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第2单元第5讲东亚日本中亚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区域地理成才之路·地理世界地理第二单元第五讲东亚——日本中亚第二单元考纲展示1考纲解读2自主梳理3拓展思维4要点突破5典例剖析6跟踪演练7课后强化作业8考纲展示1.东亚的位置、范围、东西地理特征的差异。2.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及文化特色。3.中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考纲解读1.结合本区最新发生的地震灾害,分析地震频发的原因。2.结合气候形成因子,分析东亚季风的成因及区域差异。3.结合区域地图分析日本、中亚地理环境特点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自主梳理一、东亚1.位置与范围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________、中国、________、韩国、________。蒙古朝鲜日本2.沿海和内陆的差异沿海内陆范围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朝鲜、韩国、日本中国西北和青藏地区、蒙古地形以________、丘陵为主,日本多山以____________、盆地为主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气候、高原气候经济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众多以________业为主,经济欠发达平原山地、高原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温带大陆性畜牧知识拓展东亚五国可分为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半岛国(朝鲜、韩国)、岛国(日本)。二、日本1.位置与范围(1)位置: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N~45°N,125°E~150°E之间;海陆位置——东临________、西临日本海,隔________海峡与韩国相望。(2)范围:领土由北海道、________、四国、________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太平洋朝鲜本州九州2.工业分布日本工业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工业区有________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________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京滨濑户内海三、中亚1.地理位置:大体位于35°N~55°N,属于北温带;地处________中部。2.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3.河流与湖泊:内流河主要有________河、________河,外流河主要有________河;湖泊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巴尔喀什湖,都为内流湖。亚欧大陆阿姆锡尔额尔齐斯里海咸海4.主要国家:除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___________外,还有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5.农作物分布: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平原,如小麦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北部,棉花主要分布在图兰平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这里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地,乌兹别克斯坦有“________”之称。6.矿产分布: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沿岸,煤主要分布在中东部___________北部、吉尔吉斯斯坦,铁、铜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中部。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白金之国里海哈萨克斯坦7.亚欧大陆桥:历史上的“________”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的“亚欧大陆桥”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既是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又是联结亚欧大陆的新纽带,加强了我国东西部的联系,也加强了我国同中亚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友好往来。丝绸之路连云港鹿特丹拓展思维1.为何中国、日本多台风?2.日本为何被称为“世界火山博物馆”?3.日本多地震,为何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小?4.中亚五国国名为何都有“斯坦”二字?答案:1.中国、日本均位于亚欧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岸,西北太平洋是世界台风生成最多的海域。台风生成以后,向西北方向移动。中国、日本首当其冲受到台风的影响,所以中国、日本多台风。2.日本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地带、地壳活动活跃,是世界多火山、地震分布区之一,火山众多,有“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3.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频繁且较强,但日本政府高度重视防震抗震,国民具有较高的防震抗震自救意识,加上日本经济发达、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强,故日本地震虽然较多,但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小。4.“斯坦”原词出自波斯语,本义原很简单,即“地方”、“地区”,一般指面积比较大的地区而言。含“斯坦”构词成分的地名,一般都有悠久的历史,“斯坦”作为地名通名,多半与民族名称相结合,后来国名中含有“斯坦”一词,于是它又获得“国家”这个引申义,有人甚至以为所谓“斯坦”就是“国家”的意思了。要点突破季风是随季节变换风向的风,东亚季风的形成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一样,在同样强度的太阳照射下,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则相反。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具体为:东亚的季风气候及成因冬季,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成为高压中心,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在冬季风影响下,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慢,气压相对较高,于是暖湿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此时,东亚近海地区降水丰沛,由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东亚→背面靠临最最大大的的大大陆洋→冬夏温差大气压差大→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气候成因示意图知识拓展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项目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分布地区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风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东南风温暖湿润我国东部、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西伯利亚、蒙古东北风低温干燥赤道附近的印度洋西南风湿润多雨印度半岛、我国西南等地区1.日本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条件日本的经济特征是:(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2)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3)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日本工业分布形成原因及变化2.工业向南、北分散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提出了工业再配置问题,出现了分散的趋向。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业地域分布的变迁,在省能源、省资源的新工业时代,减轻运输负担的考虑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工业分散的倾向。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3.产业向国外转移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的设想,从劳动、资源密集型逐步转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进入80年代,加快了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逐渐向东亚其他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转移。目前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和濑户内海沿岸仍然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区。1.中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中亚深居亚洲内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其东部为天山山脉,东南部为帕米尔高原,北部是哈萨克丘陵,中部为图兰平原,西部为里海沿岸平原。中亚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西南部的卡拉库姆沙漠为世界著名的大沙漠之一。中亚的自然环境及其成因这种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对构成本区独特的区域特征——“干旱环境”起着主导作用,使本区形成了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内流河、内流湖为主的水系,以草原、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此外,中亚地区是联系亚欧两地的陆上交通要道,古代的“丝绸之路”和第二亚欧大陆桥都经过此地。2.中亚严重旱情产生的原因(1)位置因素中亚深居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以中亚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常年干燥,使当地呈现出一片干旱、半干旱的环境。(2)地形因素中亚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平坦开阔,这种地形特征有利于地面吸热、辐射,并导致蒸发量增大,所以地形助长了旱情。(3)周边气候环境中亚深居内陆,北有温带草原气候,东有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南有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南部还贴近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所以周边气候环境对中亚调温调湿不利,加剧了旱情。(4)中亚的植被中亚的植被特点是林木稀少,以温带草原、荒漠为主,所以中亚植被涵养水源、调温调湿功能十分微弱。(5)中亚的水资源干旱气候条件下,旱情的缓解全靠地面水资源。而中亚地区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现有水资源日趋减少,常年闹“水荒”。当前若没有相应的措施,中亚的旱情会越来越严重。典例剖析考点剖析1东亚季风气候及成因图A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B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A图B(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气候特征相同点不同点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解析】甲地是印度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中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二者共同点都是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变率大,但季风的成因不同。甲地季风气候受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影响而成,乙地季风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而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对农作物非常有利,但季风的不稳定性易造成旱涝灾害,对农业不利。为应对国际粮价上涨,我国应从保护耕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兴修水利,防灾减灾方面来保证粮食安全。【答案】(1)气候特征相同点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不同点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考点剖析2日本工业分布成因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A、B、C、D四个岛屿中有“硅岛”之称的是_______,图中没有画出的属于日本领土的群岛是________。(2)日本的地形特点是________,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H处是日本的________渔场,它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本渔业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日本的传统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日本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南部的琉球群岛和其他一些小岛组成,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

1 / 6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