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高二地理必备知识点1.气候知识点:类型分布规律基本特征主要成因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两侧低气压控制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内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降水在1000毫米左右)信风带和赤道的气压带交替控制热带季风气候东北信风带内大陆的南部和东南部终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季(降水在2000毫米左右)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热带沙漠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终年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海陆热力差异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内部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温带季风气候亚洲东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海陆热力差异极地气候南北两极地区终年严寒,降水稀少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区成因分析:A.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成因:①赤道低气压带常年控制;②北西南三面地势较高,东面地势较低,有利于信风携带大量水汽进入内出,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③沿岸有暖流流过。B.亚洲东部成为世界最典型季风区的成因:亚洲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C.地形对北美大陆性气候形成的影响: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中部为大平原,冬季寒潮可自由南下,夏季暖湿气流也可自由北上,大面积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气候显著;西部为高山区,东部为高原山地区,水汽主要不自大西洋。D.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大的成因:①常年受西风控制;②海岸线曲折,地势低平,山脉分南北并呈东西走向,利于西风把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水汽带入内陆,使之终年温和多雨。E.撒哈拉沙漠形成世界最大的沙漠气候区的成因: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②海岸线平直,地形单一;③西部有寒流流过;④东部靠近干燥的阿拉伯半岛。3.世界上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A.热带雨林气候其它地区分布成因: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①大部分在热带(纬度低),气温高;②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③岛屿东部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④东侧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通过,增温增湿。成因完全类似的地区还有: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上是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地形为高原,海拔高,气温下降,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为热带草原气候。C.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①受山脉阻挡,地形的影响;②受沿岸洋流的影响;D.南半球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缺失的原因: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相应纬度为海洋。E.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却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①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西风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②该地为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温差大,因此形成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F.澳大利亚四面临海,但中西部沙漠广布①.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终年副高控制,炎热少雨。②.由于东部山脉阻挡,东南信风只能影响到大分水岭的东部,由于大分水岭的雨影效应,中西部降水较少,气候干燥。③.西部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G.英国伦敦位于50°N以北,冬季海港不结冰;而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40°N以北,冬季海港却全冰封?H.英国是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并且有大西洋暖流经过,所以海港基本上不会结冰,而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位附近海域却有千岛寒流过,所以冬季结冰。4.北半球气候理想分布图与自然带对应图5.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1)自然原因: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②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③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2)人为原因:①人口的增加②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6.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常见答案农业措施:①科学规划农林牧用地,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牧,扩大林草地面积;②植树种草,恢复植被,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③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如滴灌、喷灌等),避免盐碱化;培育、推广耐旱耐碱农作物。节约用水;统一管理、合理分配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④加强草场的管理,科学放牧,如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等;规定适宜的载畜量,加强人工草场的建设等;生物和工程措施:①恢复天然植被,封沙育草,建立农田防护林网,②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因地制宜设置多种防沙障工程;其他措施:①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推广省柴灶等②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进行生态移民,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③工矿交通建设注意环境保护,做好土地复垦、植被恢复工作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7.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①春季降水少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地形低洼。(2)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灌溉;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②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③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④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桔杆覆盖,抑制蒸发)⑤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8.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②土质疏松;③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④植被稀疏,覆盖率低(2)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轮荒;②破坏植被;③露天开矿。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1)工程措施:固沟、护坡(2)农业技术措施:改变落后耕作制度、提高农业技术(3)生物措施:植树造林9.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红漠化)产生原因:自然原因:流水的侵蚀;人为原因:乱砍乱伐,破坏植被。(农村生活用能短缺)整治措施: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③植树造林,建防护林;④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10.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②调节全球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地球之肺”③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蓄水海绵”④维护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物种资源/世界生物基因宝库11.热带雨林破坏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三点影响:①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导致气候异常,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②破坏大气中碳氧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加剧全球变暖③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灭绝/减少12.湿地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在海滨地带,湿地能够防止海水的入侵和倒灌,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的保护--以洞庭湖为例A.存在问题:大规模围湖造田B.洞庭湖缩小的危害: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下降C.解决措施:①退田还湖;②调整农业结构;③加强中心城镇基础建设,扩大城镇人口容量;④积极发展生态旅游。13.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①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水田旱地、河流结冰非结冰的分界线14.古长城的地理意义①我国古代牧区文化与农耕文化分界线古代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②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③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气候分界线④年降水量400mm线⑤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⑥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15.中国耕地减少原因分析思路①工业化、城市化等国民经济建设占用耕地②生态建设占用耕地,又叫生态退耕(如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退耕还湿地等工程)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④自然灾害、耕地退化、土壤污染等原因导致耕地减少(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等导致耕地退化、耕地减少)15.日本多地震,日本人民如何预防或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1)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报准确性。(2)日本住房:传统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现代建筑增加抗震设施。(3)加强全民抗震教育,增强人民求生能力。16.日本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有利条件:①高素质的劳动力;②发达的科技;③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④高效率的管理。不利条件:①矿产贫乏,原料、燃料靠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③地狭人稠。④右翼势力的膨胀剂对教课书的篡改,引起亚洲各国的不满。17.为什么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将海上运输视为生命线?)自然原因:沿海地形平坦;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社会经济因素:①日本资源短缺,矿产贫乏,原料、燃料靠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③海运便利,沿海利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18.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水系特征的描述:水文特征包括如下几点:(两量、两期、两水)a.径流量b.含沙量c.有无汛期(凌汛)d.有无结冰期e.水能资源是否丰富f.水位g.补给类型(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冰雪融水等)河流水系特征: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的大小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如;密西西比河是放射状水系)④河网形态、密度⑤落差(水能)或峡谷分布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