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度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A.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仰商政策C.对外开放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2、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几个,即使是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A.中西方文化差异B.中西方人种差异C.中国文人的偏见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zhu)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史料中的“机户”是A.地主B.农民C.早期的资本家D.早期的雇佣工人4、“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A.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对外贸易5、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严格加强思想控制D.严格管制华人出国6、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A.商帮的形成B.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C.工商业市镇的发展D.国际贸易的频繁7、明清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与同时期的欧洲相比较,相同点是()A.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B.都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C.都在手工工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的阶级D.都出现了近代进步的思想家8、明清时期,民间流传着“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这里的“湖广”主要指的是今天的()A.湖南和广东B.湖南和广西C.湖南和湖北D.湖南、湖北、广东、广西29、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A.当时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B.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C.形成一些大的商帮D.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10、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A.中西方文化差异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C.中西方人种差异D.中国文人的偏见1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A.害怕外国人危机自己的统治B.中国工商业发达C.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D.天朝物质丰富,无所不有12、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3、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A.中西方文化差异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C.中西方人种差异D.中国文人的偏见14、2012年6月28日~7月8日“十三行艺术珍品展”在广东文津古玩城、荔湾博物馆举行。“广东十三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产物A.册封政策B.开放政策C.闭关政策D.八股取士政策15、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A.中西方文化差异B.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C.中西方人种差异D.中国文人的偏见16、汉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大批外国学者来到中国,或经商致富,或学习求成。明清以后,中外交流一改前朝,逐渐冷落。导致这一现象出的重要原因是A.闭关政策的推行B.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C.中国政局动荡D.航海事业衰落17、汉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大批外国学者来到中国,或经商致富,或学习求成。明清以后,中外交流一改前朝,逐渐冷落。导致这一现象出的重要原因是()3A.闭关政策的推行B.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C.中国政局动荡D.航海事业衰落18、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A.中西方文化差异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C.中西方人种差异D.中国文人的偏见19、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A.禁止对外贸易B.实行闭关锁国C.加强思想控制D.鼓励商业发展20、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D.封闭关口,固守疆域4二、填空题()21、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被誉为“”;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盛世局面被誉为“”。22、(18分)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的两个朝代,也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6分)(2)为加强与外国的联系,明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6分)(3)清朝前期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措施?(2分)你认为这一对外政策的实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3、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_______”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_______”政策,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五、问答题()七、综合题()24、统治者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⑴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改革有何意义?(2分)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一点。(2分)材料三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⑶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材料四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⑷材料四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1分)材料五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大国崛起·美国》⑸材料五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1分)525、经济政策的变动,直接影响国家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材料二材料三[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材料四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1)材料一表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和汉武帝怎样的经济措施?(1分)(3)唐太宗基于材料三的观点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事件?(2分)(4)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3分)26、材料分析题(本题共6分)材料一经过张骞等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传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也传到了西方。——摘自丝博网材料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隋唐宋元以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依据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的“这条通商道路”后来被称作什么?概括指出它的开辟有什么积极影响?(2分)(2)列举两例“隋唐宋元”时期我国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1分)(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由此你得到了什么认识?(3分)27、(11分)自2012年4月中菲黄岩岛对峙以来,南海主权争端加剧,“海权”、“海洋”、“海军”等涉海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海洋战略发展研究所高之国博士认为: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了中国的兴衰荣辱与海洋密切相关:唐朝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兴盛、明朝以后的“海禁”、清朝末期的6挨打、近代海防危机和现代海洋权益之争等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于我们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1)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证明材料的观点。(4分)材料二:2009年《环球》杂志有文章称:____________(事件)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中国人真正深入思考海权问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敌坚船利炮的入侵,使得相当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并由此关注海权。一时间,中国海上力量出现了短暂的“复兴”。……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外界因素也成了刺激社会思想的重要动因。近30年来发生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一系列事件,都使海洋、海权等问题在中国社会的热度不断升温。(2)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指的是什么事件?说明你的理由。(2分)(3)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两个主要原因。(2分)材料三:2009年《国际先驱导报》杂志有文章指出:海权观影响海域战略,西方扩张性的海洋文化注定了其对外侵略殖民的海洋政策,中国农耕文明相对内敛带有更多和平的色彩。调查发现,有7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就是中国依法享有的海洋权益,包括在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内航海、养殖、捕捞、开采油气和矿产资源的排它性的权力,而仅有15.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是控制海洋的权力。恰恰相反,西方社会则普遍认为海权无非是控制海洋的权力。(4)据材料三,概要指出中西方海权观的主要差异是什么?据此你认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关键是什么?(3分)28、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分)(2)清朝军民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在平定国内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努力,请各举一例。(2分)(3)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近200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