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第二学期《病理学》9月考前辅导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5月份课程考试考前辅导资料一、考试复习所用教材《病理学》(第二版);编著者:王恩华;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考试题型介绍1、单项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病例分析三、考试相关概念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autopsy):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3、细胞学检查(cytology):(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四、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1、大体观察:2、组织和细胞学观察:3、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immunohistochemistry):5、6、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不仅可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还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亦可用于对不同功能的淋巴细胞进行精确的亚群分析,对临床免疫学检测起到重要作用。7、图象分析技术(imageanalysis):8、分子生物学技术五、病理学的发展史1、器官病理学(organpathology)2、细胞病理学(cellularpathology)3、超微结构病理学(ultrastructuralpathology)4、免疫病理学(immunopathology)、分子病理学(molecularpathology)、遗传病理学(geneticpathology)、定量病理学(quantitativepathology)第二章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第一节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1、上皮性:胃腺上皮→肠上皮化生柱状上皮(气管、宫颈、胆囊)→鳞状上皮化生2、间叶性:纤维结缔组织→骨、软骨骨骼肌→骨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的原因及机制(自学)第三节细胞、组织的损伤一、原因和发生机制二、形态学变化(一)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1、细胞水肿(cellularswelling):细胞内水分的增多。肉眼:器官体积肿大,颜色苍白。镜下:依病变轻重,分别呈颗粒变性,疏松样变,气球样变。2、脂肪变性(fattydegeneration):细胞内甘油三脂的蓄积。(1)好发部位:肝细胞、心肌纤维、肾小管上皮。(2)病理变化:肝脂肪变性(严重时为脂肪肝)心肌脂肪变性→虎斑心3、玻璃样变(hyalinechange):又称透明变性。(1)细胞内玻璃样变:浆细胞中的Russell小体、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内Mallory小体、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玻璃样小滴。(2)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胶原纤维增宽融合,呈均质红染。(3)细动脉玻璃样变:管壁增厚,有红染蛋白性物质沉积,管腔狭窄。4、淀粉样变:组织间质中有淀粉样物质沉积。5、粘液样变性:组织间质中类粘液物质增多。6、病理性色素沉着:指有色物质(色素)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其中包括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及胆红素等。7、病理性钙化:指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中有固体钙盐的沉积,包括转移性钙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二)坏死(necrosis):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1、基本病变:细胞核: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细胞浆:红染、进而解体。细胞间质:崩解2、类型:(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发生凝固,常保持轮廓残影。好发部位:心肌、肝、睥、肾病理变化:肉眼:组织干燥,灰白色;镜下:细胞结构消失,组织轮廓保存(早期)。特殊类型:干酪样坏死(发生在结核病灶,坏死组织呈灰黄色,细腻。镜下坏死彻底,不见组织轮廓。)(2)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为液态。好发部位:脑、脊髓等病理变化:坏死组织分解液化特殊类型:脂肪坏死(分为创伤性、酶解性,分别好发于乳腺、胰腺)(3)坏疽(gangrene):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所形成的特殊形态改变。干性坏疽:好发于四肢末端,坏死组织干燥,边界清楚。湿性坏疽:好发于肠管、胆囊、子宫、肺,坏死组织湿润、肿胀,边界欠清。气性坏疽:常继发于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由产气荚膜杆菌引起,坏死组织内含气泡呈蜂窝状。(4)纤维素性坏死(fibrinoidnecrosis):坏死组织呈细丝、颗粒状,似红染的纤维素。好发部位: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疾病举例:急进性高血压、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3、结局(1)局部炎症反应:由细胞坏死诱发。(2)溶解吸收:坏死组织溶解后常由淋巴管、血管吸收或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3)分离排除形成缺损:表现为糜烂、溃疡、空洞、瘘管、窦道。(4)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5)包裹、钙化:前者指纤维组织包绕在坏死组织周围,后者指坏死组织中钙盐的沉积。(三)凋亡(apoptosis):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在基因调空下的程序性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1、掌握适应反应在形态学上的表现萎缩、肥大、增生、化生2、掌握变性及其常见类型的的概念与形态学变化3、掌握坏死的概念、类型、各型病变、及其结局4、掌握凋亡的概念与形态特征5、熟悉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重点:适应、变性、坏死难点:1、坏死与死后自溶的区别2、坏死与凋亡的区别1、变性的常见类型及临床意义有那些?2、化生分哪两类?其意义是什么?3、坏死分哪几种类型?4、坏死与凋亡的有何区别?第三章损伤的修复一、再生(regeneration):组织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一)再生的类型1、完全再生:指再生细胞完全恢复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不完全再生:经纤维组织发生的再生,又称瘢痕修复。(二)组织的再生能力1、不稳定细胞(labilecells):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等。2、稳定细胞(stablecells):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3、永久性细胞(pwemanentcells):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三)各种组织的再生1、上皮组织的再生:(1)被覆上皮再生:鳞状上皮缺损时,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后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2)腺上皮再生:其再生情况以损伤状态而异。腺上皮缺损腺体基底膜未破坏,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可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腺体构造(包括基底膜)完全破坏时则难以再生。2、纤维组织的再生: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在刺激作用下分裂、增生。3、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软骨起始于软骨膜增生,骨组织再生能力强,可完全修复。4、血管的再生(1)毛细血管的再生:出芽方式。(2)大血管修复:大血管离断需学手术吻合,吻合处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互相连接,恢复原来内膜结构。离断的肌层不易完全再生。5、肌肉组织的再生:肌组织再生能力很弱。横纹肌肌膜存在、肌纤维未完全断裂时,可恢复其机构;平滑肌有一定的分裂再生能力,主要是通过纤维瘢痕连接;心肌再生能力极弱,一般是瘢痕修复。6、神经组织的再生: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外周神经受损时,若与其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可完全再生;若断离两端相隔太远、两端之间有瘢痕等阻隔等原因时,形成创伤性神经瘤。(四)再生的调控1、与再生有关的几种生长因子:PDGF、FGF、EGF、TGF、VEGF、CK等。2、抑素(chalon)与接触抑制(contactinhibition)。抑素具有组织特异性。皮肤创伤,缺损部周围上皮细胞分裂增生迁移,将创面覆盖而相互接触时,细胞停止生长不至堆积的现象称为接触抑制。3、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组成ECM的主要成分有胶原蛋白(collagen)、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粘连蛋白(adhesiveglycoproteins)。二、纤维性修复(一)肉芽组织(granulationtissue):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眼故而得名。1、结构:新生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炎细胞2、作用:(1)抗感染保护创面(2)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损(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它异物。(二)瘢痕组织:是由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对机体有利也有弊。三、创伤愈合(一)基本过程1、伤口早期的变化:伤口局部坏死、出血及炎症反应。2、伤口收缩:因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牵拉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使创面缩小。3、肉芽组织的增生和瘢痕形成:肉芽组织添平伤口后,逐渐移行为瘢痕组织。4、表皮及其他组织的再生:表皮再生并覆盖于肉芽组织表面,而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及皮脂腺)一般经瘢痕修复。(二)愈合类型1、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创口。愈合时间短,瘢痕组织量少。2、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创口。愈合时间长,瘢痕组织量多。3、痂下愈合:伤口表面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物质干燥后形成黑褐色硬痂,在痂下进行愈合过程。(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1、全身因素:年龄、营养等因素。2、局部因素:感染与异物、局部血液循环、神经支配、电离辐射等因素。四、骨折愈合(一)基本过程1、血肿形成期:骨折断段及其周围因出血而致血肿形成。2、纤维性骨痂形成期:血肿机化后,经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3、骨性骨痂形成期:纤维性骨痂先形成类骨组织,然后经钙化转变为骨组织。4、骨痂改建或再塑期:为了适应骨活动时所受应力,编织骨逐渐移行为板层骨。(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1、骨折断端的及时正确复位、固定,这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2、局部功能锻炼,保持局部良好的血液供应,促进骨折愈合。1、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型、各种组织细胞的再生潜能和再生过程。2、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结构与转归。3、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与影响因素。重点:1、肉芽组织2、创伤愈合难点:1、肉芽组织的结构特点与转归2、各种组织细胞的再生潜能和再生过程1、试述肉芽组织的形态和功能。2、皮肤创伤愈合的方式有哪些?3、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不同?4、人体细胞的再生能力分为几类?5、试述骨折愈合的过程。6、影响组织再生修复的因素有哪些?第四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器官或组织内血液含量异常增多称为充血(hyperemia)。一、动脉性充血(arterialhyperemia):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activehyperemia),简称充血。1、原因:生理、病理情况下,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或舒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使细动脉扩张,动脉血流入组织造成。2、类型:生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减压后充血。3、病变:器官、组织肿大,呈鲜红色,温度升高。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