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冲刺模拟测试一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140分)注意事项: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涂在机读卡上。2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25.“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26.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仲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27.图8为希腊哲学发展简图,由甲图转向乙图的关键人物是图8关心的重心什么是万物的本源关心的重心怎样才是幸福人生图8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28.“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这一现象发生于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中苏关系破裂之后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29.“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30.图8是荷兰五大城市人口在十六到十八世纪的变化曲线图。导致1700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五大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开始进行工业革命B.海外殖民地的增加C.丧失海上殖民霸权D.海外贸易快速发展31.1830年,在英国只有少数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下列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有①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逐渐增多②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③有利于政党政治的发展④议会制度逐步走向完善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B.欧洲主导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产生33.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A.发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34.戊戌变法失败后,李鸿章曾经指出:康有为关于全面变法的主张正是他自己数十年来想做而未能做到的。这表明A.李鸿章完全赞同康有为的变法主张B.李鸿章是戊戌变法强有力的支持者C.康有为帮助李鸿章实现了政治抱负D.李鸿章本人可能有革新政治的想法35.《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浬的作品,书中写到“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三层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部作品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荒诞主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1~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5题,共135分)40(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页材料二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新老大国次第亮相,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这当中有一条堪称规律的结论: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让经济发展方式始终与时俱进,找到符合时代潮流、契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现代化路径……正是依靠工业革命,转向工业立国,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正是重视科技发明、信奉“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才使美国这个原本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抓住机遇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材料三20世纪以来,中国曾有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要转型。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们这个曾占据人类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1)材料一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什么?(10分)他们所预言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是指怎样的阶段?(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英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中后期中国经历了哪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转型?(6分)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赶上现代化的最新浪潮。(9分)(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地理题、2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对应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总统再也不能像在我国如此之长的历史中那样仅是个国内的人物了。我国的力量和资源已上升到头等地位,从今以后,我们的总统必须水远是世界列强的领袖之一……我们要把他看做是每时每刻都在担任海军司令的人物,他可以命令我们到世界任何地方去。——引自布鲁斯特·C·丹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引自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材料三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引自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美国倡导建立国联的目的。(3分)(2)材料二的作者对国联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4分)(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3分)(4)从材料二、三中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原因。(5分)46.(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壁淫之心,游战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有以知其然也。”——引自《商君书·定分、弱民》材料二梭伦利用不同公民集团之间的互相遏制,在把立法、司法、监督等权利交给平民占优势的公民大会的同时,把监护法律、审判颠覆宪法的大权赋予主要由贵族组成的战神山议事会,使其对公民大会的立法起制约作用。——引自C·H·希格内特《从公元前5世纪末以前的雅典宪法史》,牛津出版社1985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异同。(9分)答题卡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历史[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45][46]404546冲刺5套之1历史参考答案24-25DB26-30BBAAC31-35ABADB24.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发生于夏朝建立,禹将王位传给启。25.B通过此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可知,时间为汉代以后,首先排除A选项,时间不符;这项制度是实施的标准是“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因此正确选项为B。26.B“天人感应”学说的一种表现形式为神化皇权,认为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即宣扬“君权神授”,所以应当“屈民而仲君,屈君而伸天”。A项是为加强大一统服务的;如果人君无道,实行暴政,则上天会降下灾异进行惩罚,因而统治者应实行仁政,C项是君主实行仁政的具体表现;D项属于绝不能改变的“王道之纲”。27.B甲图关心的重心是什么是万物的本源,为水、火、土等,这是感性的,而乙图正义、幸福、快乐、勇敢,属于精神、道德层次。28.A本题切入点是了解到共产党与美之间的关系。显然B两项是不符合题意,此时意识形态斗争激烈;C、D两项时间不符合,注意“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29.A本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正确信息,并解读和分析历史信息。材料体现了传播基督教与开辟新航路的关系。传播宗教只是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而非主要目的,更不能据此说明教会已经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组织者。新航路的开辟是葡萄牙、西班牙政府组织的,以掠夺财富为目的。随后开始的殖民扩张也是在殖民政府的组织下进行的。30.C17世纪是荷兰“海上马车夫”的世纪,但17世纪后半期三次英荷战争后,至18世纪荷兰海上霸权地位丧失,导致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人口的增长也受到制约。故选C。31.A①、②、③、④的表述均与材料相符合,也与史实相符合。故选A。32.B33.A解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的关键句“首先用革命的手段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以及“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34.D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即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从题干引文来看,李鸿章“想做”而“未做到”,说明他不敢触及政治变革,更不会触及自己的既得利益,可见A、B两项不正确;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排除C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35.B《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清楚地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工人的生活现状,明显属于现实主义的文学流派。40.(1)影响:交往扩大;生产力水平提高;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