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电子政务体系结构考号:xxx姓名:xxx摘要电子政务将是未来时代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的趋势,目前电子政务已经有其初步的体系和规模。构建信息社会的电子政务是国内外发展的一个热点,而有关电子政务的综合体系结构仍需进一步明确阐述。文中就未来国家或区域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完整的体系结构综述,其中包括建设网络平台、信息资源以及相关应用与服务,描述了各自的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对电子政务体系结构予以综括概述。关键词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系统服务型政府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普遍应用,把人类带入信息化社会。建设电子政务,已成为各国政府进入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和基本国策。1.电子政务概述1.1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e-Governmentaffair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1.2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在推动改革,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改革,重点是政府自身的改革,这是一次全方位、全新模式的政府行政手段的革命。由美国开始,电子政务建设在世界各国迅速蔓延开来。2003年底,联合国发布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位居中上水平。这一结果是在国际专家和有关政府官员的共同努力下,对联合国191个成员国的政府网站进行了43000多项测试后得出的。这是迄今为止对公共管理领域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情况在全世界进行的最新和最全面的一次调查。1999年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信息产业部等47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这一工程,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展开。到2004年,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的今天,电子政务建设水涨船高,异军突起,在软件市场环境一度低迷的状态下,电子政务市场成为一匹不小的黑马,给IT产业孕育了新的希望。2.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体系2.1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概述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是保障各级政府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平台。统一安全的网络基础平台建设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工程,它围绕着一站式服务框架将电子政务的各个子系统和零部件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电子政务外网的总体体系结构分为基础层、支撑层和应用层。基础层指政务外网的网络设备和传输链路;支撑层包括操作系统、服务器系统和应用系统支撑环境;应用层包括网上审批、外网门户网站和各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IP电话系统直接运行在网络平台上。网络管理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保证全网的网络管理和安全可靠运行。电子政务外网具有两个基本虚拟专网,即资源共享专网和公众服务专网;此外,有VPN组网需求的单位可以申请开通本部门的纵向业务专网[1]。资源共享专网是各单位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的网络,不允许互联网公众访问。公众服务专网对互联网公众提供服务,放置门户网站和邮件等服务器,通过网络安全系统与互联网逻辑相连,允许互联网主动访问公众服务专网的服务资源,一般不允许公众服务专网访问互联网。部门业务专网是各部门在政务外网上利用MPLSVPN技术,连接本系统内部省、市和县(市)、区相关部门的纵向业务网络。2.2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现有没有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政府专网的接入范围与电子政务内网相比较过大,同时专网不支持MPLSVPN技术。二是各部门和单位各自访问互联网,造成资源的分散和浪费,数据共享和资源共享差。三是不能满足部分单位独立的纵向业务网要求,由于目前政府专网不支持MPLSVPN技术,无法满足对有独立组网需求的政府部门的要求,影响纵向业务的应用。四是对公众服务存在瓶颈现象,由于政府专网与互联网按要求是进行严格的物理隔离,不允许接入专网的各单位与互联网连接,因此会对各单位对公众服务的业务和应用造成一定的影响,不方便对外提供服务。2.3解决的方案电子政务平台必须要从整体技术架构、综合性能、系统安全可靠性和实用性、网络要求及性能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2]。网络建设层面,一方面以原有网络专网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整合并优化网络资源,建设政务办公网主干网络,将办公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单位局域网通过专线或INTERNET进行远程互联;另一方面,提供必要的管理和监控手段,并覆盖各个网络层级,建立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保证整个网络可控可管,能够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或违章行为,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使得整个网络能够安全运营。应用设计层面,统一接入,打造应用门户;统一办公,提供办公功能。通过“信息+流程=事务”三类协同机制,采用“终端集成+应用集成+网络集成+设备集成”四类技术,实现统一的、安全的、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整个系统采用多层机构保证系统良好的可扩展能力,能够方便进行系统升级和更新,以适应各种不同业务需求不断发展的需要。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政务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统一政府安全平台是建筑在不同层次的完整动态安全体系,实现基于身份认证的访问控制与数据交换,有效防护恶意攻击,是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运转的保证。3.政务信息资源数据体系3.1政务信息资源数据体系的概念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是指依托信息管理体制与服务制度,通过信息采集交换和整合等手段,广泛开发各种资源数据,为领导和各级部门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建立政府数据中心,包括核心数据中心和分级分布数据中心,实现政府数据的安全存储、备份和灾难恢复体系,保证数据可靠性和可用性。适当集中的政府数据中心实现一般部门主机的集中管理,可有效促进政府数据的共享和应用开展,大大节省运行维护开销。数据中心通常建立在网络核心节点,具有很强数据传输和交换功能,是电子政务主要技术设备机房和政府资源数据存储管理和应用开展的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数据库是整个电子政务的源头,是各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的前提。3.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之道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发挥支持作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这标志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不久前召开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常务会议强调指出:当前的主要工作是着力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突破口,带动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明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电子政务整体发展的﹁项主要工作。3.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第一,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信息孤岛现象”成为瓶颈。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经过十到二十年的大规模信息化建设,已拥有了大量的厚重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来源于不同业务应用系统产生的庞大的各种数据库[3],来源于政府办公自动化产生的大量的政府公文,来源于分散在各业务处室的各种电子文档。由于历史、体制,信息化进程等各方面原因,这些信息资源不仅分散、异构存储,而且只适用于局部范围信息化应用。造成信息彼此之间不能交流。使得政府内部的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协作壁垒,成为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瓶颈。第二,可扩展性较弱。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同时为存储和管理这些数据不断进行投资,从简单的文件数据库到复杂的网络数据库,随着文件数量的增长,用户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导致了信息系统规划落后于系统应用,应用现状落后于实际需求,无法保证信息系统能够随着业务、数据量、用户数目的变化而随之变化,可扩展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第三,按需定制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如何有效利用工具进行海量数据的有价值挖掘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对于降低决策成本和科学决策显得尤为重要。与政府已拥有的信息资源优势和因特网上成倍增长的非结构化信息形成鲜明对比,目前信息的获取、分类、处理、分发手段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个性化程度不高,千篇一律地提供完全相同的信息内容对于每一个政府用户来说不仅没有针对性,而且提高的过程成本影响了决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决策成本。3.4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之道综上所述,整合信息资源的关键是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支持领导的分析决策和公务员的日常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分布在政府内网、外网和因特网上的多源异构数据源的整合,“多源”包括结构化(各种数据库)、半结构化(文档管理系统/XML)和非结构化(电子邮件/网页/Word等)的信息资源[4]。同时尽量减少人工的干预,做到对信息的自动收集、分类、处理和发布。当前,实现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将原有的数据移植到新的数据管理系统中来,为了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必须将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类型转化成新的数据类型。这种整合方式的缺点是随着数据管理系统的升级,原来数据的相关应用软件,或是被废弃或是重新开发,以适应新的数据管理系统。因此,通常这种方法不是实用的解决方案。第二种方法是利用一个操作平台(或中间件)整合、协调多源异构数据,该方法并不需要改变原始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式。该平台(或中间件)位于多源异构数据源(数据层)和应用程序(应用层)之间,向下兼容和协调各数据源,向上为访问整合数据的应用提供统一数据模式和数据访问的通用接口。各数据库的应用仍然完成它们的任务,同时系统还为多源异构数据源提供高层次的多元服务。显然,中间件系统模式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整合较理想的解决方案。该模式的核心是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信息的智能操作,即自动地把各个信息源和各种文件格式统一在一个智能的信息操作系统之下,这个智能信息操作系统可以提供多种信息操作的功能,例如自动交叉索引,自动分类,自动聚类,自动建档和自动推送等等。3.5完善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应该具备:第一,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整合政府的内、外网资源,提高政府面向公众的服务能力:基于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建立具有高度集成与共享能力的政务外网网站以及政府互联网上的门户网站,加快和丰富政府互联网上门户网站的信息更新,消除信息孤岛,形成具有高度互动与协作能力的政府对外办公环境。第二,充分的可扩展性;为了加强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管理要灵活可变,从数据获取源、信息管理数量、用户访问数目以及信息输出接口都需要具备可扩展性。同时通过应用系统间的信息沟通对原有的业务系统进行扩展。第三,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为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政务综合知识库,以及政务知识交流的场所,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主动收集和整理,自动分类和归并,将人与信息紧密相连,包括跟踪和分析用户的浏览内容和习惯,随时更新用户的个人档案,无需人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以准确,完整、实时的信息数据来适应和支持政府组织机构和多种业务处理上的变化。第四,迅捷、安全、可靠的基于物理隔离的信息安全机制。4.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系统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它主要包括G2G(政府间电子政务)、G2B(政府-商业机构间电子政务)、G2C(政府-公民间电子政务)、G2E(政府-雇员间电子政务)等模式下的政务应用系统以及协同工作与决策支持系统。4.1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转变人们行政观念以适应电子政务建设,其中包括有第一、电子政务要体现效能行政效能是指行政管理活动取得预期结果或产生影响的程度,具体而言主要是指政府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它包括数量、质量、效果、影响、能力、公众满意度等多方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