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与南师大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七年制)执笔人:潘涛陆敬平一、总体培养目标及政治、体育、劳动等教学基本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事求是,遵纪守法,艰苦求实,热爱劳动,热爱中医药事业。使学生具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为中医药事业振兴而献身的精神及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富有“仁德、仁术、仁人”理念,具备中医药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成为基础扎实、知识丰富、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中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二)政治、体育及创新创业等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政治教育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备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2.国防、体育教育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培养军事作风,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加强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体育课采取俱乐部制教学形式为主,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任课老师,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3、素质拓展教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及公益活动,参加勤工助学和公益性劳动,积极申请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通过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与亲身实践,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沟通技巧、社会实践能力与劳动能力。4、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活动,基本掌握参与活动的项目规划书、项目申请书、答辩论证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资源参与社会活动、创业实践活动的能力,以及组织、参与创新团队等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系统掌握中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中西医诊疗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中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知识与技能,独立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并能进行常见急危重症的初步诊断与处理。掌握必要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中西结合的科学研究。坚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及专业知识的获取能力,能够正确理解与应用专业学科的新进展、新方法,具备较强的适应专业工作环境的能力。在某一专业方向领域,具备系统全面的专科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独立处理专科领域中较复杂的临床问题,并对专科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有较深的了解,能够顺利进行专科领域相关的临床科研活动。毕业后能在各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性医院或科研、教学机构,从事本专业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中西结合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二)业务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1)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2)掌握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中医基础理论,以及四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中医诊断学知识;(3)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常用中药的药性、药味、功效、主治等中药学知识,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配伍意义、功效、主治等方剂学知识;(4)掌握中医四诊及理法方药的知识与技能,系统掌握中医学诊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知识与技能;(5)掌握《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著作的理论知识,熟悉中医各主要学术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与临证精髓;(6)掌握临床医学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常见急危重症的诊疗知识与技能;(7)系统掌握所研专科的理论知识与常用临床技能,并对专科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有较深的了解,掌握专科领域相关临床科研活动的方法与技术;(8)熟悉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及与中医学、临床医学的内在联系;(9)熟悉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与方法;(10)熟悉国家医药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2.能力结构要求(1)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实验研究及实践操作的能力;(2)具有较熟练的中医四诊、辨证能力及中医遣方用药的能力;(3)具备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4)具备诊治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常见临床急危重症的能力;(5)具备处理所研专科较复杂的临床问题的能力,能够顺利进行专科临床科研活动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正确应用基本诊疗技术的能力;(7)掌握医学研究的方法,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及专业论文的写作能力;(8)具有较高的古汉语水平,能顺利阅读中医古典医籍;(9)具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借助工具书顺利阅读专业英语书刊的能力;(10)具备较强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3.素质结构要求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的建立,强调素质结构的完整性与系统性。(1)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著作及中医各主要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精髓,具备运用中医学理论与技能,独立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正确运用临床医学知识,独立解决常见临床问题。(2)专业人才素质方面,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及时获取专业进展的新知识、新方法,熟练阅读英语专业文献。掌握医学科研的思路与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专业研究性论文的撰写。掌握医学相关人文、自然科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及规避医疗事故的基本知识。三、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医学硕士。四、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中医学、临床医学。五、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医学统计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急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针灸学等。六、业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该专业学生的培养,采用西医中医院校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的前1~2个学期,由南京师范大学实施培养,主要进行公共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品德素质,掌握医学相关理化知识,为学习医学课程打下基础;第3至第8学期返校,进行中医基础课程、中医临床课程、临床医学专业课的学习,达到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的目标;第9至第10学期,进行临床实习,完成临床各科的轮转,培养学生的临床基本功,使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技能,逐步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及常见急危重症的中西医诊疗技能;第11至第12学期进行专科实践,并研修所研专业方向的硕士学位课程,掌握所研专科的常用临床技能,加深对专科领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第13至14学期进行导师指导下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进行学术经验传承,并完成毕业论文。(一)主要课程模块本专业主要课程模块包括中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基础医学课程模块、经典理论与学术流派课程模块、中医学临床课程模块、临床医学课程模块、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模块、硕士学位课程模块及医学人文课程模块八部分。模块中所涵盖的课程是培养本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1.中医学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课程为中医学基础课程,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为主体,主要讲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诊断方法及思维、常用中药及方剂,为学习中医学临床课程提供基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构建中医学的基本知识体系。教学目的为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的本质,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中医学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共17.5学分)名称学分学时学期性质中医基础理论4722必修(考试)中医诊断学3.5723必修(考试)中药学5904必修(考试)方剂学5905必修(考试)2.基础医学课程模块该模块课程为基础医学的课程,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课程为主体,使学生系统掌握人体的正常结构与生理功能,病因作用下机体形态结构及机能的变化,及与疾病的关系,机体结构与功能异常的诊断方法,人体免疫与疾病的关系,常用各类药物治疗疾病的主要机制;熟悉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系统掌握运用医学诊断技术诊断疾病的方法与技能。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共25.5学分)名称学分学时学期性质人体解剖学4903必修(考试)组织胚胎学2363必修(考查)生理学4.5904必修(考试)生物化学3.5724必修(考试)微生物与免疫学3.5725必修(考试)病理学2.5545必修(考试)病理生理学2365必修(考试)药理学3.5725必修(考试)3.中医学临床课程模块该模块课程包括中医学临床各专业课程,以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针灸学、推拿学等为主干课程,在中医学各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诊疗技能,结合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医学辨证论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与技能。中医学临床课程模块(共16学分)名称学分学时学期性质中医内科学71266必修(考试)中医外科学4726必修(考试)针灸学3727必修(考试)推拿学2367限选(考查)4.经典理论与学术流派课程模块该模块课程以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等课程为主体,主要讲授各经典的重要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与掌握中医学的本质,完善学生的中医学理论知识体系,更好的运用中医学方法诊治疾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学专业素质。经典理论与学术流派课程模块(共12学分)名称学分学时学期性质内经2364必修(考试)伤寒论3545必修(考试)金匮要略3546必修(考试)温病学2367必修(考试)中医各家学说2368必修(考查)5.临床医学课程模块该模块课程覆盖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其中以内科学、外科学为主干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临床医学各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诊治技能,能够联合运用中医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有效地诊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掌握常见临床急危重症的诊断与初步救治,能够及时识别常见传染病及现时流行传染病,并熟悉传染病上报管理的相关规定,以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隔离措施。临床医学课程模块(共25学分)名称学分学时学期性质诊断学5.51086必修(考试)医学影像学2.5546必修(考查)内科学6.51267必修(考试)外科学5.51087必修(考试)传染病2367必修(考查)急诊医学3548必修(考试)6.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模块该模块课程以临床中西医结合较为密切的学科课程为主,其中以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为主干课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应用中西医结合知识认识与处理疾病的意识与能力,掌握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运用中西医结合技能,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模块(共18学分)名称学分学时学期性质中西医结合妇科学5908必修(考试)中西医结合儿科学4728必修(考试)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3548必修(考试)中西医结合眼科学2368必修(考查)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2368必修(考查)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2368限选(考查)7.医学人文课程模块该模块包含主要医学人文课程,以医学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