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贵阳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网络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行为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电子政务的建设,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执政为民、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2行政管理工作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和廉洁高效,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和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贵阳市电子政务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也是贵阳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实现现代化以及建设“大贵阳”的必然要求。二、贵阳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贵阳市是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2001年6月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电子政务建设高度重视,加大了对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在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网络、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公共服务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于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完成了六区、一市、三县以及政府各委、办、局的“政府上网工程”,开通了贵阳市人民政府和“林城贵阳”网站。今年,建成了全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使金阳行政中心与六区三县一市八十个乡镇通过宽带网络联为一体,为我市实现广覆盖、大汇集、标准化的电子政务公文流转审批体系创造了良好条件。金阳新区市级行政中心建成了高带宽的光纤网络、互联互通的集成环境、安全高效的电子政3务专网构架,为我市全面启动和推行电子政务创造了信息网络平台。在行政中心的四大班子及35个局(办)委全面实现了1000兆内网的互联互通,除机要局、统计局外,全部实现了局域网服务器的统一托管。二是重点业务系统和“金字工程”建设初见成效。建成基于GIS环境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二证一书”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使城市规划从报建、审批、到发证均在局域网的控制流程中进行。自主开发了《贵阳市数字化地籍测绘与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计算机对资料的存贮和管理的办公自动化。按照《贵阳市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实施纲要》,建成了业务功能完整、标准规范统一、管理模式先进、安全措施可靠的“贵阳市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满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保合一要求。以公安部组织实施的“金盾工程”为核心,“贵阳市人口管理信息系统”、“违法犯罪管理信息系统”及“被盗机动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已建成投入使用。建成贵阳市农经信息网,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益。全市建立了10个区、市、县的农经信息服务中心和80个乡镇农经信息服务站。金税工程中增值税防伪程控系统已在700余户重点纳税企业投入使用。贵阳海关“电子口岸执法系统”开通并实现了与外汇管理局的互联互通,依托该系统已开展了出口网上备案和网上外汇核销业务。金卡工程,市内4各银行系统的金卡工程覆盖面不断扩大,市级党政机关实现以银行磁条卡形式发放工资。三是积极推动公共信息服务建设。“贵阳通”是贵阳市人民政府直接筹划、建设和管理的具有贵阳特色的公益性信息网络。目前已在全市安装了“贵阳通”联网触摸屏150台,开通了“贵阳通”中英文互联网站,向公众提供便民服务信息以及政策、社会福利咨询、等信息服务。四是开展了公务员计算机应用培训和考核。按照有关方面的要求,贵阳市人事局组织有关定点培训考核单位对全市六区、一市、三县及政府各工作部门的公务员进行了培训考核。2001年完成了初级培训考核,2005年全部完成公务员的中级培训考核工作。同时,市委组织部举办了多期县级领导干部计算机应用中级培训,使公务员及领导干部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三、贵阳市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市电子政务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缺乏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专项规划,建设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互通互联。推动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关键要整体规划,统一标准。我市的很多电子政务项目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5现象,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比较严重。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各自为政、自成一体、不联不通的局面,很难实现政府间、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就容易形成信息孤岛。2.信息资源配置存在重复建设、低效运营现象。电子政务建设涉及众多政府部门和行业,管理职能分散,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建设和运营效率亟待提高。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加之我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缺乏开放和共享的机制,公务员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观念还跟不上,大量的政府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3.门户网站管理水平不高,功能有待加强。由于我市没有制订《贵阳市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政务信息公开没有统一的标准、程序、形式和时限,公众不能从政府的门户网站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和服务,不能很好地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因此,政府门户网站管理跟不上、质量有待高。很多部门网站(或主页)有名无实,信息更新不及时,没有真正起到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桥梁纽带的作用。4.基础设施建设迟缓。贵阳市的数据交换中心、容灾备份中心、安全认证中心等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如不尽快启动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将严重制约我市电子政务健康、快速发6展。5.信息安全有待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涉及核心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尤其重要。我市信息安全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安全技术设施建设滞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科学、完整、高效、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够强。四、对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几点思考根据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市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现对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提出几点建议。1.统筹制订建设规划,规范电子政务建设。建议加紧研究制订《贵阳市“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分步实施计划。规划要以“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基础先行”为原则,制订从开发信息资源、应用体系、网络体系、包括容灾备份系统的信息安全体系和法规及标准化体系等方面规划电子政务体系。我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数量众多,如果由部门各自开发自己的系统,不仅浪费大量的资源,形成重复建设,而且还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造成各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跨7系统和跨地区信息沟通的重要保证,特别是数据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技术标准上的统一。要按照《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对尚无国家标准的,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结合本地的实际积极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导性文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传统组织界限,根据公众和企业的需求再造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探索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问题,建设一批覆盖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数据库,加快信息的整合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要制定政府部门数据库的统一开发平台和标准,建立和完善行业或部门的专项业务数据库。另一方面,根据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采集、处理、管理和服务的特点,开发一批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动态更新的大型基础数据库。2.建设和完善“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构成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框架。“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一站”是政府门户网站;“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十二金”是要重点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等十二个业务系统。这12个重点业务系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加强监管、提高效率和推进公共服务起到核心作用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系统建设;第二类是增强政府收入能力、保证公共支出合理性的金税、金关、金财、金融监管(含金卡)、金审等5个业务8系统建设;第三类是保障社会秩序、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金质等5个业务系统建设。“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覆盖了我市电子政务急需建设的各个方面,涉及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建设,将初步构成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框架。3.加强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建设,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保障。尽快制订《贵阳市政务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标准、程序、形式和时限,规定了信息公开的范围、程序、公众了解政务信息的权利以及违反该条例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以及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议。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要从制度、投融资体制、人才培养、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建立高效、规范的电子政务管理服务体系,从电子政务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公众信息网管理和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招投标行政监督、工程监理等方面制订相关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提供保障;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制订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支出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投入。除了争取财政资金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支持,还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本市场,运用现代金融融资模式如国外政府贷款、世界银行及银行专项低息贷款、债券、股票等筹集资金,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和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9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市场化运作方式来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面向市场、具有先进机制的人才管理机制,大力引进国外智力资源,重点加强对留学人员的引进工作,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人力支撑。要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国内外知名IT大企业在技术、人才培养、投资等方面参与电子政务建设。4.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内网、外网和政府门户网站等的管理。由于行政中心具有良好的网络平台做支撑,能够满足入住单位的需要,但老城区单位与行政中心内网互联问题,要尽快解决。作为短期措施,可以考虑采用通信营运商的“数字电路”技术构造专网,但必须加快对覆盖全市的专用光纤城域网的规划,适时启动建设,彻底解决信息化基础设施问题。在发展中加强电子政务安全,重点建设公钥基础设施技术(PKI)。公钥基础设施(PKI)以公开密钥技术为基础,以数据机密性、完整性、身份认证和行为的不可否认为安全目的。信任服务体系提供基本PKI数字证书认证机制的实体身份鉴别服务,从而建立全系统范围内一致的信任基准,为实施电子政务提供支持。应当把电子政务的安全与应用的关系,放在一个特定范围内来讨论,要树立在发展中求安全的指导思想,实行电子政务等级制安全保障。5.切实保障电子政务安全。由于电子政务具备开放性、虚拟性、网络化的特点,同时还存在众10多不安全因素,例如黑客攻击、网络蠕虫攻击、病毒入侵、网络窃听、内部泄密、内部攻击、系统漏洞和安全管理不当等等,因此,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安全技术、管理措施,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问题包括维持政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中信息的安全保障和系统中信息的可信度。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意味着它能提供多方面的安全服务,使信息系统具有可用性、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访问授权、抗否认性、抗破坏性、防有害性、可核查性等。为电子政务打造一个安全屏障,除技术问题外,还需要政策、法规、行政等多方面的共同推动。其中,技术是核心,政策和行政推动是资金、人员和组织的保障,法律法规则提供持续发展和规范运作的保障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