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宣传2014年第11期羊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印(责任编辑赵晓斌)幸福羊尖健康为民【基本知识】低血糖危害远胜于高血糖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低血糖主要是没有掌握好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这三条原则。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发生低血糖症。最常见的是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或剂量未变却因某种原因没能按时进食或食入量太少。高血糖危害是长期缓慢发生的,暂时不影响生命;而低血糖危害快速,危及生命。低血糖会减少脑细胞的供能,导致脑细胞坏死与软化,如持续低血糖昏迷超过6小时,脑损伤不可逆转;低血糖减少心脏的供能与供氧,易发生心律失常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低血糖虽然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但它可以避免。糖尿病患者应针对低血糖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合理用药】糖尿病病人用药须知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几十种,常用的可分为三大类。病人应弄懂这些药物的用药原则、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甲类:增加胰岛素数量。此类药物能刺激胰岛素分泌,适用于①体重正常或消瘦者,②胰岛素减少者,③不论胖瘦三多一少症状明显者,④尿酮体在+~++但无症状者。以磺脲类药物为代表。这类药物的作用时间有长有短,长效类降糖作用可达24小时,每天早餐前服一次即可。如格列美脲(亚莫利)、瑞易宁、氯磺丙脲。适用于血糖在8毫摩尔以下病情稳定的病人。中效类降糖作用为12小时,需每天早餐和晚餐前各服一次。如优降糖、消渴丸、达美康,适用于空腹和餐后血糖均高或青壮年病人。短效类作用时间在4小时左右,需日服3次,即早中晚三餐前各服一次。如甲磺丁脲、美比达、迪沙片、糖适平、诺和龙,适用于以餐后高血糖为主或老年病人。乙类:增强糖代谢或抑制糖吸收。此类药物不能增加胰岛素分泌,故不会引起低血糖。有二甲双胍、苯乙双胍、格华止、迪化糖锭、美迪康、拜糖平、倍欣。适用于肥胖或餐后血糖高的轻型糖尿病人。此类药物可能对胃肠道有些不良反应,应餐中或餐后服。丙类: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能促进脂肪分解降低血脂,增加肌肉与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亲合力,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如何知道自己的胰岛素是否敏感呢?可用简单的“体征评分法”测定:方法是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计2分。合并高血脂、脂肪肝、肥胖、高尿酸血症各计1分,积分在3分以上者表明胰岛素不敏感,需要用此类药物。如罗格列酮(文迪雅)、吡格列酮(瑞彤、艾丁、安可妥)、吡啶酸铬(唐安1号)。此外阿司匹林、卡托普利、葡萄糖酸锌、亚硒酸钠、黄连素、牛磺酸、硫酸锌、奥利司他、西布曲明、曲美等都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作用。广义上讲,凡能降血压、降血脂、减轻体重的药物和措施均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科学养生】糖尿病病人的六戒一戒节食过度。过度节食或者偏食,将会导致热量不足、营养不良、贫血、饥饿性酮症,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力,过度节食还会导致低血糖后血糖反跳性升高,不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另外,饮食控制不能搞一刀切,对明显消瘦或者妊娠期的糖尿病人,应当适当放宽饮食控制。二戒运动过度。激烈的运动(属于无氧运动)可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儿茶酚胺等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此外,运动时间过久、运动量过大(特别是在空腹状态下),将会显著增加低血糖的危险性。另外,并非所有的糖尿病人都适合运动,例如,严重高血糖的病人、合并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的病人,活动期眼底出血的病人都不适合运动。因此,糖尿病人运动之前,有必要做一次2全面体检。三戒降糖过度。糖尿病人往往比较担心高血糖,事实上,低血糖更加危险,轻者表现为心慌、出汗、头晕、瘫软无力,重者会严重损害中枢神经,导致意识障碍、昏迷乃至死亡。不仅如此,低血糖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如心梗、脑血栓等)。另外,长期慢性低血糖,还会导致智力障碍甚至痴呆(特别是老年人)。四戒减肥过度。过于消瘦会导致营养状况恶化,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抵抗力下降。而且,消瘦病人由于肝糖元储备降低,对低血糖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使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五戒忧虑过度。尽管目前糖尿病尚不能根治,但只要控制得好,照样可以健康长寿。因此对于糖尿病,要既来之,则安之;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整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安,不仅于事无补,相反,还会引起血糖的升高和波动。六戒大意过度。糖尿病人即便病情不重,也万万不可大意,否则只会自食其果。【医生提醒】糖尿病诊断前后几大误区糖尿病病人在诊断前后有几个误区,值得深入教育。误区一:血糖不到糖尿病标准就不管。如果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任何时间血糖<11.1毫摩尔/升,当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也不等于毫无问题或可以不管。这要看具体血糖究竟多少。因为正常人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最近美国提出为5.6毫摩尔/升),正常人任何时间血糖<7.8毫摩尔/升。如果血糖在此两数字以下,应该属于正常,可以以后再定期复查。如果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但>6.1毫摩尔/升,这种情况称为空腹血糖异常。如果任何时间血糖<11.1毫摩尔/升,但>7.8毫摩尔/升,称为糖耐量低减。这两种情况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总称为血糖调节异常。血糖调节异常并不是糖尿病,但很容易进展为糖尿病,所以又称为糖尿病前期。此时期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大,所以不能不管。此时期的处理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即控制饮食及增加运动,必要时也可以服药。误区二:不愿正规治疗,有些人已经诊断为糖尿病,却不愿好好正规治疗。有人因为受到一些不科学的宣传影响如“是药三分毒”、“胰岛素要上瘾呀!”等等,而不肯去医院诊治。再加上大众媒体上虚假广告满天飞,把病人都搞糊涂了。据估计,已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得到正规治疗者还不到一半。误区三:相信偏方、单方、验方。已诊断而没有正规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在用偏方、单方、验方等治疗。在他们看来,这是某某人介绍的,有名有姓,比较可信。这些因为都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因此反而耽误了病情,产生了并发症,是有害的。如多年前用梨或南瓜的偏方,近来流传的用洋葱泡葡萄酒,以及有些地段医院在用的“激光照射血液”等都是不可靠的。误区四:轻信广告,用保健品治疗。这个误区比上一个更大,用的人更多。因为国家规定,治糖尿病的药物不准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所以大家看到的绝大多数是保健品或保健器械广告上用一些花言巧语,如“调节血糖”,还用一些新名词,如“基因疗法”、“纳米技术”、“根治”等,和一些小利,如“买三赠一”、“免费测血糖”、“送血糖仪”、“送糖尿病书”、“无效退货”等来欺骗广大群众。以前有过375元一双的降糖鞋,还有降糖奶粉,降糖含片、植物胰岛素、降糖治疗仪等,都不是正式的药,因为没有国家药品批准号。如果在广告或包装盒上仔细地找一找,可以在角落里发现一行很细小的字——食健字XX号。这就说明是保健食品,不是药。有时还可找到一个蓝色的似锅盖(或似牛角)的标志,下有4个极小的字——保健食品,如果不用放大镜简直看不出来。由此可见,它至多是保健用的食品,而不是治疗用的药品。食品怎么可以作为药来治病呢?因此用了它花冤枉钱不算,反而耽误了病情,错过了早期治疗的良机。总之,以上这几大误区使我国糖尿病病人一大半得不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而使糖尿病的预后不良。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一方面如上所述开展体检,早期发现糖尿病。另一方面,诊断后应该去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可能时找有经验的医师诊治,明确如何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提出用药方案及血糖控制标准等。内部印刷免费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