述错误,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故选D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回答32~33题。32.K2、P1[2013·江苏卷]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解析]B本题以“中国梦”为背景,考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等知识。实现“中国梦”要凝聚中国力量,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①应选。实现“中国梦”要弘扬中国精神,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④应选。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②错误。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③不准确,且不符合题意。33.P2[2013·江苏卷]“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B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知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说明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①③应选。题干没有涉及时机问题,②不选。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说法本身错误。6.K22013·四川卷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③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D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题干表明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克服了4历次灾难,不断奋力前行,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故③④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不同的内容,故①不符合题意。②说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但不是全部,且题干材料也没有体现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特点。1.[2013·烟台模拟]孙中山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A.团结一致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1.D[解析]“百折而不挠”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D项正确。2.[2013·衡阳一模]2012年11月18日,“两岸同根,致力为公”文化交流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中华文化传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通过交流研讨,凝聚共识,增进亲情、友情、乡情、兄弟情、民族情,从而共铸中华情。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④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加强交流、借鉴与融合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A[解析]③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两岸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2013·宁波模拟]2012年10月18日,海峡两岸“玄览堂珍籍合璧展”在江苏省南京图书馆成功举办。中华文化是连接海峡两岸最好的桥梁,举办合璧展不仅能让前辈们把文献典籍“视同性命,万分爱护”的精神得到传扬,而且可以透过两岸同胞的集体记忆,促进文化交流,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这表明()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B[解析]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族精神的特征。④错误,优秀的文化典籍本身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4.[2013·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