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浙江)专题十一_生态与环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核心考点整合易错易混归纳返回目录考情纵览考点考例2011年2012年2013年种群的特征、增长方式、数量波动及调节浙江T5、北京T2、天津T5、安徽T29、广东T28、海南T17/T18/T23、江苏T25浙江T5、课标全国卷T6/T32、安徽T30、广东T4、福建T3、山东T26、江苏T26、海南T21浙江T4、课标全国卷ⅠT5、课标全国卷ⅡT31、福建T3、山东T26、重庆T7、四川T6、海南T29、江苏T2/T26返回目录考情纵览群落的结构、群落演替山东T26、安徽T6、安徽T29海南T24、江苏T17、广东T28课标全国卷T32、北京T3、广东T4、福建T3、山东T26、海南T17/T18、江苏T26课标全国卷ⅠT32、课标全国卷ⅡT31、福建T3、安徽T30、四川T6、海T24/T25/T29、江苏T10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天津T4——返回目录考情纵览生态系统课标全国卷T31、福建T4、山东T26、海南T21/T22、安徽T29安徽T30、天津T9、山东T26、海南T19/T20、江苏T26课标全国卷ⅠT5、课标全国卷ⅡT31、安徽T30、山东T26、广东T5、福建T3、天津T3/T8、海南T29、江苏T24/T26人类与环境安徽T29、天津T9、广东T28、江苏T20江苏T24课标全国卷ⅠT32、重庆T7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1.[2013·浙江卷]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种群出生率最高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答案]B[解析]年出生率等于年出生个体数/年初种群个体数,即20/100=20%,所以A选项错误;性比率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如果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雌雄比越接近1∶1,有机会生殖的个体越多,出生率越高,所以B选项正确;出生率的大小与性成熟的速度、胚胎发育所需的时间,每胎的卵或幼仔数以及每年繁殖的次数等有关。如果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热推迟,则繁殖下一代的时间会减少,出生率降低,所以C选项错误;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所以D选项错误。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2.[2012·浙江卷]图5-11-1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图5-11-1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答案]D[解析]旅鼠食用植物、旅鼠的天敌捕食旅鼠,它们之间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项正确;题干中说明该生态系统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则这些生物的数量也相对稳定,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项正确;从图中可知,旅鼠的种群数量和植物数量及其天敌的数量相关,属于外源性因素调节,C项正确;植物数量增加,旅鼠数量随之增加,但旅鼠的数量增加却使植物数量减少,这是负反馈调节,D项错误。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3.[2013·广东卷]如图5-11-2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图5-11-2[答案]A[解析]鲈鱼捕食土著鱼,能量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的过程中逐级递减,故鲈鱼的能量(或数量、产量)增加量少于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正确;鲈鱼与土著鱼的种间关系为捕食,不是竞争,B项错误;引入鲈鱼,鱼a、鱼b总量减少,鱼a、鱼b以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因此浮游植物总量先减少,后增加,C、D项均错误。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本专题中有关种群的知识在近三年的高考中都进行了考查,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考查的角度、题干给出信息的方式均有变化。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也是高考试题命制的好材料,不容忽视。复习时应结合实例理解本专题的知识,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返回目录高考真题聚焦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考点一种群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图5-11-3(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标志重捕法。(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及其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结构和性比率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2.种群数量曲线分析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项目“S”形曲线“J”形曲线前提条件资源和空间有限的实际状态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状态有无K值有K值无K值,持续增加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两种模型综合分析①“J”形曲线增长率恒定不变,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t年后为Nt=N0λt;“S”形曲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t1~t2时间内种群数量仍在增加②“S”形曲线在t1、t2时种群数量分别是K/2、K。如渔业捕捞应在t1后进行,保证剩余量在K/2左右,以保持其较快增长;而害虫防治则应尽可能在t1之前进行,避免其过快增加③“J”形曲线和“S”形曲线之间的区域是因环境阻力被淘汰的个体,如果两条曲线之间的范围扩大,说明环境阻力在增加,反之减小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特例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增长情况,种群增长大大超过了环境容纳量,致使环境中某些资源要素受到破坏,从而造成环境容纳量的下降。例如过度放牧,草原不能复原。该曲线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害虫防治、环境的治理保护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特别提醒]“S”形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①图乙的O~f段相当于图甲的a~c段;②图乙的f点相当于图甲的c点;③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c~d段;④图乙的g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图5-11-43.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标志重捕法是对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4.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1)环境容纳量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2)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是非周期性波动,少数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周期性。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就可称为周期波动。(3)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①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此外还有食物、病源物、寄生物、捕食等。②内源性因素:领域行为和内分泌调节。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例1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K表示种群的最大值,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曲线上的点种群大小(K-N)/K种群的增长量S1200.9018S2500.7538S31000.5050S41500.2538S51800.1018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应为200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答案]A[解析]由表格内容知,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种群增长量最大时为50,此时对应种群数量为K/2,对应曲线上的点是S3。S3时种群数量是100,则K值为200。防治病虫害应在K/2值之前进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左右,因为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综上所述,B、C、D项正确。[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到K/2值所对应的点。值得一提的是环境阻力从种群增长开始就已经出现。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变式1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地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结构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答案]B[解析]稻田秧苗的均匀分布(即合理密植),可以达到对光能、水、肥等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产量;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K值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足以满足鱼类的需求,故需投放饲料增加能量投入;年龄结构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例2如图5-11-5所示是某种昆虫受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图5-11-5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除图中所示的外源性因素(温度和湿度)外,还应该有内源性因素B.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C.从图中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D.该昆虫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按指数方式增长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答案]D[解析]种群数量变动受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共同调节,外源性因素有温度、湿度、捕食、寄生物等,内源性因素有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等,A项正确;从图中3条曲线分析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增大,比较3条曲线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故B、C项正确;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的条件下,种群数量相对较多,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不可能呈指数增长,D项错误。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变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种群最适相对湿度增大;在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种群呈“S”形增长。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考点二群落的结构特征及演替1.群落结构的比较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比较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含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原因陆生:光照、温度;水生:光、温度、O2;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阳光、温度等的规律性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表现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动物也随之具有层次性大多群落中的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群落的组成和外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2.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返回目录核心考点整合专题十一生态与环境类型内容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来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例3[2013·江苏卷]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

1 / 10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