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历史调研卷(第三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川(三)12014年四川文科综合·历史调研卷(第三套)一、选择题1.西周的礼仪是一套繁复而完备的制度,如规范日常生活的冠礼、丧礼、聘礼、乡饮酒礼、士相见礼,规范祭祀的祭礼,饮食宾客的飨礼、燕礼,规范君臣上下之制的觐礼以及军队的出征礼仪——军礼等,涉及西周社会的各个层面。由此可见,西周礼仪制度的最大影响是A.严格等级制度,维护统治阶级利益B.保证了分封、宗法制的有效实施C.维护周王天下共主的社会地位D.规范社会秩序,使中华进入礼乐文明社会答案:D解析:题中四项都是西周礼仪制度的影响,但是最大的影响还是是整个社会变得和谐有序,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是中国成为礼仪之邦,故正确答案为D。2.秦国原先的乡镇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定居点。商鞅变法时,对居民户籍进行登记,实行什伍连坐制。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A.掌握居民的户籍信息B.对定居点进行统一管理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为建立郡县制做准备答案:C解析:实行什伍连坐制就是为了防范人民的反抗,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正确答案为C。3.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及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下列史实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有①突破了“市”的时空限制②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③新文学形式“词”的出现④有些地区开始用纸币交易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宋代“商业发展”体现在坊市界限已经打破,出现夜市,且在四川成都出现纸币“交子”;故①④符合。雕版印刷技术发明与隋唐,故排除②;“词”出现于唐朝,且文学不属于题干限制的“技术、生产及商业发展”范围内,故须排除③。4.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这反映了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是A.不敢过问政治,埋头于古书的考订B.瞩目现实,关注国家民族命运C.货卖帝王家,为统治者出谋划策D.保护国家不被列强侵占答案:B解析:A项与题干材料不符;C项与材料观点相左;D项说法过于表面化,正确答案为B。5.有学者指出:“洋务新政三十年的发展是畸形的,经不起考验,1894年那场局部战争不仅使三十年举国之力创办的北洋海军毁于一旦,而且在精神层面摧毁了中国知识阶层先前的自信,或者说自负。”对材料中洋务运动“畸形”的理解,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B.洋务运动是以求富求强为目标C.洋务运动没有全面推进近代化进程D.洋务运动建立的北洋海军缺乏战斗力答案:C解析:洋务新政即洋务运动,材料强调的洋务新政的“畸形”是在实行过程中的失衡,与推动力量和终极目标没有必然联系,历史上也有许多旧力量推动新变革并取得成功的例子,A、四川(三)2B两项错误;洋务新政的“畸形”是就其总体情况而言,不是局限于某一措施,D项错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在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开始了近代化历程,但没有在政治领域推进近代化,导致了经济活动和政治体制的严重脱节,使洋务新政呈现出“畸形”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6.1917年《国民公报》上一篇文章写到:“从前专制时代,讲文明者斥为野蛮,那时百姓所过的日子白天走得,晚间睡得。辛亥推翻专制,袁政府虽然假共和,面子上却是文明了,但是人民就睡不着了。袁政府被推翻即是真正共和,要算真正文明了……不但活人不安,死人亦不安了”。这篇文章表明作者A.认为辛亥革命给国民带来了文明与幸福B.对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动荡不安心生抱怨C.认为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D.坚信政治变革定会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答案:B解析:本题目为材料型选择题,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从“日子白天走得,晚间睡得”到“但是人民就睡不着”;再到“不但活人不安,死人亦不安了”。很显然该文作者对辛亥革命后的社会是有怨言的;故排除A、C、D选项。7.1958年10月在西安召开的九省市农业协作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提出:1959年全国粮食产量15000亿斤必须保证,并力争达到2万亿斤。会上还出现了一种奇异的说法:我国粮食产量再提高,“把地球上的人统统集中到中国来也够用”。这说明A.农民生产热情高涨,粮食产量大幅增长B.“大跃进”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C.在浮夸风面前,人们失去了理性的判断D.三大改造的完成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答案:C解析:“大跃进”时期,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盛行,题干材料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失去了理性判断的表现,正确答案为C。8.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看下图)针对这一方针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方针在一定时期内并未真正贯彻执行B.样板戏是这一方针指导下的文艺作品C.在这一方针指导下科技领域硕果累累D.“文革”后又成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答案:A解析;样板戏是“文革”时期“左”倾错误路线指导下的产物,不能说是“双百”方针指导下的文艺作品,B错误;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文革”后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是邓小平提出的“二为”方向,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9.读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我们可以得出年代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A.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步伐B.农村的落后促使人口向城市迁移C.工人待遇的提高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四川(三)3D.工厂的纷纷建立需要大量劳动力答案:A解析:从表中的时间跨度及城市人口的比例变化我们可以得出,是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正确答案为A。10.中新网2013年10月1日电,由于国会未能在9月30日午夜的最后期限前就向美国政府提供拨款达成一致,美国国会议员们只能坐视政府关闭,为17年来首见。下列针对美国政府停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是美国金融危机加深,债台高筑的产物B.反映了美国资金短缺,无力支付政府开支C.反映了美国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复杂D.是美国两党政治下,权力制衡的产物答案:D解析:美国政府关门停摆不是因为美国没钱,而是因为美国国会中的民主、共和两党未就预算达成一致,才出现的这一局面,因此正确答案为D。11.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小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几倍。这一做法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对农民的盘剥B.是新经济政策下粮食税实施后的市场行为C.是工业化过程中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做法D.是农业集体化期间对农业改造的必要之举答案:C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通过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可以排除A、B两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从1918到1921年;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到1928年。题干材料与农业集体化无关,排除D。正确答案为C。12.对下列两幅画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风格相一致B.都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困苦C.都是反映农业文明下农民的劳动场景D.都是现代主义的绘画作品答案:A解析:这两幅画分别是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和法国米勒的《拾穗者》都属于现实主义画作,而列夫·托尔斯泰则是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故应选A。《拾穗者》反映的是农民的劳作场景,不能说明下层劳动人民的困苦,排除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不能说是农民的劳动场景,C错误;两幅画作是现实主义画作,不是现代主义画作,D错误。二、非选择题13.(32分)从清华学堂至清华学校,再到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四川(三)4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极一时。材料二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李济等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派”,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材料三1937年,(清华大学)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材料四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以上材料均引自《清华大学校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华大学创办和初期发展的时代背景。(10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华大学创办初期的办学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华大学南迁及迁回的主要原因。(6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的主要原因。(8分)参考答案:(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庚子赔款”实施;科举制的废除和教育近代化的发展。20世纪初留学教育的发展;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民主共和的潮流发展;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的支持。(10分)特点:中西兼容,渗透西学文化,但重视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著名清华学派;学术水平高,出现大量高水平的学术大师。(8分)(2)南迁: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被日寇占领;后长沙也被日本侵占,被迫迁到大西南昆明。(4分)迁回:抗日战争胜利,北平回归。(2分)(3)原因: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改革全方位进行;教育立法取得重大进展;国家优先发展优质教育的战略。(8分,任答四点即可)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五蠹》材料二“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非人之为也”。(自序)揆之于人四川(三)5事,则应顺时而动,有所作为,若“委心任运,听其流变,则日趋于敝”,故在此无事无时不变之世界中,须“振刷整顿,斟酌通变”,如此,才可“日趋于善”。——《变法通议》材料三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尤其要时刻警惕短期行为损害执政根基,防止局部利益左右发展方向,力避消极懈怠延误改革时机,所思所虑不独是当前社会的发展稳定,更有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面对全新的改革历史方位,当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如此,我们就一定能把风险化解在当下,让发展乘势而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人民日报: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2012年)(1)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相同点,从阶级的角度分别指出两则材料中的言论在当时所起的作用。(10分)(2)联系当前改革的实际,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的认识。(10分)参考答案:(1)相同点:都主张进行变革。(2分)作用:①韩非子代表地主阶级,其主张变革的思想,为当时地主阶级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②《变法通议》的作者梁启超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其主张变革的思想为当时的戊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