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1)考好数学的基点“木桶原理”已经广为人所知晓。但真要在做件事时找到自身的短处,下意识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求得满意的结果。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非数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与数学专业学生的最基本差别,在于概念意识。数学科学从最严密的定义出发,在准确的概念与严密的逻辑基础上层层叠叠,不断在深度与广度上发展。各向齐茂,形成一棵参天大树。在《高等数学》中,出发点处就有函数,极限,连续,可导,可微等重要概念。在《线性代数》的第一知识板块中,最核心的概念是矩阵的秩。而第二知识板块中,则是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在《概率统计》中,第一重要的概念是分布函数。不过,《概率》不是第一层次基础课程。学习《概率》需要学生有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非数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大多没有概念意识,记不住概念。更不会从概念出发分析解决问题。基础层次的概念不熟,下一层次就云里雾里了。这是感到数学难学的关键。大学数学教学目的,通常只是为了满足相关本科专业的需要。教师们在授课时往往不会太重视,而且也没时间来进行概念训练。考研数学目的在于选拔,考题中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并重。这正好击中考生的软肋。在考研指导课上,往往会有学生莫名惊诧,“与大一那会儿学的不一样。”原因就在于学过的概念早忘完了。做考研数学复习,首先要在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上下足功夫。按考试时间与分值来匹配,一个4分的选择题平均只有5分钟时间。而这些选择题却分别来自三门数学课程,每个题又至少有两个概念。你的大脑要饱受交混回想的检验。你可以由此体验选拔考试要求你对概念的熟悉程度。从牛顿在硕士生二年级的第一篇论文算起,微积分有近四百年历史。文献浩如烟海,知识千锤百炼。非数学专业的本科生们所接触的,只是初等微积分的一少部分。方法十分经典,概念非常重要。学生们要做的是接受,理解,记忆,掌握计算方法,学会简单推理。首先是要记得住。你要玩好游戏,你也得先了解游戏规则,把它记得滚瓜烂熟啊。你要考得满意吗?基点不在于你看了多少难题,关键在于你是否对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非常熟悉。数学专业的学生面壁苦修的一个方式是画“联络图”。每学完一章,抽一定时间复习小结,静心地用笔理线索。先默写出各个定义,中心定理,辅助定理,简单结论,思考其相互关系。再回顾主要定理证明——关键步骤是哪步,有无特色细节,可否模仿。哪些可以收编为练习。条件能否削弱,有无相应反例。在主要参考书上,有没有更细化的评注或说明或应用。有没有重要算法与公式。如果有,是否有前提条件,是否要判断分类,……。这是一个下意识的系统消化手段,也是一个有效的记忆方法。记住了而还没有消化好的内容,则一点一点地成为定向思维的材料。当然要做题。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后,首先做教科书习题。演练简单的题目,体念并熟悉概念与公式。剖析复杂的题目,了解如何综合考查自己,学习分步逻辑推理。把典型题目与相关概念或定理或典型方法归纳记忆在一起。进一步做参考书及资料上的题,感受了解考研题目如何考查自己。逐渐形成用“猎奇”的眼光去挑选典型题目的能力数学专业的学生面壁苦修的又一个方式是积累一个“材料库”。尽可能熟悉课程讨论的基本对象。就如我将在讲解时(微积分部分)推荐的,“三个典型的(极限)不存在”,“x趋于+∞时,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的无穷大阶数比较。”“三个典型的不可导”,“四个典型的不可积”,……,等等。概念记得越准确,观察判断的眼光越犀利。基本定理,基本方法记得越清晰,分析题目时方向越明白。当你面对一个题目时,你的自然反应是,“这个题目涉及的概念是……”,而非“在哪儿做过这道题”,才能算是有点入门了。讲座(2)笔下生花花自红在爱搞运动的那些年代里,数学工作者们经常受到这样的指责,“一支笔,一张纸,一杯茶,鬼画桃符,脱离实际。”发难者不懂基础研究的特点,不懂得考虑数学问题时“写”与“思”同步的重要性。也许是计算机广泛应用的影响,今天的学生们学习数学时,也不太懂得“写”的重要性。考研的学生们,往往拿着一本厚厚的考研数学指导资料,看题看解看答案,或看题想解翻答案。动笔的时间很少。数学书不比小说。看数学书和照镜子差不多,镜子一拿走,印象就模糊。科学的思维是分层次的思维。求解一个数学问题时,你不能企图一眼看清全路程。你只能踏踏实实地考虑如何迈出第一步。或“依据已知条件,我首先能得到什么?”(分析法);或“要证明这个结论,就是要证明什么?”(综合法)。在很多情形下,写出第一步与不写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连续函数与不连续函数的和会怎样?”写成“连续A+不连续B=?”后就可能想到,只有两个答案,分别填出来再说。(穷尽法)。如果,“连续A+不连续B=连续C”则“连续C-连续A=不连续B”这与定理矛盾。所以有结论:连续函数与不连续函数的和一定不连续。有相当一些数学定义,比如“函数在一点可导”,其中包含有计算式。能否掌握并运用这些定义,关键就在于是否把定义算式写得滚瓜烂熟。比如,题面上有已知条件f′(1)0,概念深,写得熟的人立刻就会先写出h趋于0时,lim(f(1+h)-f(1))/h0然后由此自然会联想到,下一步该运用极限的性质来推理。而写不出的人就抓瞎了又比如《线性代数》中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有定义式Aα=λα,α≠0,要是移项写成(A-λE)α=0,α≠0,这就表示α是齐次线性方程组(A-λE)X=0的非零解,进而由理论得到算法。数学思维的特点之一是“发散性”。一个数学表达式可能有几个转换方式,也许从其中一个方式会得到一个新的解释,这个解释将导引我们迈出下一步。车到山前自有路,你得把车先推到山前啊。望山跑死马。思考一步写一步,观测分析迈下步。路只能一步步走。陈景润那篇名扬世界的“1+2”论文中有28个“引理”,那是他艰难地走向辉煌的28步。对于很多考生来说,不熟悉基本计算是他们思考问题的又一大障碍。《高等数学》感觉不好的考生,第一原因多半是不会或不熟悉求导运算。求导运算差,讨论函数的图形特征,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反应必然都慢。《线性代数》中矩阵的乘法与矩阵乘积的多种分块表达形式,那是学好线性代数的诀窍。好些看似很难的问题,选择一个分块变形就明白了。《概率统计》中,要熟练地运用二重积分来计算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各类问题。对于考数学三的同学来说,二重积分又是《高等数学》部分年年必考的内容。掌握了二重积分,就能在两类大题上得分。要考研吗,要去听指导课吗,最好先自己动笔,尽可能地把基本计算练一练。经济类考生还格外有个“短板”。就是不熟悉《解析几何》。要先下点功夫,做到能熟练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直线方程(点斜式,两点式),求两条直线的交点,随意能画出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形等等。我一直向考生建议,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里,不仿多自我模拟考试。在限定的考试时间内作某年研考的全巻。中途不翻书,不查阅,凭已有能力做到底。看看成绩多少。不要以为你已经看过这些试卷了。就算你知道题该怎么做,你一写出来也可能会面目全非。多动笔啊,“写”“思”同步步履轻,笔下生花花自红。讲座(3)拓扑预备说质变高等微积分(《数学分析》)的第一章,讲实数的完备性。即全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成功一一对应。于是我们从此“点”“数”不分。数轴的一段称为区间。区间是特殊的数集。为了方便起见,通常也把半直线说成区间。记数轴的右端趋向为+∞(正无穷大),左端趋向为−∞(负无穷大)。有的数学分支虚拟了一个∞点,把直线说成是半径无穷大的园。+∞与−∞则是这个虚拟点的两侧。不含端点的区间叫开区间。以点x0为中心的开区间称为x0的邻域。历史上约定,说“在点x0的邻近,……”,就是指“在点x0的某个邻域内,……”。(画外音:开区间的拓扑定义是,开区间任意一点,总有至少一个邻域,全含于这个开区间内。)一元微积分的拓扑基础是区间。建立在区间基础上的积分叫“黎曼积分”。自然数集与区间都是含有无穷个数的数集,但两者也有差别。从有限到无穷,这是质变。只含有限个数的数集,一定有最大及最小的数,而无穷集则不一定。比如自然数集有最小值而没有最大值。数集(0,1)则既没有最小值,也没有最大值。两个有限集相比时,一定可以分出,谁含有的数较多。而无限集之间不能这样比。只能看两个无限集是否能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如果两个无限集之间能建立一一对应,则称这两个数集属于同一级别。(专业词:有同样的“势”。)相当于说这两个数集所含有的数“一样多”,很有趣也很哲学的是,通过对应2n→n,“偶自然数集”可以与“自然数集”建立一一对应。即它们属于同一级别。这表明,无限集的真子集可以与全集建立一一对应,而有限集显然不行。能与自然数集建立一一对应的无限集,称为可列集。可列集中的全体数,可以与自然数对应排成一个“序列”:x1,x2,……,xn,……每个不可列的无限集,都一定能与数集(0,1)建立一一对应。这样一来,从含有数的“多少”意义来看,只有两类无限集。可列集或不可列集。最令人吃惊的是,尽管有理数具有稠密性,即任意两个实数之间必定至少有一个有理数,但是全体有理数是一个可列集。实轴上几乎全是无理数。(画外音:一个小数学实验——可列集的“测度”让我们用一个个小区间来顺次“包装”可列集的点。第1个小区间长δ/2,装入x1,第2个小区间长δ/4,装入x2,第3个小区间长δ/8,装入x3,……,第n个小区间长δ/(2的n次方,装入xn,……,按照一一对应方式,将可列集的点全体点,装入了可列个小区间内。各个小区间的长,顺次组成公比为1/2的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因而可以算得这可列个小区间的总长为δ,由于δ可以取成任意小的正数,因而这个实验说明了,把一个可列集的点“挤”着排起来,也不会在数轴上占有长度。用数学专业用语说,可列集的“测度”为0,所以实轴上几乎全是无理数。)讲座(4)函数讨论先“微观”微分学研究函数。函数是描述过程的最简单的数学模型。定义——任给定义域内一点x,通过某一对应规律,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就称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记为y=f(x)所谓“对应规律”,可能是解析表达式,这是我们所常见的。可能是一句话显示的规定。例如,绝对值函数y=|x|,取整函数y=[x],(y=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也可能是表格等方式,……,在高数学习过程中,还有含参极限,变上限积分,级数等方式。定义中的“唯一确定”,排斥了多值情形,有利于讨论反函数。美国,台湾的微积分教材都不出现反三角函数。由于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反三角函数需要选定对应区间,以保证反三角函数值能“唯一确定”。其中,y=arcsinx,−1≤x≤1,−π/2≤y≤π/2y=arctgx,x可为任意实数,−π/2≤y≤π/2记法“y=f(x)”有双重含义。理解x为定义域内任意一点,它表示这个函数。理解x为定义域内一点(相对不变),它表示相应的函数值。在函数概念的深化讨论中,常常用到后一理解。我们早已接触了六类基本初等函数——常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画外音:圈内戏称为“反,对,幂,指,三”。不如直接记两对加一“幂”。)初等函数——由六类基本初等函数通过有限次四则运算或有限次复合所生成的,且由一个数学式子所表示的函数,统称为初等函数。这个定义有可能使得函数的定义域是一个可列集。比如,y=√(cos²x−1),一般教材上会说,我们所讨论的函数,其定义域是区间或区间的并。大学数学还让学生学习两类“分段函数”。或是在不同的定义区间内,分别由不同的初等函数来表示的函数;或者是有孤立的特别定义点的函数。微分学研究函数的特点,是先做微观分析。即讨论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再通过函数的导数来宏观地研究函数的图形特征。即单调性,有界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所谓“微观分析”,即是任取一点x0,讨论及描述函数的相对变化。选定一个中心点x0,从坐标的角度讲,可以看成是把原点平移;从物理角度说,是给定一个初始点;从观察角度议,是选好一个边际点。把动点x在x0邻近变动称为“自变量x(在x0处)获得增量Δx”。(潜台词:关键词“增量”,既是一个词,又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微量分析考虑的问题是:在x0点邻近,如果自变量x有一个增量Δx,则函数相应该有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