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期内容【特别关注】☆滥用阿奇霉素致超级细菌威胁--来自《医学论坛网》【院感知识】☆手消毒剂开瓶后使用有效期☆各种空气消毒方法的比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知识点【院感监测信息反馈】☆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细菌培养及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职业暴露监测分析☆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分析☆医院感染质量检查情况分析-2-【特别关注】☆滥用阿奇霉素致超级细菌威胁在近期美国急诊医学会(AAEM)第20届年会上,多名专家呼吁停止滥用大环内酯类广谱抗生素阿奇霉素,有专家甚至认为该药应彻底禁用。专家认为,阿奇霉素用于常见的感染可导致抗生素耐药,进而引发超级细菌的出现。阿奇霉素于1980年研发问世,至2011年已成为最常用的处方抗菌药物。目前阿奇霉素的适应证包括慢性肺部疾病急性细菌感染加重、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咽炎、扁桃体炎、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附属器感染、尿路感染和宫颈炎、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等。阿奇霉素半衰期较长,容易出现耐药。美国坦普尔大学JosephLex博士警告道,“如再不停止(阿奇霉素滥用),以后就没有好抗生素了。”许多国家建议用窄谱抗生素替代广谱抗生素后,抗生素耐药率下降。2013年,加拿大儿科学会强烈反对阿奇霉素用来治疗急性咽炎、中耳炎和社区获得性肺炎,唯一例外的是危及生命的β-内酰胺类过敏和非典型细菌引起的肺炎Lex指出,实际上,阿奇霉素的每个适应证都可以找到更好的替代药物。例如,1-18岁急性鼻窦炎患者一线选用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3-拉维酸钾;A组链球菌性咽炎一线治疗用青霉素;2岁以上小儿细菌性肺炎一线选用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AEM教育分会主席MichaelEpter表示,在临床实践中,即使是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也坚持要求用抗生素。然而,94%-100%的鼻窦炎患者在应用抗生素后,症状仍不会发生改变。Epter说,无论数据如何,都很难说服患者应用非处方药来缓解症状,他通常先尝试向患者解释抗生素耐药的后果以及治疗感冒时如何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例如肺炎,但情况往往不如愿,患者直到得到满意的处方才会高兴。-4-【院感知识】☆手消毒剂开瓶后使用有效期2012年5月1日卫生部发布的《手消毒剂卫生要求》4.2.5.开瓶后使用有效期:易挥发性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30天,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60天。☆清洁、消毒与灭菌效果的结果判定2012年8月1日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附录A3.1.2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u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180uW/cm2为合格。2012年8月1日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附录A4.1.2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2012年8月1日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附录A7.2.2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5-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知识点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2、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3、从血液或粪便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达到诊断标准。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说明:1、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2、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临床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1、发热≥≥38.0℃。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2、如情况许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6-水肿、出血,或见到2㎜-20㎜灰黄色斑块伪膜。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说明:1、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2、应排除慢性肠炎的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腹泻。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临床诊断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说明:1.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2.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3.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脐炎临床诊断新生儿脐部有红肿或有脓性渗出物。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引流物或针吸液培养阳性。2.血液培养阳性,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说明:与脐部插管有关的脐动静脉感染应归于心血管系统感染。婴儿脓疱病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皮肤出现脓疱。2.临床医生诊断为脓疱病。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培养阳性。外阴切口感染经阴道分娩,病人外阴切口感染发生于产后2周内。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外阴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2.外阴切口有脓肿。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说明:1.外阴切口感染含会阴切开或会阴裂伤缝合术。2.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外阴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临床诊断发热或寒战,下腹痛或压痛,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恶露有臭味。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宫腔刮出-7-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证实或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说明:1.入院时,病人无羊水感染,羊膜破裂时间不超过48小时。2.子宫内膜炎仅包括早孕流产、中孕引产、分娩后一周内。☆【院感监测信息反馈】1.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情况2014年1季度全院出院病人数2258人。医院感染病例21例。感染率以出院病人计算,感染率为0.93%。医院感染病例漏报13例,漏报率为61.9%。其中产科出院病人563人,医院感染病例8例,感染率1.42%。儿科出院病人1021人,医院感染病例11例,感染率为1.08﹪。综合科出院病人425人,医院感染病例0例,感染率为0。新生儿科出院病人249人,医院感染病例2例,感染率为0.8﹪。全院院感病例病原学检查9例,送检率42.8%,未达到送检要求。1.2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感染例数呼吸道感染8例感染性腹泻5例新生儿皮肤感染5例其它感染3例口腔感染1例1.32014年1季度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目标监测部位应查人数实查人数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查感染率%新生儿249249210.8%1.4静脉输液(输血)监测:1季度全院共静脉输液7527人次,输血11人次,静脉置管952人次,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8-1.5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情况评估分析本季度全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工作主要以目标性监测、前瞻性调查为主,其次对每份归档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全院1季度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93%,漏报13例,漏报率为61.9%。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以儿科婴幼儿感染性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和新生皮肤感染为主。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儿科患者年龄小,机体免疫力低下(属易感人群)、住院病人多、周转快,结合我院病房住院条件的限制和消毒隔离及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引发的交叉感染。另外,产科病区存在少数疑似院感病例发生,主要是通过回顾性调查病例发现共用13例新生儿因皮疹使用百多邦软膏。2、2014年1季度细菌培养及多重耐药菌监测检验科细菌室1季度全院共收取细菌培养标本313份,阳性标本60份,阳性检出率19.2﹪。其中分泌物阳性菌株3株,痰液标本阳性菌株50株,血液阳性菌株3株,脓液阳性菌株8株,多重耐药菌株42株。按出院病人计算,标本送检率只有13.86﹪,标本送检率和阳性检出率都比较偏低。为了认真落实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和多重耐药菌监测规范,院感办已与临床科室及检验科相关人员进行了沟通,今后要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在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抗菌药物及疑似感染病例都要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提高标本送检率和阳性检出率。本季度全院多重耐药菌监测,发现4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无医院感染病例,都是社区感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后,科室都能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管理规范,积极采取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所以未出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2.1一季度细菌统计细菌名称株数细菌名称株数-9-大肠埃希菌14白色念株菌1金黄色葡萄球菌13聚团肠杆菌1肺炎克雷伯菌7铜绿假单胞菌4臭鼻克雷伯菌4溶血不动杆菌1阴沟肠杆菌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产酸克雷伯菌2液化沙雷菌1流感嗜血株菌2肺炎链球菌1奇异变形杆菌1荧光假单胞菌1光滑念株菌1表皮葡萄球菌1异型枸橼酸杆菌1共合计:60株2.2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统计细菌名称检测数可疑ESBLsESBLs阳性阳性率(%)肺炎克雷伯菌80337.5大肠埃希菌140321.4铜绿假单胞菌40002.3产β—内酰胺酶菌株统计细菌名称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金黄色葡萄球菌11872.72.42014年1-3月多重耐药菌监测1-3月份多重耐药菌统计表科室多重耐药菌社区(院外)院内总例数百分比(%)儿科大肠埃希菌9921.4%肺炎克雷伯菌8819%铜绿假单胞菌449.5%阴沟肠杆菌337.1%产酸克雷伯菌224.8%-10-臭鼻克雷伯菌112.4%溶血不动杆菌112.4%异型枸橼酸杆菌112.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2.4%液化沙雷菌112.4%奇异变形杆菌112.4%荧光假单胞菌112.4%聚团肠杆菌112.4%综合科大肠埃希菌337.1%新生儿科臭鼻克雷伯菌337.1%大肠埃希菌224.8%合计42423.职业暴露监测:1季度上报两例锐器伤,无异常情况发生。4.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质量监测:4.1监测结果一季度共监测数量103份,合格99份,合格率96.1%。其中(1)使用中消毒及灭菌剂:监测19份,合格19份,合格率100%。(2)卫生手:监测20份,合格20份,合格率100%。(3)物体表面:监测22份,合格20份,合格率90.9%。(4)无菌物品:监测18份,合格18份。合格率100%。(5)空气:监测共19份,合格18份,合格率94.7%。(6)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3份,合格3份,合格率100%。(7)新生儿科使用中暖箱水:监测2份,合格1份,合格率50%。(8)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供应室坚持按要求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及灭菌物品做好物理监测、化学监测、B—D试验、生物监测。对灭菌物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质量追朔均达到灭菌的要求。元月份供应室因真空泵故障已派人维修,维修后各项监测指标正常。-11-4.2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的效果:本季度监测的合格率达到了96.1%。主要是通过去年的监测查找出的问题,通过不断的评估和持续改进,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通过监测,达到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降低发生院感事件的概率。促进了本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5.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情况5.1一季度院感办加强了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工作,加强了对特殊区域的检查和指导。手术室因布局不合理已进行了改造,现改造工作已经完成,但手术室空气消毒设备太陈旧,建议及时更换。新生儿病区墙壁陈旧、浮灰多,且有霉斑,床位之间因条件的限制间距太近,不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