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濉溪二中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全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2濉溪二中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六历史唯物主义学案一、【高考考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二、【原理归纳】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③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方法论】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从社会实际出发;同时也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他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②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应做到①相信群众②依靠群众③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方法论】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6.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三、【框架整理】四、【难点内容】正确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关系⑴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3点。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范围不同:世界观的外延最大,层次最高,具有统率意义。⑵联系:①世界观支配人生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生观反过来又会影响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②世界观是形成价值观的基础。世界观决定价值观,世界观发生变化,价值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反过来,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又会使科学的世界观更丰富、更完善。③人生观与价值观相互影响。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指导人们从集体和社会的整体需要出发,去看待事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以形成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人们客观分析人生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五、【易混点】1、社会存在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辨析: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说明社会意识不是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辨析: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但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六、【仿真演练】考点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2011高考北京卷26)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心态的作用。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社会心态是社会意识的范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要的作用,A没有强调社会心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没有说出社会心态的作用;C符合题意,D与题目无关。2(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6)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3(2011高考江苏卷3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房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答案】A5(2011高考山东卷24)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法律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本题答案选C.其它项不符合题意。6(2011高考浙江卷29)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政权更迭、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政治制度与上层建筑范畴,失业率、财富分配属于经济基础范畴。作答本题首先排除④选项,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5素;另外题干强调的是探究政权更迭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探究社会经济萧条、滑坡的原因,故排除③,①②符合题意,答案为A。7(2011高考海南卷16)“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首家喻户晓的《娘子军军歌》歌颂了1931年在海南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红色娘子军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等50多场战斗,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红色娘子军的光辉事迹反映出人民群众①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②自己解放自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作用。①④说法不对。8(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材料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1959年,西藏掀起异常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86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的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材料二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3)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12分)69(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12分)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