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刘绪一、列举题1、列举古籍文献载体5种: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2、列举地方志的主要类型:1)区域志:a)总志b)省志c)府志d)州志e)厅志f)省志g)乡镇志2)专志:a)都邑志b)工程志c)山水志d)名胜志e)风土志f)边关志g)盐井志3)杂志3、列举4种知名的出土文献或档案文献:出土文献(P435-439):卜辞(或甲骨文)、侯马盟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武威汉简、居延汉简、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包山楚简、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简书;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档案文献(P439-444):1、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2、民国档案(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3、地方档案:西藏历史档案、巴县档案、孔府档案、南部档案等4、现代档案4、列举《史记》三家注:1)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2)唐司马贞《史记索隐》3)唐张守节《史记正义》5、列举以增补史实为注的文献3部:(1)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补》(2)南朝梁刘昭《后汉书注》(3)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4)北魏郦道元《水经注》6、列举古代类书5部:(1)三国魏文帝《皇览》,已知第一部类书(2)唐代类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元和姓纂》、《白氏六帖》(3)宋代官修三大类书:a)李昉等《太平御览》1000卷b)李昉、吴淑等《太平广记》500卷c)王钦若、杨亿等《册府元龟》1000卷,数量最大,是我国类书发展史上较为成熟和完备的一部类书。(4)宋代私修类书:a)王应麟《玉海》,最出色,首创《艺文》一类记载图书目录,在目录学上有贡献。b)章如愚《群书考索》c)潘自牧《记纂渊海》(5)明修《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7、分别列举宋代私修书目3部、古籍丛书2套:(1)宋代私修书目:a)晁公武《郡斋读书志》b)尤袤《遂初堂书目》c)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2)古籍丛书:a)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俞鼎孙、俞经同编《儒学警悟》b)宋度宗咸淳9年(1273)左圭《百川学海》8、列举4位清代知名校勘学家及其代表著作:1)对校派:代表:卢文弨《抱经堂丛书》《群书拾补》顾广圻《思适斋集》黄丕烈《百宋一廛赋》《士礼居丛书》2)理校派代表:戴震《水经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传释词》《经义述闻》俞樾《诸子平议》9、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现的新史料及由此而形成的新学问:(1)殷墟甲骨——卜辞研究(2)敦煌遗书——敦煌学(3)简牍文书——简牍整理(4)内阁大库明清档案——历史档案学10、列举陈垣在历史文献学上的代表著作5部:《文津阁四库全书册数页数表》、《四库书目考异》、《四库全书纂修始末》、《四库撰人录》、《四库书名录》、《明末清初教士译著现存目录》、《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陈垣史源学杂文》11、列举我国历史上的两大图分类体系: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七分法、十二分类、美国杜威的十进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简称“人大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12、列举5部史志目录:《汉书•艺文志》一卷《隋书•经籍志》四卷《旧唐书•经籍志》二卷《新唐书•艺文志》四卷《宋史•艺文志》八卷《明史•艺文志》四卷《清史稿·艺文志》四卷13、列举以刊刻主体划分的古籍版本的主要类型: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14、列举活字本的类型:泥活字本、木活字本、金属活字本(主要是铜活字)15、列举古书错误的主要类型:讹(误)、脱(夺、阙、脱简)、衍(羡)、倒16、列举古书讹误的原因:形近而讹、音近而讹、因文字分合而讹、因字体变化而讹、因上下文而讹、因注文而讹17、列举作伪的原因:崇古传道、争胜、牟利、嫁祸、诬蔑、自耻、借重、好事、求名误题18、列举伪书的价值:1)真书里面,可能有没有价值的东西;而伪书里面,也许保存着有用的资料。2)伪书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完全可以把它作为某个时期的著作来阅读、研究。3)先秦两汉时期,古人著书,常不署名;一些书又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最后署名的常是他们的先师或学派创始人。这样就出现了“误编”或“附益”等的真伪问题。这些书如经辨识条别,就反映了学术源流、师承传授的难得史料。19、列举3位知名的辑佚学家及其代表作:王应麟《困学纪闻》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史》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王谟《汉魏佚书抄》二、简答题1、文献的涵义是什么?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其涵义在历史上不断演变。从其本义来看,“文”指文章典籍,档案等文字材料,“献”指博学多闻、熟悉礼仪掌故的贤人所承载的知识信息(或古代耆旧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也包括他们的事迹)。文是死的资料归根到底需要献来习、传,文与献相为用,遂成文献,即著录于文章典籍中的文字资料与传习于贤人的礼仪等知识信息。文献含义的演变:在宋代文献的含义发生变化,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对文献的解释是‘文指叙事,献指论事’。明代时“文献”作为文献资料的代称。后不同人也有不同的解释。现在按国家标准认为文献是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在情报学上又定义为以一定方式将人类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记录一定载体之上所形成的东西叫文献。因此,文献是通过一定载体记录下来的以文字符号、声音、图像等为主要记录手段的知识和信息。2、方志有哪些种类?我国地方志名目众多,大概可分为区域志、专志和杂志三大类。⑴区域志:记载一定范围的志书。①总志:记载两省以上范围的志书,如《大清一统志》、《括地志》等。②省志:又叫通志,一省范围的方志,如《湖北通志》等。③府志:一府范围的方志,如《顺天府志》等。④州志:一州范围的方志,如《宿州志》等。⑤厅志:一厅范围的方志,如《宁远厅志》等。⑥县志:一县范围的志书,如《平山县志》等。⑦乡镇志:记载一个乡、镇及村的情况的志书,如《南翔镇志》等。⑵专志:专记某项内容或以某项内容为主要内容的志书。又可分为都邑志如《长安志》、工程志如《分江水考》、山水志如《黄山志》、名胜志如《灵隐寺志》、风土志如《岳阳风土志》、边关志如《山海关志》、盐井志如《黑盐井志》。⑶杂志:私人撰写的记地、记人、记物、记事的志书,如龚明之《关中记闻》等。2、文献聚散的原因有哪些?1)汇聚的原因:A.“文治”的需要:(1)武能兴邦、文能守成;(2)偃武修文,与民休息B.“资治”的功能:司马光《资治通鉴》,神宗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C.其他原因:传承“斯文”;追求“不朽”;探讨大道;个人爱好:藏书、著书2)典籍散佚的原因:有形的摧毁、无形的摧毁;人为的(有意识、无意识)、自然的A.破坏性文化政策和措施B.战争和动乱(农民起义、侵略战争、内乱等)C.保管不善,水、火、虫、鼠等自然灾害D.重德轻艺、以新掩旧、重文词轻朴学、因人废言、视图书为奇货不轻意示人、不提倡、质量低劣、应运而生、不受重视、篇幅冗长而重复、地方偏远又交通不畅、作者声名不著等。4、举例说明文献聚散与社会治乱有何关系?从历代文献的聚散看,国家的治乱兴衰与历史文献时聚散存亡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隋开皇之盛极矣,未几皆烬于广陵”。胡应麟《经籍会通》还发表感慨说:“图籍废兴,大概关系国家气运,岂小小哉!”这正是着意强调图书文献的聚散与国运兴衰的直接关系,表示出时代治乱所具有的现实作用又如:“唐开元之盛极矣,俄顷悉灰于安、史”。可见图书盛聚的形成往往在国家统一强盛和统治者加以重视之时,而图书的散佚则和战乱和社会混乱有关。5、刘向、刘歆整理文献的方法与步骤如何?有何成果及影响?1)程序和特点:A.广罗众本,互相参校;B.补缺去重,定著篇章;C.校定字句、订正脱误;D.命定书名;E.眷清新本;F.撰写叙录;2)成果和影响:A.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整理、著录、管理文献的方法a)通人校书;b)久任其职;c)接续有人。B.撰写《别录》、《七略》,开创了我国书目提要的著录体式a)提供了编制完整目录的方法和体制;b)创立了图书评论的方法;c)利用提要进行学术、学派论争。C.在校勘、辨伪等各个分支学科上都有杰出成就。6、班固《汉志》对刘歆《七略》作了哪些调整改编?1)散“辑略”于38种之后,书目与叙录结合,加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2)对原文作一定调整和删补:A.“出”:移出,将不合适的图书移出该类;B.“入”:增加《七略》完成后的刘向、扬雄、杜林三家著作C.“省”:因重复或其它原因删除图书部分图书。3)节录各书叙录为小注,附录到各书之下,并作一定的补充。7、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献注释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1)传统注释方式的延续与转变:A.王肃最显,专与郑学作对,遍注群经B.虞翻《易注》,汉代象数易学的集大成之作C.王弼、韩康伯《周易注》,以玄学义理作解,有了新变化2)集解、义疏体注释的流行:A.集解a)何晏《论语集解》首创集解体,集中保存了汉魏古注;b)韦昭《国语解》,集汉魏旧注而成;c)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d)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B.义疏:受佛经讲疏的影响a)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标志义疏体的正式出现b)唐孔颖达等《五经正义》,加贾公彦《仪礼注疏》、《周礼注疏》、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杨士勋《春秋穀梁传注疏》,合称《九经正义》,总结汉隋经学,再次强调儒学独尊,经学一统。c)《史记》三家注: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3)以增补文献为主的新注释法A.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补》(P83)内容:补阙、备异、矫妄、论辩贡献:保存史料、丰富注史方法、发展史学批评B.南朝梁刘昭《后汉书注》增补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今已合编入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唯八志保留为刘昭所注。C.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a)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b)刘孝标注称引宏富,注重考辨D.北魏郦道元《水经注》(P84)a)《水经》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地理著作,旧题汉桑钦撰。b)郦道元注的贡献:义例谨严,以“过”、“迳”明义例;强调实地考察;纠正《水经》之误;录存、考证魏晋石刻资料,为宋代金石学之先导。8、历代图书分类法有哪些主要的种类?其代表作分别是什么?1)六分法——代表作:刘向《别录》、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2)四分法——代表作:西晋荀勗《中经新簿》、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唐代《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3)五分法——代表作:梁祖暅《五部书目》4)七分法——代表作:梁阮孝绪《七录》5)十二分类法——代表作:宋郑樵《通志·艺文略》9、宋代方志学取得了怎么样的进步?1)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成为宋元方志的直接渊源;2)周应合《建康志》,卷首《修志本末》为南宋方志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宋代方志的编修走向成熟和繁荣,方志体例逐渐完善并趋于定型,方志数量多,方志学成熟于南宋。取得的进步:①明确提出编修方志的目的和作用是‘存教化,识典章’②认识到方志性质是地方史,内容包括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因而注意按史法修志;③坚持详今略古的修志原则,重视调查搜访地方文献和当今材料;④确定了方志的完整体例,即把志书分为纪、图、表、志、传五部分;⑤确立了设置机构以及专家修志的编纂要求和具体步骤。10、胡应麟在文献学上有什么贡献?胡应麟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在文献学上也有重大成就,著有《经籍会通》、《四部正讹》、《九流绪论》等书。其中《经籍会通》是胡应麟对历代书籍编纂源流、散失混杂、刻印收藏等情况作综合性、比较性研究后的成果。是一种议论与记载合编、考辨与传闻共存的古代文献史笔记。其主要成就有三个方面:一是保留了有关书籍流传的重要文献;二是考证了典籍源流与演变;三是在检阅历代史志目录、公私目录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各家书目优劣,分析类例得失,对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做出了比较科学的总结。而胡应麟的《四部正讹》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地道的辨伪专著,他首次综考四部之书,扩大了考辨的范围《四部正讹》考辨了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书集在内的10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