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宜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2、北京人:距今约70至20万年,发现于北京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已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二、原始的农耕生活氏族名称距今地理位置房屋类型种植作物生产工具烧制陶器河姆渡约七千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干栏式水稻磨制石器陶器半坡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黄河流域半地穴式粟和蔬菜彩陶三、西周分封制1、世袭制:禹死后,启继禹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2、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内容:周天子诸(亲属、功臣等)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四、春秋战国的纷争1、春秋争霸(1)齐桓公首霸条件:盛产鱼盐,经济富庶;管仲改革,国富兵强;尊王攘夷,扩充疆界。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2)亚文公称霸:城濮大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3)楚庄王称霸:亚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成为霸主。2、战国七雄(1)形成: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2)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五、社会变革1、变革背景(1)春秋以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生产国的发展,地主和家民产生。(2)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了变法运动。2、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男宅。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秦朝的统一1、秦兼并六国(1)经过: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抗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2)意义: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3)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后又推广隶书。(4)思想: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5)军事:御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兴修灵渠,开发南疆。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定都长安。2、汉武帝的措施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文化: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军事: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3、评价汉武帝汉武帝友才大略,在位期间,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汉武帝连年用兵,好大喜功,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三、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张骞通西域西域:两汉时期人们对今甘肃玉门关以西,也就是新疆地区和更远地方的称呼。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郺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经过: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影响:涌进和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标志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2、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任用;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四、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役时间结果影响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鼎立书面的形成: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国号吴。五、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1)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2、表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垦为良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3、影响: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了基础。六、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措施:迁都洛阳;说汉族;穿汉服;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及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土地、平民、奴隶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带兵作战2一、贞观之治1、原因(1)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灭亡的教训。(2)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家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为相,征用敢于直言的魏征。2、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二、“开元盛世”1、武则天:我国立等可取上唯一的女皇帝,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开元盛世”(1)原因:唐玄宗重用人才(任姚崇等人当宰相);整顿吏治;重视生产;提倡节俭。(2)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3、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发展:修建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从西域传入很多蔬菜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农民创制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手工业发达:丝织品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中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中心和国际性大都市,城内分为坊和市,坊为住宅区,市为商业区。三、科举制度1、诞生: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2、完善:唐朝科举制逐步完善。(1)考试科目: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2)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创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3、废除:清朝末年,存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了。4、积极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四、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民族政策: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汉”。2、吐蕃概况: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3、唐蕃关系(1)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8世纪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和同为一家”了。五、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1、遣唐使:日本先后派出十多批遣唐使学习唐朝文化。日本仿效唐朝进行改革;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方面学习中国。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其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3、玄奘西游: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取回大量佛经。他著有《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六、民族政权并立1、政权的建立名称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北宋汉族960年赵匡胤东京辽契丹族10世纪初阿保机上京西夏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金女真族12世纪初期阿骨打会宁南宋汉族1127年赵构临安2、政权间的和战澶渊之盟: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双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南宋抗金:抗金名将岳飞率军英勇抵抗,取得郾城大捷,收复很多失地。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七、经济重心南移1、南方农业的发展原因: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鼓励,扶持经济发展。表现: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并得到推广,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米仓;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丝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棉织业: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炼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造船业: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等地造船业发达。3、南方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最大,有早市和夜市,国内外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设市舶司加以管理。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完成于南宋。八、宋代社会风貌衣官员衣饰由节俭到奢侈;百姓穿黑白两色衣服,劳动者多穿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开。食饮食品种丰富,有小吃,有冷饮。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方人吃鱼多。住农村多为低矮的茅屋,稍富裕的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城市平民的屋顶以草或瓦房覆盖,或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贵族官僚的宅第宏丽。行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娱乐城内有“瓦子”。今天的传统节日,宋代都有了,春节在宋代称元旦。九、蒙古的统一和元朝的建立1、蒙古统一: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他被尊为成吉思汗。2、元朝建立(1)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2)1276年,灭南宋。文天祥组织抗元,被俘后就义。3、元朝巩固政权的措施(1)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2)加强对西藏和琉球(今台湾)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4、元朝的民族融合(1)表现:汉族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契丹和女真同汉族无异;回族形成。(2)作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第四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一、明清君权的加强明朝明太祖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设特务机构锦衣卫;实行八股取士。明成祖迁都北京;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进一步强化。康雍乾大兴文字狱,禁锢了思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郑和下西洋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经过:1405~1433年,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日本倭寇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戚继光率部平息倭患。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史册。三、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1、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2、雅克萨之战(1)1685、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行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2)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四、闭关政策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对外政策。2、表现: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炽开放广州一处,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3、影响:(1)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2)消极:清政府秆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地区措施作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