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汉语言文学2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实用词汇学论文姓名:全雪潮学号:13090174086专业:2013级汉语言文学2班联系方式:1561719112浅谈新闻标题中新词语的运用[摘要]新闻标题中新词新语的运用是新闻标题制作的亮点。本文仔细分析了它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效果,同时针对新词新语给新的法。[关键词]新词新语;受众;规范;新闻标题.新闻记者积极贴近受众、了解受众和掌握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心理需求,采用受众乐于接受的语言方式,把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送入受众视野,从而完成新闻信息的价值实现。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新闻标题创作中新词新语的选择。新词语、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等新词新语在新闻标题中的大量运用,使得新闻标题满足了受众群的心理需要与欣赏品味。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新词新语在新闻标题中恰当的使用,成为新闻标题一大亮点,种下几个方面:1、复古与出新所谓复古是指重新启用古旧的语言形式(包括词语、句法形式等),而出新则是把古旧语汇改造成新的词语形式,或者是古旧词语在新时期扩展、引伸、变更出新的语义。以上两种形式在新闻标题中都有明显的表现。例如:春节晚会出场费多乎哉不多也:大腕小腕一律1000元2002.01.10楚天都市报时代变迁,时尚更迭,人们对语言的需求也面临多种选择。古语词的复出就是人们对时代语言的一种选择。新闻工作者顺应时代和受众的心理需要,在新闻标题中插入有古旧色彩的词语,散发出浓浓的古典气息,调动受众的观赏欲,从而实现新闻信息的价值。人们对于语言的古典美的追求,就像当前街头风行穿旗袍和唐装一样,是一种时尚追求。2、替换--以流行易常规、以方易普(1)、以流行换常规时下流行的一些词语在一定范围里取代了为大众普遍使用的常用词汇,这些新词主要包括某些外来词(指有本土词语可与之换用的外来词)和新兴热门行业里出现的专业词汇,比如股市、网络、体育等,还有在影视、歌曲、图书中的词句进入到大众(主要是青年朋友)的口语中成为流行一时的新词语、新说法。人们出于对流行的追求,常在口头使用这些词汇。新闻工作者为吸引受众的目光,也在标题中大量使用这些词汇,起到很好的效果。作为新词语,它的语义范围在这个例子中得到扩展,同时也取代了一般的常规说法,新颖有趣。(2)、以方易普新闻大众化表现在新闻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受众。因此,新闻标题的选词表现为口语化,生活化,一些常见方言词汇进入新闻标题,取代了普通话的词汇,带来一股亲切的地域风。例如:给股评黑嘴上笼头楚天都市报追求新鲜、奇特,达到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从而牢牢抓住受众的目光,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是当前新闻标题中大量嵌入流行词汇和说法的主要原因。这种替换不是简单的意同词异,而是在利用流行词生发、引申,在某一点上赋予新意。形式新奇、效果独特、意味深长。3、仿造--新闻点与口语流行语的揉合仿造是词语变化的一个流行趋势,即大众对新语言形式的竞相模仿,或改变其中个别词语,或者变化一下原来结构形式,但不脱离原型,这主要是大众趋近时尚的缘故。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标题的创作上也有这一方面的表现,例如:312国道上演生死时速大轿车与水塔擦肩而过2001.06.04三秦都市报。新闻点是车速过快带来生命危险与电影生死时速这个标题的语义内涵巧妙结合起来。4、引进--外来词与本土词的杂揉外来词汇被大量的使用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表现得更为强烈,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的变化,反映了受众对新鲜事物的认知需求。新闻标题中外来词的大量运用正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对受众的细致体察,准确把握。这种运用使得新闻信息呈现出强烈的现代氛围。我们看个例子:克隆信用卡空手套白狼两人落网牵出大案2002.01.11.厦门日报外来词的进入不仅出于汉语本身对新概念的需要,也与人们的时尚追求等心理因素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们的意识形态有了根本的转变,从而也给我国的社会语言生活带了巨大的变化。大量反映社会阶级和政治斗争的词汇迅速隐退,取而代之的是反映经济、体育、文化等方面表现新事物、新科技、新概念词汇的大量涌现,进入到人们的语言中。这对刚刚摆脱浓厚政治色彩的内地人们来说无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迅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和广泛的使用。所以,在新闻标题中使用这些新词新语是顺应时代的需要,反映了新闻紧贴时代的特色。总之,新词语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产生了多彩的表现效果,拓宽了自身的生存空间,吸引了受众的阅读视线,实现了新闻信息的价值。二、新闻标题中新词新语的规范新词新语逐步广泛的使用在新闻标题中,带来了新鲜的生活和时代气息,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很多新闻记者急于追踪受众的文化接受心理,而忽略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任务,使得新闻标题在词语运用上表现得极为纷乱和失范。比如把较复杂的意思塞进相对简单的语言形式中,造成表意不清楚,不明确等问题。1再比如:面对港澳台等地词汇大量的涌入,很多人不分良莠,随意借用,既阻碍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又给大多数受众带来了阅读障碍。2那么,如何注意当前新闻标题中的词语规范问题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1、新词新语的运用不要违背语法规范记者为了追求新颖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强硬的将一些新词新语运用到标题中,而忽略了标题的语法是否规范的问题,这样既造成了标题的凌乱失范,又给读者造成理解障碍。例如:农妇携前夫征婚众男士真情相约2002.02.21.中国新闻网所以,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运用是不规范的、不恰当的。加入被动标记词被,问题就解决了。例中真情相约是个流行说法,但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很难理解约的施动者到底是谁?看过文章才知道,是农妇借媒体约应征者---众男士,因此,众男士只是赴约者。但标题制作者为了使用这个词语,强硬塞入,不顾文意。从而造成语义差错,应该改为众男士真情赴约,同样言简意赅,与前面的句子搭配起来,同样不失新意。2、新词新语的运用应与载体风格相一致这里的载体包含文体和传媒两种,一为与文体风格相一致,一为与传播媒体相适应。作为应用性文体的新闻,在写作上也因为内容差异对语言表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正式性的文体一般要求语言正规、严整,在语气上也要求严肃一些。因此,标题制作者在对新词新语的运用上也要注意到这点区分。在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题材上可以宽松运用,而在国内国际的政治要闻上要正规严整一些。这样会更好地传达新闻信息,并影响受众阅读情绪,产生正确的舆论导向。反之,则会流失很多有效的关键的新闻信息与新闻引导因素。传媒的差异对语言的要求也有较明显的体现,比如同是报纸,一些地方报纸(如晚报、早报、都市报等)对新词新语的运用就应当多一些,当然,这也与前面讲到的文体不同有关系。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就造成媒体语言运用失衡。3,新语本身的规范性问题这个问题是当前很多语言专家积极探讨的问题,什么样的新词新语才是规范的词语?不规范的新词新语就不能用吗?对于新闻标题来讲,新词新语的规范既有遵从汉语词汇规范的一般原则,也有其自身运用的特点。但是,针对各种媒体自身的适用性,有其自身的运用法则,这种原则是对于超出现今语法规范的词汇、语法的运用一定要基本上约定俗成,为其所预期的受众群所接受,同时又能产生某种特定效果。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是可行的。比如:关于方言词的运用,历来有很多人认为传媒应当少用或根本不用方言词。当然,方言词的运用也要注意规范问题,不是所有的方言词都可进入标题和文章。方言词有这样几个含义:1、仅仅在某个地区里使用的地方方言词,如:普通话里的小偷,在广州话里叫鼠摸。这种词语在当地地方报纸上(地区都市报等)较为流行;2、由某一地区推广开来逐步进入其他地区的方言词,但还没有被吸收进入普通话。如:四川方言中棒棒,频频出现在《楚天都市报》中.这里举方言词的例子,意在提醒新闻工作者既要注意汉语本身对新词新语的规范要求,也要充分考虑传媒自身的特性,从新闻信息传递的角度权衡利弊,慎重选择,做到有的放矢,而不可随意为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媒开始逐步走向大众,新闻传媒现代化与大众化的结合为自身在当前媒介竞争愈演愈烈的局势下开拓了新的生存空间。它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多彩的表现效果,也证明了新词新语在新闻标题中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同时,越来越丰富的社会生活,快速趋近多元化的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时尚追求,都是造成新词新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也会进一步促进新词新语在新闻标题中的广泛运用。参考文献:1、刁晏斌新时期新语法现象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2、郑远汉言语风格学(修订本)[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