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高中地理同步课件14地球的圈层结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最深的钻井,不过12千米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小资料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地震时总是纵波先到达地表。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2、圈层的划分:分类特点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纵波横波较快较慢固体、液体、气体固体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1、划分依据:地球内部的“使者”——地震波(横波、纵波)借助于地震波的研究来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A地幔地核B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横波纵波地壳15深度千米400030002000500060001000速度(千米/秒)912630PS岩石圈17千米2900千米3、不连续面: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地方不连续面位置波速变化莫霍界面33KMS波↑、P波↑古登堡界面2900KMP波↓,S波消失活动想一想: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90033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①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②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③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①主要由铁、镍组成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③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金属球①主要由岩石组成②厚度不一,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4.地球内部各圈层结构的特点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火山喷发的物质温泉、热泉遥感技术其他改进钻探技术大气圈生物圈水圈水圈地壳地壳地幔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以也叫同心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1、大气圈(1)组成:(2)垂直分布:大气的组成作用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主要成分次要成分N2O2CO2O3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保温(吸收红外线)吸收紫外线,使生物避免受伤害成云致雨的条件;保温成云致雨的条件;反射、散射太阳辐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电离层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纬度地区)气温随高度递减;空气对流运动剧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气温随高度递增;大气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晴气朗。气温随高度递减;上冷下热,空气对流剧烈,也称高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很快,空气稀薄,以氧原子为主,吸收超短波辐射而增温。热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外层,是地球大气向星际空间过度的层次。该空间的大气处于电离状态,所以叫电离层。它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利于通讯。层次高度气温的垂直变化的原因其它特征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近地面12千米左右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平流层以上H上升T下降大气的热量来自地面H上升T上升O3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与人类最密切水平运动为主;水汽杂质少,云雨绝迹,利于高空飞行对无线电通讯有帮助2.水圈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1)组成:海洋(主体)、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2)作用: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2、水圈(1)概念: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2)分布:存在于水圈(全部)、大气圈(底部)、岩石圈(上部)3、生物圈三、同心圈层特点:(1)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2)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相互重叠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外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小结:岩石圈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