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37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时间:2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只有以上三种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了信息的作用,难度层次为中等题。信息的作用除了题目所述三种外,还有很多作用。有的甚至肉眼看不到,需进一步研究。答案:D2.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长短从而控制开花时间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D.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能杀死棉铃虫解析:本题结合实际考查了信息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难度层次为中等题。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不是利用信息的作用。答案:D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信息作用等知识,难度层次为中等题。信息传递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C项错误。答案:C4.(2011·济宁模拟)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处于不可侵害的密切相关状态解析: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即为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利用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结实率,从而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短日照作物黄麻控制生长期是通过接受光这种物理信息而非行为信息。答案:C5.(2011·浙江宁波联考)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动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B.影响图②所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最直接因素可能是食物的增加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解析:图①中,过度放牧导致牧草减少,动物随之减少,不会增多。答案:A6.(2010·山东青岛质检)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解析: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应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不变。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外来干扰越大,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越长,即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数量都有关,生物种类、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TS值越小,说明生态系统恢复原状越快,总稳定性越大。答案:B7.(2011·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重点中学联考)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B.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C.恢复力稳定性是由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D.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也会越强解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越弱,两者恰好相反。答案:D8.(2010·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对比分析能力。本题难度:中等。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也可以来自生物,如草的绿色可以给植食动物传递物理信息,A错;植物也有物理信息的传递,B错;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也可以调节同一生物的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C错。答案:D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解析: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如题中的草原局部火灾后,草原仍能恢复原状。答案:A10.在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小麦→粘虫→蛙,这样一条食物链,如果人为地大量捕杀青蛙,将会破坏这个生态系统的()A.恢复力稳定性B.抗灾害能力C.抗病虫害能力D.抵抗力稳定性解析:大量捕杀青蛙,使物种的多样性和数量遭到破坏,破坏了食物链,从而使粘虫可能大量繁殖,营养结构变得简单,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D11.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是()A.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B.自我调节能力较大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高C.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D.无法确定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故二者是相反的关系。答案:C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但恢复力稳定性低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C.城市生态系统高度开放、自我调节能力强,而且人类起主导作用D.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由于森林中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高,一旦破坏后就很难恢复。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流动的而不能循环。城市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差,需要其他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田提供蔬菜、粮食等,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由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的,其中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A二、简答题(共40分)13.(10分)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下图所示。试完成:(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4)写出图中所示生物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烟草释放的这种化学物质属于____________信息,这体现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烟草释放的化学物质,在白天和夜间是否都使它本身受益?____________。(7)利用烟草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人工合成类似的物质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这种方法属于____________防治,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种间关系常见的是捕食、竞争和寄生。根据题干的描述,甲种蛾与天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关系,也可能是寄生关系;甲种蛾的幼虫与烟草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由于甲种蛾和乙种蛾都可以以烟草为食物,所以甲、乙两种蛾之间是竞争关系。答案:(1)捕食(或寄生)(2)捕食(3)竞争(5)化学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6)是(7)生物不污染环境14.(14分)阅读下面这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蛾所释放的引诱剂的数量不到0.01mg,但雄蛾却仍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材料二:卡尔逊(Karison)和林茨(Liischer)于1959年倡议采用性外激素(Pheromone)这一术语。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挥发性的物质,可以对同种昆虫的其他个体发出化学信号而影响它们的行为。故称为信息素。根据其化学结构,目前已人工合成20多种性外激素,在防治害虫上,效果显著。如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染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国外应用“迷向法”防治森林大害虫舞毒蛾是比较成功的。我国最近进行了“迷向法”防治棉红铃虫试验,处理区的监测诱捕器的诱蛾量上升99%以上,交配率和铃害均下降20%左右。(1)材料一说明使雄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____信息,而不是____________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蛾的反应这说明引诱剂具有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性。(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____________,从而使害虫种群的____________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对材料的阅读要细致。特别要注意对关键词的把握。对基础知识的训练掌握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还要注意相关知识的类比和联想。(1)昆虫的性引诱剂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材料一中,由于玻璃瓶的阻挡,阻碍了性引诱剂的传播和接收,但并没有阻挡视线,结果雄蛾没有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2)信息传递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及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材料一中,性引诱剂有利于雌雄虫的正常交配和繁衍。(3)要特别注意“微量”和“同种”这两个关键词。(4)“迷向法”能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从而降低出生率,这将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从而降低对作物的危害。答案:(1)化学物理(2)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3)高效专一(4)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出生15.(16分)自然界中不同种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会有差异,但同一种植物开花的季节一般是固定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的开花与接受光照的时间长短有关,即有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以下是有关人员对某种植物所做的三组实验,请你据下图所示实验结果分析回答:第一组:把两株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光照处理;第二组:把植物的不同部位隔开,分别进行不同光照处理;第三组:把两株植物中部的茎进行嫁接,分别进行不同光照处理。(1)第一组实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组实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组实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