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调查(1)海洋生态要素调查1)海洋生物要素调查A海洋生物群落结构要素调查a微生物、叶绿素a、游泳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污损生物调查;b浮游植物调查;c浮游动物调查;B海洋生态系统功能要素调查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细菌生产力2)海洋环境要素调查A海洋水文要素调查深度、水温、盐度、水位和海流;温跃层和盐跃层;记录海面状况,收集入海河流经流量和输沙量数据;B海洋气象要素调查日照时数、气温、风速、风向、天气状况C海洋光学要素调查a海面照度、水下向下辐照度;b真光层深度;c透明度调查;D海水化学要素调查总磷、总氮、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溶解氧、PH;化学耗氧量;重金属(总汞、总铬、铜、铅、镉、砷)、有机污染物(硫化物、氰化物、有机氯农药、挥发酚类)和油类;悬浮颗粒物(SPM)、颗粒有机物(POM)、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氮(PN);E海洋底质要素调查底质类型、粒度、有机碳。总磷。总氮、PH和Eh;硫化物、有机氯、油类、重金属(总汞、总铬、铜、铅、镉、砷、硒、);3)人类活动要素调查A海水养殖生产要素调查养殖海区坐标、面积,养殖的种类、密度、数量、方式;收集养殖海区多年的养殖数据,包括养殖时间、种类、密度、数量、单位产量、总产量、养殖从业人口等,并制作养殖空间分布图。B海洋捕捞生产要素调查现场调查和查访捕捞作业情况,进行渔获物拍照和统计,并收集该海区多年的捕捞生产数据,包括捕捞生产海区坐标、面积,捕捞的种类、方式、时间、产量,渔船数量(马力),网具规格,捕捞从业人口等,并制作捕捞生产空间分布图。C入海污染要素调查调查和收集多年的排污数据,包括排污口、污染源分布,主要污染物种类、成分、浓度、入海数量、排污方式等,并制作排污口和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图D海上油田生产要素调查收集多年的油田生产和污染数据,包括石油平台位置、坐标、数量、产量、输油方式、污水排放量、油水比、溢油事故发生时间、溢油量、污染面积、持续时间、受污染生物种类和数量、使用消油剂种类和使用量等,并制作石油污染源分布图。E其他人类活动要素调查存在建港、填海、挖沙、疏浚、倾废、围垦、运动(游泳、帆船、滑水等)、旅游、航运、管线铺设等情况,影响较大时:调查这些人类活动情况,调查要素包括位置、数量、规模、建设和营运情况,对周围海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时间等,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程度等。(2)海洋生态评价1)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与评价A单元法分析生物量评价;优势种评价;指示种评价;关键种评价;物种多样性评价;群落均匀度评价;群落演变评价;B多变量分析分析方法:等级聚类(Cluster)、非度量多维标度(MDS)、主分量分析(PCA)、2)海洋生态系统功能评价A初级生产功能评价32采用初级生产力评价,单位:mg/(m·d)或g/(m·d)均以碳计,绘制初级生产力功能的空间分布图,评价其趋势变化B新生产功能评价32采用新生产力评价,单位:mg/(m·d)或g/(m·d)均以碳计,绘制新生产力功能的空间分布图,评价其趋势变化C细菌生产功能评价32采用细菌生产力评价,单位:mg/(m·d)或g/(m·d)均以碳计,绘制细菌生产力功能的空间分布图,评价其趋势变化3)海洋生态压力评价A富营养化压力评价采用海水营养指数。①总磷、总氮、叶绿素a、化学耗氧量,营养指数>4;②溶解无机氮和磷、化学耗氧量,营养指数>1;B污染压力评价①氮污染压力评价;②磷污染压力评价;③油污染压力评价;④COD污染压力评价;确定高污染压力海区,分析污染压力的变化趋势。C养殖压力评价采用养殖压力指数法评价.单位时间为年和月,确定高养殖压力的海区,分析养殖压力的变化趋势。D捕捞压力评价Ⅰ类捕捞压力指数法评价:定义-在高营养阶层,捕捞直接减少渔业生物的现存量。Ⅱ类捕捞压力指数法评价:定义-在低营养阶层,捕捞加速浮游生态系统中颗粒有机物质的输出。环评技术方法——第三章之海洋生态调查生态风险评价按框架分生态风险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生态风险识别方法、生态风险损失计算方法、生态风险路径分析方法、生态风险受体分析方法、生态风险源分析方法按风险层级分项目层次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区域层次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按方法的属性分一般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风险类别存在性质分客观风险、主观风险;风险属性风险特点产生原因分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①不确定性;②带来不希望发生的后果或损失;③事件链;目标性;不确定性;动态性;复杂性;内在价值性;危害性;客观性;性质分静态风险、动态风险;承受能力分可接受的风险、不可接受的风险;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美国强调提前做好生态风险评价规划三步法:问题形成、分析和风险表征。首先制定一个总体规划,以明确评价目的。英国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对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即使科学证据不充分,也须采取预防和减缓潜在的危害行为;荷兰强调阈值的应用三步:影响评价——暴露评价——风险表征日本重视危害性评价查明危害性和有害性的风险、评估每一项风险、确认降低风险的优先程度、研究和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加拿大二阶段: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分为: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分:决策、实施、监督与评价、复查;中国殷浩文、李景宜等风险评价流程——总体框架:风险源分析、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报告;许学工、付在毅等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研究区的界定与分析、受体分析、风险源分析、暴露与危害分析、风险综合分析。生态风险评价终点的确定原则终点的生态相关、终点对有关压力的敏感性、终点是否代表了管理目标。生态风险源识别的方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环境分析法;生态风险测度方法单因素和多因素生态风险测度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因果分析法、等级动态框架法、生态等级风险评价;Ⅰ类最低荒漠和深海22通常为0.1g/(m·d)或少于0.5g/(m·d)Ⅱ类较低山地森林、热带稀树草原、某些农耕、半干旱草原、深湖和大陆架2平均生产力为0.5~3.0g/(m·d)Ⅲ类较高热带雨林、农耕地和浅湖2平均生产力为3~10g/(m·d)Ⅳ类最高少数特殊的生态系统(农业高产田、河漫滩、三角洲、珊瑚礁、红树林)2生产力为10~20g/(m·d),最高可达225g/(m·d)敏感程度视角或相对坡度相对距离视见频率景观醒目程度>1600m背景持续0.3s以上可被看到对比度越高,景观越敏感中等敏感20~30%800~1600m远景5~10s很敏感30~45%400~800m中景10~30s极敏感>45%400m以内前景>30s生物量实测——样地调查收割法植物样方调查——样地样地面积:草本群落2100m样地面积:草本21m疏林及灌木林2500m灌木林210m森林21000m乔木林2100mE=0E=10<E<1两个群落结构完全相同,没有发生演变两个群落结构完全不同,没有共同种,发生完全演变两个群落的结构发生部分改变评价范围5~10km10~30km30~50km>50km地形数据网格距≤100m≤250m≤500m500~1000m群落演变评价——演变速率指标E(0~1之间)生态系统等级划分——奥德姆不同评价范围建议地形数据精度技术方法第九章——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景观影响度评价技术方法第九章——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废水处理系统处理物质方法处理程度一级悬浮状态固体、呈分层或乳化状态的油类污染物预处理过程:格栅、沉砂池、调节池去除90%-95%可沉淀颗粒;50%-60%总量浮固形物;25%-35%的BOD5;无法去除溶解性污染物二级一级处理出水中的溶解性BOD,进一步去除悬浮固体物质。一定量的营养物(氮磷等)包括一级处理过程:格栅、沉砂池、调节池和初沉池去除大于85%的BOD5及悬浮固体物质;无法显著去除氮、磷或重金属,难以完全去除病原菌和病毒三级进一步处理二级处理出水,替代传统的二级处理过程去除99%的BOD5、磷及悬浮固体和细菌,95%的含氮物质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处理物质常见方法物理法悬浮物或乳浊物格栅、筛虑、离心、澄清、过滤、隔油等化学法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中和、沉淀、氧化还原。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微电解、电解絮凝、焚烧等物理化学法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混凝、浮选、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萃取、气提、吹脱、蒸发、结晶、焚烧等生物处理法有机污染物和无机微生物营养物好氧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处理:各种厌氧生物消化法;稳定塘与湿地处理等等效排气筒污染物排放速率Q=Q1+Q2当排气筒1和排气筒2排放同一种污染物,其距离小于该两个排气筒的高度之和时,应以一个等效排气筒代表该两个排气筒。Q—等效排气筒某污染物排放速率;Q1、Q2—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某污染物排放速率。等效排气筒高度122h(h1h2)2h—等效排气筒高度;h1、h2—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高度。等效排气筒的位置x=a(Q-Q1)/Q=aQ2/Qx—等效排气筒距排气筒1的距离;a—排气筒1至排气筒2的距离;环评技术方法——第三章——不同地区地下水环境地面调查的任务和内容平原地区山前冲洪积扇地区基岩丘陵区河谷平原区不同地区地下水岩溶地区滨海平原区环境地面调查的任务和内容黄土地区沙漠地区冻土地区植被指数1.比值植被指数RVI最早用于估算和监测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浓密≥50%情况下效果最好。2.农业植被指数AVI监测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3.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最常用区域和全球植被状况研究;生物量估测、资源调查、植被动态监测、景观结构和功能、全球变化研究。4.多时相植被指数MTVI比较两个时期植被盖度的变化,监测因水灾和土地侵蚀造成的森林覆盖率的变化经验排污系数法公式A=AD×MAD=BD—(aD+bD+cD+dD)A-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M—产品总产量AD—单位产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额BD—单位产品投入或生成的污染物量aD-单位产品中某污染物的量bD—单位产品所生成的副产物、回收品中某污染物的量cD—单位产品分解转化的污染物量dD—单位产品被净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水平衡公式Q+A=H+P+LQ—取水量A—物料带入水量H—耗水量P—排水量L—漏水量C—重复用水量径流总量WW=QT在T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径流深YY=QT/1000F2F为流域面积,单位km。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径流系数αα=Y/P某一时段内径流深与相应降雨深P的比值径流模数M=1000Q/F3流量Q:单位时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m/s。单因子指数评价公式Sij—水质评价参数i在第j点上的污染指数;Cij—水质评价参数i在第j点上的监测浓度,mg/L;Csi—水质评价参数i的评价标准,mg/L。DO-溶解氧公式DOfDOjSDOjDOjDOsDOfDOsDOjSDOj109DOjDOsDOsDOf=468/(31.6+t)DOf——饱和溶解氧的浓度,mg/L;DOs——溶解氧的评价标准,mg/L;DOj——j点的溶解氧浓度,mg/L;t——水温,℃。PH值公式pHj——河流上游或湖(库)、海的PH值;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下限值;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上限值。内梅罗公式c—某水质监测因子的内梅罗值,mg/L;C极—某水质监测因子的实测极值,mg/L;C均—某水质监测因子的算术平均值,mg/L湖泊水库替换次数指标以此判断湖泊、水库水温是否分层孔隙度公式n—表示岩石的孔隙度v—表示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n—表示岩石中孔隙的体积水质参数的排序指标ISEISE=cpQp/(cs-ch)QhISE-水质参数的排序指标;cp-建设项目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L;3Qp-建设项目的废水排放量m/s;cs-水污染物的评价标准限值mg/L;ch-评价河段的水质浓度mg/L;3Qh-评价河段的流量m/s。等标排放量公式混合过程段长度公式废水处理工艺分类特点作用一级(沉淀)1.沉淀池1.平流广泛使用的是设有链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有多种功能,减轻后序处理设施的负荷,保证生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