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31日在桂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长李志刚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11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异常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增投、扩量、稳速、提质、控价、保位”上下功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物价趋稳的新格局,地区生产总值等6项经济指标超过千亿元,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达1336.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预计达1140.20亿元,增长28.9%,投资规模和重大项目建设数量再创新高。———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后,继续快速增长,预计达1607.36亿元,增长35.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267.80亿元,增长41.7%;实现增加值突破400亿元,达404.58亿元,增长24.8%;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137.71亿元,增长38.6%;实现利税156.16亿元,增长90.8%。继食品、机械装备之后,电子信息、冶金有色2个产业跻身百亿元产业行列,我市百亿元产业达到4个。———财政收入达141.94亿元,增长17.2%,高于预期4.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0.75亿元,增长20.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千亿元后,继续保持健康增长态势,达1554.9亿元,增长12.9%;贷款余额907.21亿元,增长14.9%。———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达218.34亿元,增长29.7%,旅游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大关,达6325元,位居全区前列,增长15.3%,增幅创12年来最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2元,增长10.8%,超过全区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69.05%,城市绿化覆盖率44.3%,均位居全区前列。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强力推进“四大建设”,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完善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度,抓好项目筹融资和用地保障,以“四大建设”为主攻方向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建设强力推进。新区建设与老城疏解提升并举,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83项,完成投资250亿元,进一步改善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再创佳绩。101个交通、能源、水利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0亿元。贵广铁路、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和兴安至桂林、阳朔至鹿寨、灌阳永安关至全州凤凰高速公路加速建设。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全面开工、进展顺利。我市风能基地建设处于全区领先地位。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完成投资125亿元,增长38.8%。园区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增入园企业110家,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4项。城乡风貌改造彰显特色。完成投资50亿元,主城区和12县老城临街建筑立面及道路街区绿化、美化、亮化改造提升。阳朔县兴坪镇、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称号,兴安县兴安镇、灵川县大圩镇、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村等获“广西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称号。二、强力推动“两大改革”,发展优势明显提升把规划建设桂林世界旅游城作为“两改”突破口,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7.58亿元,增长7.9%;三产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达54.4%,比上年提升2.9个百分点。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完成编制上报,《桂林世界旅游城概念规划》获自治区批准,我市列入“国家旅游产业用地管理改革试点城市”。罗山湖体育休闲产业园等30个桂林世界旅游城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或竣工。旅游标准化建设取得新成效,阳朔县、兴安乐满地通过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示范企业验收。全力推动漓江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旅游市场整顿监管,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旅游宣传营销范围不断拓展,国内外客源得到深度挖掘。接待游客2788.17万人次,增长24.1%,其中入境游客164.39万人次,增长10.6%。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全面启动。积极争取自治区对桂林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的政策支持,制定出台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完成10个服务业专项规划编制及其项目库建设。启动象山区万福休闲旅游区、秀峰区桃花江社会化养老示范区、叠彩区城北体育文化消费示范区、阳朔县城乡互动生态旅游示范区等试点示范项目。推动旅游文化会展产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第五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第三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第二届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第二届名优产品展销会,“中国桂林国际”会展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获中国会展业年度大奖,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展览会50强;县区特色节事节庆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增强,兴安米粉节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十大品牌节庆”。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信息通讯、文体娱乐、家政服务等服务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36亿元,增长18.1%。三、强力调整产业结构,工业主导地位凸显紧紧把握建设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验区机遇,着力打造千亿元产业和千亿元园区,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新增67家,超10亿元企业新增5家。工业经济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58.2%。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千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决定》,桂林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尚科光伏、尚鼎新能源等13个项目竣工投产,光伏产业完成产值50亿元,增长10倍以上,以兴安光伏产业园为核心,高新区、临桂县等特色光伏产业园为支撑的桂林太阳能光伏产业带正在形成。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0.47亿元,增长30.6%;技改投资290.47亿元,增长34.4%,实施技改项目超1700项。桂林福达、啄木鸟医疗器械、思奇通讯、云尚动漫、资源县金紫山及龙胜南山风电场等强优企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1%,提升2个百分点。园区经济强劲增长。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千亿元产业园区的决定》,高新区列入自治区“十二五”重点培育发展的千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08亿元。推行园区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英才科技园、铁山工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汽车和橡胶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形成了以桂林国家高新区为龙头,苏桥经济开发区、西城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八里街工业园及各县工业集中区共同推进的园区发展格局。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50亿元,增长62.2%,实现工业增加值220亿元,增长41%,园区经济各项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工业相应指标增幅。“两化”融合试点全面启动。重点扶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200余家,信息技术更多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各环节,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的自动化技术、信息化管理、数字化产品应用比例分别达76%、96%和65%。信息制造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增长108%。网络带宽增长超过80%。扶持企业发展扎实有效。实施中小企业“五十百千工程”,组建广西第一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搭建国家开发银行桂林中小企业统贷平台,全年制造业贷款增长25%。四、强力推进农业示范市建设,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以创建循环农业示范市为契机,坚持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三农”工作继续保持全区领先水平。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9.97亿元,增长5.4%,实现增加值244.70亿元,增长5.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加强。完成水利水电投资25.76亿元,其中冬春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7.5亿元,均列全区第一。39座重点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开工建设,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成效显著。通过了全国节水型城市复查考核,作为广西唯一的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通过验收。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吨粮万元田工程”扎实推进,建设吨粮万元田31万亩。粮食总产量190.07万吨,增长2.1%,我市被评为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特色农业进一步增效,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示范点总面积达191.58万亩,水果、蔬菜、食用菌、毛竹、生猪、家禽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持续增长,发展林下经济449万亩,万头猪场增至30个,兴安县获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称号。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的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循环农业进一步提质,“猪—沼—菜”“稻—灯—鱼—菇”等生态模式进一步推广。突出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99%以上。乡村旅游农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收入超过6亿元。阳朔、恭城率先在全区步入“全国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县”行列。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完成400个“普惠制”试点村建设,阳朔县“桂林山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带”通过自治区验收。农村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建制村客车通达率88.2%,新增130个建制村通水泥路,通畅率59.7%。扶贫工作成效突出,第三批“整村推进”82个村全部以优秀等级通过自治区验收。县域经济发展迅速。预计12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亿元,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2.45亿元,增长4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1亿元,增长30.8%;财政收入68.68亿元,增长20.6%。临桂、阳朔获广西2010年“科学发展十佳县”称号,资源县获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称号。圆满成功举办庆祝龙胜各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活动。五、强力拓展城市空间,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围绕建设特大城市目标,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市政设施,提升城市品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0.22亿元,增长26.5%;全市城镇化率40.2%,提升1.3个百分点。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拉开帷幕。2011年是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启动、临桂新区建设实现全面突破的一年,投资规模大、开竣工项目多、涵盖领域广。实施重大项目58项,完成投资32.8亿元,涉及文化、科教、工业、医疗、道路、绿化、市政和其他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核心区“五纵三横三环”路网基本成形,临桂大道等5条道路完工;创业大厦、“一院两馆”等多个标志性建筑封顶或接近封顶;防洪排涝及湖塘水系景观工程、中心公园等公益性项目全面建设;国际旅游接待中心、学校、医院、金融、商务等一批配套服务项目启动;原住民安置加快推进。老城疏解改造提升加速。完成《桂林市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上报,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部通过审批。“三桥十路”“1212工程”继续推进,西二环路、阳江路、滨江北路、建干北路、芳华路等城市道路加快建设,万福东路和龙门大桥完成开工前准备,连通东西、贯穿老城的交通网络新格局正在形成。两江四湖(二期)工程及南溪河、小东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进展顺利。城北汽车客运站启用,城市主要节点改造提升工程完成。秀峰区琴潭旅游文化休闲园、叠彩区商贸物流园、象山区休闲旅游园、高新七星区产业园、雁山区科教园等特色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十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县城老城改造、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六、强力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以科学保护漓江、强化节能减排为重点,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城考”连续17年名列全区第一,“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通过自治区复核验收预评估。依法科学保护漓江取得新进展。《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国家评审,深入调研、主动配合、大力支持、积极争取自治区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科学保护漓江六大工程初见成效。城乡生态建设持续有力推进。深入开展“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我市被评为全区“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