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晤.(wù)数载.(zài)指摘.(zhāi)孜.孜求学(zī)B.商榷.(què)殷.勤(yīn)聘.请(pìnɡ)砥.砺德行(dǐ)C.訾.詈(zǐ)弭.谤(mǐ)造诣.(yì)道义相勖.(xù)D.切磋.(cuō)肄.业(yì)敷衍.(yǎn)能裨.实用(pí)解析A载zǎi,B聘pìn,D裨bì。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怡误自趋正轨根基深固以诚相待B.详悉道德沦丧无动于衷旁稽博采C.提携细微末节光阴虚渡力矫颓俗D.卓绝大相背弛精旨奥义潦草塞责解析A怡-贻,C渡-度,D弛-驰。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士别三日,______,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2)在许多人还徘徊在是否废止忠君、尊孔、尚武、尚实,还有待______时,蔡先生的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使北大呈现一派生机。(3)试验既终,书籍______,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A.另眼相待商量置之不理B.刮目相见商榷置之不理C.刮目相见商榷束之高阁D.另眼相待商量束之高阁解析另眼相待: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表示特别照顾、优待。刮目相见:指去掉旧框子,换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商榷:意思与商量相近,但用在正式和官方场合。此处用“商榷”更显庄重。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去理睬,不去照顾。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9月份以来,楼市趋于活跃,投资投机性需求卷土重来,限购、停贷等措施短期内将对不合理的购房需求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市场的“恐慌性心理”有积极作用。B.在这里,孩子可以学习优美的传统泰式舞蹈以及极具传奇色彩的泰拳,悦椿度假村让来到这里的小客人们也能感悟到泰国文化的十足魅力。C.上海2011年夏季书展参展图书品种超过近15万种,各类新书首发、作品推介、作家签售、文化讲座等活动超过440场,近300位海内外文化名人出席。D.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推动航天工程系统集成、深空测控通信、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等航天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信息技术、遥感科学、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为“并对缓解市场的‘恐慌性心理’有积极作用”;B项,“感悟……魅力”搭配不当,应将“感悟”改为“感受”;C项,“超过近”不合逻辑,应删除其中一个。答案D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扇有树叶的窗,一圆圆扁扁的小叶子像门帘上的花鸟绣,当然更活泼些。风一吹过来,____________。①多像一群小顽童在比赛荡秋千②风是幕后工作者,负责把它们推向天空③它们就“刷”地一声晃荡起来④而蝉是拉拉队⑤我似乎听见嘻嘻哈哈的笑声⑥在枝头努力叫闹A.②④⑥⑤③①B.①⑧②④⑤⑥C.③⑤①②④⑥D.②④⑥③⑤①解析③中的“就”,承接“风一吹过来”一句;⑤中的“笑声”照应③中的“刷”;①是对这情景的感叹。风把秋千推向天空,所以②应接①,④⑥紧承②,说另一种事物。答案C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10题。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弭谤莫如自修.修:加强修养。B.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干:追求、求。C.宗旨既乖.,趋向自异乖:乖巧,合理。D.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贻:遗留。解析乖,谬误,错误。答案C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此固.势所必然固.步自封B.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姑.妄听之C.苟.能爱惜光阴苟.安一时D.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徒.有虚名解析A长久/本,原来;B姑且;C如果/暂且;D单纯/空。答案B8.作者在文中批评了哪些不正确的求学“宗旨”?他认为求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在文中批评了求学为“做官”和“致富”两种错误的“宗旨”。他认为求学的终极目的是“学成任事”。9.如何理解“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这句话的含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10.作者在文中对当时北大学子提出的希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种意义在今天有无价值?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的这种希望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积极的价值作用。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当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力求在学校多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学术修养,争取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民族的振兴和崛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为学与做人(有删节)梁启超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达德”?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就是专门学识。但专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得有根本判断力。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怎么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则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因为认定这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划分,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为我们所得?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还有何得失可忧?怎么样才能不惧?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正气,至大至刚。人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第二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意志由刚强变柔弱易,由柔弱返刚强难。自己做不起自己主,还有何事可做?只有奋斗,才可得自由。意志磨练到家,自然是看自己应做之事,一点也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目的,教人做到“勇者不惧”。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面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你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诸君啊,醒醒罢!你成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1922年12月(选自《阅读名篇——中外演讲辞卷》)11.作者认为为学与做人应是什么关系?“成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果关系。智、仁、勇三者兼备,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2.作者认为“怎么样才能不惑”?“仁者不忧”的原因又是什么?试各分点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须有相当常识,②做事须有专门智识,③遇事能断的总体智慧,④有根本判断力。(2)①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宇宙和人生永远不会圆满,因此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由此我们就不会忧成败。②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无一物为我们拥有,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因此我们便不会忧得失。13.[对应考点链接]本文主体部分的论述和论证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引用孔子的话作为中心论点,先总述,后并列展开论述,层次清楚;每一层又都以问句起头,不仅条理分明,而且促人思考。14.最后两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