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程序2014年5月一、人口死亡医学证明的签发2014年起,各地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全国统一制定的新版《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填写范围:中国大陆境内正常死亡的中国公民、台港澳居民和外国人,包括未登记户籍的死亡新生儿。《死亡证》签发单位为负责救治或正常死亡调查的医疗卫生机构;死者家属遗失《死亡证》,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向签发单位申请补发一次。补发办法如下:已办理户籍注销及殡葬手续的,仅补发第三联;未办理户籍注销及殡葬手续的,补发第二至第四联。一、人口死亡医学证明的签发医疗卫生机构、来院途中死亡者:由负责救治的执业医师填写;家中、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由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根据死亡申报材料、调查询问结果并进行死因推断之后,填写《死亡调查记录》及《死亡证》。一、人口死亡医学证明的签发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公安司法部门判定为正常死亡者,由负责救治或调查的执业医师填写《死亡证》;未经救治的非正常死亡证明由公安司法部门按照现行规定及程序办理。非正常死亡是指由外部作用导致的死亡,包括火灾、溺水等自然灾难致死,或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致死(含无名尸);一、人口死亡医学证明的签发新版证明书共四联:第一联:是原始凭证由出具单位永久保存;第二联:公安机关注销户籍后保存;第三联:死者家属保存;第四联:殡仪馆凭办理殡葬手续后保存。要求四联填写齐全,字迹清楚,内容准确,不得勾画涂改。打印或用钢笔、碳素笔填写,签名并加盖公章后生效。一、人口死亡医学证明的签发二、人口死亡医学证明的使用①此表填写范围为在家、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②被调查者应为死者近亲或知情人;③调查时应出具以下资料:被调查者有效身份证件,居住地居委会或村委会证明,死者身份证和/或户口簿、生前病史卡。从4月8日开始所有死亡个案统一全部报浙江省慢性病监测系统。二、人口死亡医学证明的使用注:①死者家属持此联到公安机关办理户籍注销手续;②无医师及民警签字、医疗卫生机构及派出所盖章无效。注:①死者家属持此联到公安机关签章;②无医师及民警签字、医疗卫生机构及派出所盖章无效;③死于救治机构以外的死亡原因系死后推断。注:①死者家属持此证到殡仪馆办理尸体火化手续;②死于救治机构,医师签字及医疗卫生机构盖章有效;死于非救治机构,医师及民警签字、医疗卫生机构及派出所盖章有效。新版证明书使用程序死者家属持《死亡证》第二、三、四联向公安机关申报户籍注销及签章手续。公安机关凭第二联办理死者户籍注销手续,加盖第三、四联公章。死者家属持第四联《居民死亡殡葬证》到殡仪馆办理尸体火化手续,殡仪馆凭第四联办理殡葬手续。二、人口死亡医学证明的使用医院死亡个案非医院死亡个案外省死亡个案DSP点浙江省监测系统国家死因系统7天CDC审核7天DSP外省死亡个案本省死亡个案三、死因监测报卡流程示意图死亡地点:医院死亡:录入时间-死亡时间非医院死亡:录入时间-填报时间三、死因监测报卡流程示意图职责分工填写报告卡区县审核区县查重省、地市查重、抽查审核等属地确认②社区初访社区查重医院社区社区区县疾控省地市疾控社区初访完成前,区县疾控可以修改所有卡面信息初访完成前社区可以修改所有卡面信息③国家大疫情数据交换社区初访完成后,区县疾控可以修改除地址以外所有卡面信息注:初访完成后发现地址有问题,把相关卡号以Excel形式发给省、市中心,统一处理恢复成未初访状态,进行编辑修改。四、各级CDC报告程序县(市、区)CDC应于7天内通过网络对每例死亡个案审核确认;已审核确认的报告信息,如发生变更或修订,应由填报单位及时报告县(市、区)CDC,由后者负责订正;每月撰写监测数据质量审核报告,并于次月15日前向市和省CDC报告辖区居民月度死亡数据审核报告;次年2月15日前完成全部死亡个案审核。每年按照省CDC年报要求按时完成年报资料上报工作。市CDC每月抽查各县(市、区)20%死亡个案审核,次月25日前向省、各县(市、区)CDC反馈审核报告。每年按照省CDC年报要求按时完成年报资料上报工作。四、各级CDC报告程序省CDC每月完成5%死亡个案抽查审核,撰写季度审核报告,上报省卫生计生委、反馈各市、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委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通过全省数据平台将全省22个国家死因监测点(DSP,宁波市有奉化和宁海)及外省户籍死亡个案交换给国家死因监测系统,并从国家死因监测系统获取在外地死亡的浙江省户籍的居民死亡个案;每年将居民死因报表和有关分析资料向市卫生部门报告,并根据有关要求上报国家。五、初访乡镇(街道)防保医师或责任医生需对县(市、区)CDC审核通过,且非本乡镇(街道)填报的死亡个案以及所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该辖区户籍的死亡个案,进行初访,核实户籍、疾病等基础信息。初访方式:面访或电话访视。初访内容:户籍地址,补充身份证、死因链等信息,初访结果:乡镇(街道)防保医师或责任医生对死亡个案进行初访信息核实。初访质量直接影响重复卡比例!!注意加强对县及以上医疗机构的死因不明、心血管疾病缺乏诊断意义、肝衰、呼衰、肾衰、肿瘤未知等疾病进行调查补充。六、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报注:黄色是更改部分,绿色是增加部分。六、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报例一:如某人因早年的慢性支气管炎逐渐引起肺气肿,逐渐引起肺心病导致死亡,第一联:(a)肺心病,(b)肺气肿,(c)慢性支气管炎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为“肺心病”。例二:如某人因骑自行车与汽车相撞造成颅内损伤导致死亡,第一联:(a)颅内损伤,(b)骑自行车与汽车相撞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颅内损伤。六、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报增加的变量:国家和地区:录入中文简称,如中国、香港、台湾、美国等;有效身份证件类:1身份证,2户口簿,3护照,4军官证,5驾驶证,6港澳通行证,7台湾通行证,9其他法定有效证件,99无有效证件或不详;中国公民要求填写18位身份证号码死亡时是否处于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内:1是,2否变更的变量性别:1男、2女、0未知的性别、9未说明性别;职业改成个人身份:11公务员,13专业技术人员,17职员,21企业管理者,24工人,27农民,31学生,37现役军人,51自由职业者,54个体经营者,70无业人员,80离退休人员,90其他。六、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报变更的变量文化程度:1研究生,2大学,3大专4中专,5技校,6高中7初中及以下旧版:1文盲,2小学,3中学,4大学,9不祥;死亡地点:1医疗卫生机构,2来院途中,3家中,4养老服务机构,9其他场所,0不详,旧版:1医院病房,2急诊室,3家中,4赴医院途中,5外地,6家庭病房,7敬老院、护理院,8其他,9不详;生前主要疾病最高诊断单位:1三级医院,2二级医院,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村卫生室,9其他医疗卫生机构,0未就诊旧版:1省级(市)医院,2地区级(市)医院,3县级(区)医院,4卫生院,5乡村医生,6未就诊,7其他及私人诊所,9不详六、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报填写注意事项填写范围:中国大陆境内正常死亡的中国公民、台港澳居民和外国人,包括未登记户籍的死亡新生儿。个人身份:按照死亡前的个人身份填写,离退休后死者的个人身份一律填“离退休人员”;死亡地点:“医疗卫生机构”指死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住院部及急诊室;“不详”指未能确定的死亡地点(仅限非正常死亡者)。常住、户籍地址:常住地址填写死者居住半年以上的地址,详细到门牌号码;户籍地址填写户口簿上登记的地址,详细到门牌号码。六、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报填写注意事项:生前主要疾病的最高诊断单位:三级医院(含相当)包括三级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院,二级医院(含相当)包括二级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院,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急救中心、一级医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疗养院等;生前主要疾病最高诊断依据:“死后推断”仅限死亡地点为“来院途中”、“家中”、“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填写;补发《死亡证》时,需在第一联及补发联注明“补发”及补发时间。申请人应为《死亡证》签字家属或委托人并出具有效身份证件。根本死亡原因及ICD编码:由县(区、县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码人员网上填写。补发《死亡证》时,需在第一联及补发联注明“补发”及补发时间。申请人应为《死亡证》签字家属或委托人并出具有效身份证件。行政区划代码:填写出具《死亡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的县(区、旗)6位行政区划代码。(镇海区为330211)编码:填写17位代码,编码规则为:《死亡证》出具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9位)+年份(4位)+流水码(4位)。(省网不自动生成)注:机构代码可从省网查询获得(导出所报数据,查看报卡单位代码即可)六、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报死亡调查记录这部分由医生填写死者生前的所有病史及症状体征,尽可能客观地记录下来,以便统计人员据此做出死因判断。诊断明确的疾病记录:①致死疾病的全称②发病或诊断时间③最高诊断单位④诊断依据,未明确诊断的疾病:记录症状体征、发病急缓、辅助检查、治疗效果、家族史、职业史、生活习俗等还应记录死者生前与致死疾病无直接关系但对死亡有影响的情况和疾病。六、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报2014年第1季度数据修订,具体要求如下:将2014年第1季度死亡个案将设置为未初访状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通过初访补充“国家和地区”、“有效身份证件类别”、“死亡时是否处于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内”变量;常住地址“文化程度”、“个人身份”、“死亡地点”、“生前主要疾病最高诊断单位”等变量根据旧版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整;数据修订工作要求2014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并在2季度质量反馈中重点反馈。部分地方4.8日之前的卡片七、2014年第1季度数据修订要求八、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生命统计模块界面介绍生命统计模块用省慢病监测系统统一账号登陆:;生命统计分三个子模块:出生登记管理系统、死亡登记管理系统和人口数维护;其中死亡登记管理系统包括:死因管理(报告卡管理、属地确认、登记册管理)、随访管理(初访提醒)、质量控制(查重、录入质量比对)和报表管理;八、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生命统计模块界面介绍点击“添加”按钮进入报卡界面中文手工录入增加外省的报告选项!!八、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生命统计模块界面介绍此部分根据编码范围然后菜单式选择,跟大疫情模糊查询有所不同。此部分如果是空白部分,提示编码有误,请核实!统计分类号有原来的109变成104!八、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生命统计模块界面介绍卫统表8-1变成卫统表29-2系统必填项:基本信息:姓名、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户口地址、有效身份证件及证件号码、文化程度、个人身份、出生日期、死亡日期、死亡地点;常住地址;联系电话;致死主要疾病诊断:死因链、发病至死亡的大概间隔时间、生前主要疾病最高诊断单位、生前主要疾病最高诊断依据、医师签名、填报日期、报卡单位。八、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生命统计模块界面介绍零概率事件:年龄=28天统计分类号为83~85(围生期疾病)小于5岁:一些癌症:C00-C14,C15,C16,C18-C21,C25,C33-C34,C43-C44,C50,C53,C25,C54-C55,C56,C61,C67心脏病:I00-I09,I13,I20-I25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脑中风):I60-I69,除外I67(脑动脉瘤)围产期疾病:编码为P开头自杀:X60-X84,Y87.0小于10岁或大于等于60岁:产科疾病:编码为O开头八、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生命统计模块界面介绍零概率事件:当死亡地点为“1医疗卫生机构”,生前主要疾病诊断依据为“死后推断”;性别是男,根本死因为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