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第33讲免疫调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第33讲免疫调节教学案【考纲要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纲要求(1)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温度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3)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4)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ⅡⅡⅡ【考点分析】知识点试卷类型分值题型(3)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4)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2008四川6选择题2008广东2选择题2008广东3选择题2009全国卷Ⅱ2选择题2009广东2选择题2009浙江2选择题2009四川2选择题2009重庆2选择题2009广东2选择题2009上海3选择题2009天津14非选择题2009广东8非选择题2009上海15非选择题2009海南10非选择题【考点预测】本知识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一个话题,在高考的考察中也是比较容易考察的问题,主要考察的就是特异免疫调节的过程和免疫失调的几种情况,考察的形式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非选择题。【知识梳理】一、免疫系统二、特异性免疫1.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三、免疫失调1、过敏反应2、免疫缺陷疾病3、自身免疫疾病【重点解析】特异性免疫(一)体液免疫体液免疫:靠抗体实现的免疫方式就称为体液免疫(1)感应阶段:指抗原进入机体与B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①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结合,从而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②多数抗原要先经过吞噬细胞无特异性的吞噬后,一些抗原分子穿过吞噬细胞的细胞膜而露到细胞表面,夹在吞噬细胞本身的组织相容性附合体分子的沟中。T细胞中有一类助T细胞,不同的助T细胞表面带有不同的受体,能识别不同的抗原。那些能识别吞噬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加上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物的助T细胞,在遇到这些吞噬细胞后,就活化分裂而产生更多有同样特异性的助T细胞。B细胞表面也带有组织相容性附合体,可和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上述特异的助T细胞的作用是刺激已经和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的B细胞,使之分裂分化。这一B细胞依靠助T细胞和吞噬细胞而活化的步骤,比第一个不需要助T细胞参与的步骤作用更强大。(2)反应阶段:指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所谓效应B细胞也称浆细胞,一般停留在各种淋巴结中,它们产生抗体的能力很强,每个效应B细胞每秒钟能产生2000个抗体,可以说是制造特种蛋白质的机器。浆细胞的寿命很短,经过几天大量产生抗体以后就死去。抗体离开浆细胞后,随血液淋巴流到全身各部,发挥消灭抗原的作用。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如果有同样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的B细胞更快地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3)效应阶段:指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在该阶段抗体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有些抗原,如病毒等,由于抗体的结合而失去对寄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因而不能侵入细胞。②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如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可因抗体的结合而不为细胞所接受,因而无效。③沉淀和凝集:如果抗原分子是可溶性蛋白质,抗体的结合就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沉淀;如果抗原分子是位于细胞上的,抗体的结合就使这些细胞凝集成团而失去活动能力,例如血液凝集。④补体反应:补体是存在于血清、体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在正常情况下没有活性,只有在发生了免疫后,才陆续被激活,其终产物是使细菌等抗原的外膜穿孔而死亡的破膜复合体。⑤K细胞(杀伤细胞)的激活:抗体可以促进血液中的另一种细胞,即杀伤细胞活跃起来,其表面受体能和抗原表面的抗体结合,将抗原杀死。除K细胞外,巨噬细胞以及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也同样可被抗体激活,杀死抗原。(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不依靠体液中的抗体,而是依靠T淋巴细胞来完成的免疫方式,称为细胞免疫。(1)在感应阶段,吞噬细胞如果吞噬了侵入的细菌等微主物,其表面就出现组织相容性抗原和微生物抗原的结合物。助T细胞遇到这种与之互补的抗原结合物的细胞时,就与它们互补结合,结果是吞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来刺激助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I,而白细胞介素II可刺激T细胞分化成更多的效应T细胞。(2)在反应阶段,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表面的抗原决定簇穿过被感染的细胞膜外,形成二者的抗原结合物,带有与这一结合物互补受体的1细胞接触到被感染的靶细胞时,就分裂分化出大量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3)在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结合到靶细胞上,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病毒也因此失去藏身之所而被抗体消灭。例1.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解析: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答案:A例2.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是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吞噬细胞⑦抗原决定簇A.①③④⑤⑥B.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解析:第三道防线结构,即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即淋巴细胞、淋巴因子、淋巴器官。答案C例3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人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解析灭毒的蛇毒相当于抗原,抗原物质进入动物体后,可通过免疫反应刺激动物体产生抗体,这一反应具有特异性,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A例4鼷鼠的T淋巴细胞在胸腺里,B淋巴细胞在骨髓里成熟、分化。B淋巴细胞遇到抗原就分裂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下面是为了开发痢疾疫苗而把灭活的痢疾杆菌接种在鼷鼠的身上,并调查了痢疾杆菌抗体合成程度与T淋巴细胞对它起的作用(见下图)。对上述有关资料的解释或推论正确的是()①乙实验中产生了很多抗体是由于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记忆细胞。②丙、丁实验中,若没有胸腺则B淋巴细胞绝不会合成抗体。③戊结果表示,抗体合成的最佳状况需要T淋巴细胞的帮助。④被痢疾杆菌感染后,预防痢疾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由图可知乙和戊合成的抗体最多。乙鼷鼠具有胸腺,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T淋巴细胞;两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记忆细胞,第二次接种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戊鼷鼠幼时被摘除胸腺,不能自身产生T淋巴细胞,体外注入T淋巴细胞,使戊鼷鼠体内能够与正常鼷鼠一样产生抗体,说明抗体合成需要T淋巴细胞帮助。因此,两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能够产生大量的抗体。甲鼷鼠产生的抗体少,是只接种一次;丙鼷鼠产生的抗体少,一是幼时被摘除胸腺,不能自身产生T淋巴细胞,又没有体外注入T淋巴细胞,二是只接种一次。有效预防接种疫苗措施应该在被痢疾杆菌感染前,使鼷鼠体内产生一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答案:B【实战训练】(09全国卷Ⅱ)1.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答案:C解析: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故选C。(09浙江卷)2.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答案:B解析: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可见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是无氧呼吸,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细胞免疫的途径。故选B。(09广东理基)3.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A.浆细胞B.记忆淋巴细胞C.过敏反应D.免疫反应答案:C解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体液免疫过程中会产生浆细胞和记忆淋巴细胞,而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因此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09四川卷)4.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肥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了免疫的相关的知识。A中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可以进行,因为抗原不一定要通过吞噬细胞暴露,可以直接传递给T、B淋巴细胞完成特异性免疫的过程;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B正确;C中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但体液免疫中抗原是可以直接传递给B细胞完成体液免疫的;D中淋巴因子是通过激活溶酶体释放相关的酶而加强了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的。(09重庆卷)5.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答案:B解析:效应B细胞不能使靶细胞裂解;吞噬细胞不能形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不能释放白细胞介素,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直接判断选择支的正误。此题为容易题,识记类。(09广东卷)6.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正确的是A.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答案:BCD解析:病毒作为抗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所以A选项不对(09上海卷)7.下列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A.白化病B.炭疽病C.结核病D.狂犬病答案:D解析: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由基因控制;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二者都是细菌不是病毒;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09上海卷)8.人体内往往存在着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合理解释的是A.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B.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复制C.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个同种蛋白质分子D.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表达答案:A解析:一种病毒表面往往有多种蛋白质分子,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这种病毒的不同抗体。(09上海卷)9.甲型N1H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A.基因组变异过快B.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C.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D.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答案:D解析:病毒是专营性胞内寄生生物,缺少代谢必须的酶及场所,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在宿主细胞内借助宿主细胞的酶系统来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09天津卷)10.(14分)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血型A红细胞裂面A抗原有抗原决定基因(显性)O无(隐性)据图表回答问题:(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①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母婴血型不合(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