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和第二节: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优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二、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决定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与西方各国以及其他国家社会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同样,在新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它的具体运用却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事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才能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α)历史地,(β)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仅发挥着指导作用,而且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是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回答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如何进行革命、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些新课题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伟大的思想。(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当中,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推动力,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并形成科学体系的最直接的源泉。六、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进。(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建设的科学论述,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事业继续提供着十分宝贵的理论指导。(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七、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完全不同的。毛泽东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第一,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贡献,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二,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第三,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第四,综观毛泽东一生,功大于过。第三节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深刻揭示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是深深扎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二、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兴盛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引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第四节:一、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就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先是毛泽东思想,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中,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形成了各自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在这些内容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反经验证明,把握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是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发展脉络,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总路线的内容即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应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象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动力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领导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性质和前途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纲领包括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政治纲领其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文化纲领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道路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有如下一些方面:1、在经济上,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这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五种经济成分中,有两种经济成分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实际上只有三种:一种是社会主义经济,另一种是个体经济,还有一种是资本主义经济。2.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这就是说,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既不同于西方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联合政权。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共同纲领》规定,建国初期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既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考虑到其过渡性特点而允许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殖民地奴化思想以外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合法存在。总之,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也有资本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也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由于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文化上都处于领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并将随着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上升,及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要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二、对民族工商业的改造(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适应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