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最新科技成就【300米饱和潜水作业成功】2014年1月11日24时,在距离深圳近200海里的南中国海,我国首次深海300米人工饱和潜水作业取得成功。作为唯一一种可使潜水员直接暴露于高压环境开展水下作业的潜水方式,饱和潜水已广泛应用于失事潜艇救援、海底施工作业、水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考察等军事和民用领域。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饱和潜水技术研究,据了解,英、美、瑞士、挪威、法、德、日本、俄罗斯等8国已先后突破400米深度。【吴美蓉获得冯·卡门奖】2014年1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航天局长峰会上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吴美蓉被授予冯·卡门奖,以表彰她50多年来对航天科技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为国际航天合作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吴美蓉也成为国际宇航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航天科技专家。据了解,冯·卡门奖创立于1982年,是国际宇航科学界的最高奖项,被誉为“宇航科学诺贝尔奖”,每年授予一次一人,表彰在航天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个人。【飞蝗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破译】2014年1月16日,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领衔,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参与的一项研究,成功破译了飞蝗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这是迄今人类破译的最大动物基因组。基于基因组信息,该研究揭示了飞蝗食性、迁飞和群聚的奥秘,有助于揭示蝗灾爆发机制。【南极泰山站建成投入使用】2014年2月8日,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中国南极泰山站和已经建成的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中国北极黄河站,既是我国极地工作者开展科学考察的平台,又是我国对外科学交流的重要窗口。【嫦娥二号卫星飞向深空】2014年2月14日,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获悉:嫦娥二号卫星再次刷新中国深空探测新高度,目前已飞离地球7000万公里,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目前状态良好,正在绕日轨道上飞向更远的深空。【张益唐获得罗浮·肖克数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2月13日宣布,华人科学家张益唐获得2014年度罗夫•肖克奖中的数学奖项,以奖励他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研究上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也是该奖项设立21年来首次颁给华裔学者。【第三代战机高速公路跑道试飞】5月25日,包括第三代战机在内的多种机型在郑民高速公路飞机跑道试飞,这在我军历史上还是首次。这次试飞活动进一步检验了跑道技战术性能,并形成了高速公路飞机跑道实战化综合保障能力,为提高飞行部队平战时备降应急能力和军地联合保障部队飞行的协同能力奠定了基础。【“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问鼎超算之巅】从科技部获悉,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并落户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6月23日再次荣登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首,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获得世界超算“三连冠”。这也是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第四次问鼎世界超算之巅。【超长航时无人机遥感系统研制成功】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制的超长航时无人机遥感系统取得成功,其30小时的续航时间打破了我国无人机最长续航16小时的纪录。【欧洲“罗塞塔”探测器进入彗星轨道】欧洲航天局8月6日宣布,经过10年总长约64亿千米的太空飞行,“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当天按计划进入了环绕“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轨道,成为人类史上首个近距离环绕彗星飞行的航天器,为人类探索太阳系的进程开启了新的篇章。【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获批生产】2014年8月20日,从军事医学科学院了解到,由该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根据埃博拉病毒基因序列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通过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评审,并获得正式生产批文,将在深圳市普瑞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从而为我国埃博拉病毒的早期诊断和防控提供重要技术储备。【“华龙一号”研发成功并通过国家权威评审】8月21-22日,“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通过国家权威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华龙一号”成熟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可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设计技术、设备制造和运行维护技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国内可以自主出口的核电机型。在设计创新上,“华龙一号”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采用177个燃料组件的反应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统、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全面平衡贯彻了纵深防御的设【一】、中国研成首颗量子卫星关键部件世界第一12月12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王建宇近日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学科发展战略院士论坛”上透露,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2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间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多项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该项目启动于2011年,由中科院院士、中国量子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潘建伟团队牵头实施。专家们认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关键部件的成功研制,不仅是中国保密通信领域“杀手锏”技术研发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从集成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同时也是世界量子通信技术的重要创新,它有望将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安全的通信手段”具备覆盖全球的能力。话说这玩意有多先进,楼主也不是很了解,总之就一句话,“不明觉厉”啊,今儿高兴,中午来一杯!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曾评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中国或将先于欧洲和北美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立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如今,中国距离这一预言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二】、中国超强超短激光器实现1千万亿瓦输出国际首次美军试验舰载激光武器(资料图)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在超强超短激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正在研制的10PW(千万亿瓦,拍瓦)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实现了1PW激光脉冲输出,这是国际上基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器首次突破1PW激光峰值功率大关,验证了啁啾脉冲放大链(CPA)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终端放大器(OPCPA)相结合的混合放大器方案作为10PW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总体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据介绍,拍瓦超强超短激光能在实验室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强电磁场、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时间尺度综合性极端物理条件,在激光加速、激光聚变、核医学等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是国际激光科技竞争前沿之一,多个国家已提出了大型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研究计划。恩...话说这玩意简单点说可以在0.001秒内可能时间更短,就可以让击中的物体直接气化成分子甚至是原子。好厉害有木有...我们申明,这项科技绝对是民用不会应用到武器上(笑)。【三】、中国临空飞行器试验成功未来可近太空旅游图为直径7米的360度双圆周裸眼3D穹幕。11月16日上午,在深圳会展中心三个机器人的劲歌热舞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拉开了帷幕。刘若鹏博士介绍了“光启”从做超材料起步到云计算、大数据再到近太空开发的研究,目标其实就是改变未来人类的生存条件。刘若鹏说,近太空(临近空间)是指离地30公里—800公里这层空间,低于卫星轨道,高于战斗机飞行高度,气流温度都比较稳定,无论科研还是国防都十分重要,各国都去开发,还没有真正成功,但光启去年已经成功进行了临空飞行器试验。造价只有卫星的1/10,并打破了WiFi数据传输的壁垒;同时,他们还在推进近太空载人旅行项目。【四】、中国攻克第四代核电核心技术世界领先水平图为主氦风机试验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的核心装备——主氦风机试验样机,已于本月初在上海电气集团鼓风机厂通过业内专家评审和鉴定。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电磁轴承的大功率主氦风机,大量采用了创新技术,无论功率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已攻克世界高温气冷堆先进核电技术研发中的主要技术难关。在未来,这一主氦风机将被安装在位于山东省荣成市的华能石岛湾核电厂,该核电站将是世界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五】、保密神器:中国开建全球最长量子通信干线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今年上半年中国开始建设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光纤量子通信干线——连接北京和上海,光纤距离达到2000公里。数据安全依赖于密钥(由数字0和1组成的一段序列,用于对信息进行加解密)的安全性。然而传统的加密系统中,密钥在传输过程中面临着被窃听的风险。而量子通信通过一项利用光子微观特性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解决了现有通信系统中这一最薄弱的环节”,提供量子密码产品和服务的瑞士公司IDQuantique的共同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格列瓦·里波迪说。量子密钥分发利用单光子的量子状态对密钥进行编码。当存在任何窃听时,量子力学原理决定了这种行为一定会扰动光子的量子状态,从而被通信方察觉。中国上述投资约1亿美元的开创之举和上面提到的联合研究中的系统都应用了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计原则,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