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辩证唯物论知识点概述及真题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辩证唯物论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点概述第二部分:真题重现第三部分:真题解析第四部分:讨论话题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点概述此知识点包含五方面的内容:物质观、实践观、意识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一、物质观◆物质与运动的含义、关系、意义物质是指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固有属性或根本属性,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简要的说运动就是指变化。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坚持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要反对否认物质是运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和反对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的唯心主义的观点。◆运动与静止的含义、关系、意义静止是指相对某一参照系,事物没有发生特定的变化或事物的根本性质不变。运动与静止密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坚持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反对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也反对把静止绝对化(不变不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含义、关系、意义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是一维的、不可逆的,空间是指运动物质的广延性,是三维的。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不可分的。物质运动在时间空间中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坚持物质运动与时空不可分割,在理论上反对否认时空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否认物质运动与时空相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坚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二、实践观◆实践的含义: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或者说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行动。这是人特有的对象化活动、物质性活动。◆实践的意义: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性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实践的结构:主体、客体、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根本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分化和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三、意识观◆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意识的作用: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其表现有: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高度创造性、对生理活动的控制性、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性。四、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是客观存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是根源,意识是派生;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可以变成意识,意识可以变成物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五、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第二部分:真题重现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1997年)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2003年)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008年)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998年)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1995年)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1995年)7.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999年)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994年)9.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2009年)1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2001年)1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2005年)1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996年)13.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2008年)1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2007年)15.“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1993年)16.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2006年)17.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2003年)18.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2002年)19.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2010年)20.随着科学的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2002年)21.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2001年)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1999年)2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2000年)2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2000年)2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2000年)2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1996年)二、多项选择题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1997年)2.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2000年)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E.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1993年)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E.物是感觉的复合(1994年)5.《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1996年)6.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关于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A.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B.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E.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1999年)7.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2002年)8.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2002年)9.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还不如说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