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小结(优势病种)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常见,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137例桡骨远端骨折进行保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37例,男56例,女81例。年龄24岁~79岁,平均55.1岁。受伤至治疗时间为2h~15d。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93例、桡骨远端骨折(屈曲型)33例、桡骨远端骨折(半脱位型)11例。治疗方法其中单纯手法复位夹板55例,手法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或有限切开克氏针固定82例。对关节面尚完整,移位不明显,骨折断端较稳定,采用单纯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手法复位操作方法,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患肢前臂旋前,手掌朝下。一助手握其前臂,术者握其腕部,拇指置于骨折远端背侧,其余四指置于腕掌部,顺势拨伸牵引,矫正重叠及嵌插。将前臂旋前,顺纵轴方向屈腕尺偏,使之复位。再行夹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屈曲型),患者取仰卧位,患肘伸直前臂旋后位,掌心向上,助手双手握住肘部,术者握腕,双手拇指置于远折断的骨突部,食、中、环指抵紧近折断,对抗牵引2-4分钟,术者双手拇指骤然下压远折断,加大成角,随之余指向上提近折断,同时伸腕。每周摄片复查,调整夹板,4~6周后撤除外固定。对波及关切面的粉碎性骨折,断端不稳定者,予以手法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或有限切开克氏针固定。外固定架固定于桡骨及第二掌骨上,早期腕关节屈曲,2周后将腕关节固定于近功能位,45d左右撤除外固定架。骨折早期以中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后期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骨折复位后即指导患者行手指屈伸等功能锻炼。结果根据患者手指及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手腕握力、X片表现综合判断,治愈(优)113例,好转(良)21例,差3例。优良率98%。保守治疗疗效良好。疗效评价手法复位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痛苦小,花费低等优点,但必须选择好适应征,每周复查,以防骨折移位。另外,石膏夹板对皮肤肌肉有压迫作用,早期加重肿胀,易形成张力性水泡,须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这一缺点正是外固定架的优势之一。外固定架的固定原理是通过生物力学和关节韧带牵引术,在适当上的牵引力和固定下维持已复位的骨折直至愈合,有效防止畸形。它仅有纵向牵引力,不能矫正掌背侧移位,必须辅以有限内固定来防止掌背侧移位。外固定架固定符合现代生物力学固定的微创观点,少剥离甚至不剥离骨膜,保持骨折碎块与周围软组织的连续性,保护骨折局部血循,有利骨折愈合。外固定架固定所产生的牵引力作用于前臂肌腱和韧带等,是一种能动的固定方式,起到“筋能束骨”的作用,防止骨折后患肢的弯曲、扭转和轴向压缩,在一定程度上遮挡了肌肉收缩施加的断端的挤压力,保持骨折复位的稳定,有效防止桡骨远端骨块重叠短缩,或少尺腕撞击综合症的发生。早期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尽管许多老年患者骨折复位欠佳,断端畸形愈合,由于早期锻炼,其功能恢复良好。难点分析(一)、中年患者由于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呈粉碎性,移位明显,单纯的手法复位难以达到满意,夹板或石膏固定的作用也难以维持折断稳定,对波及关节面的骨折,或分离的骨片更是难以达到理想的复位要求,单一的保守治疗出现畸形愈合、关节僵直或创伤性关节炎的几率较高;(二)、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的存在,即使初始复位后位置满意,由于骨质疏松和骨折端骨质压缩的存在,数天后往往出现复位丢失(桡骨高度的丢失,尺偏角的改变,掌倾角的改变),从而导致畸形、功能障碍。改进措施(一)、严格按AO分型分清稳定骨折和不稳定骨折。对于稳定型骨折考虑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对于屈曲型骨折,亦可考虑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以保持腕部背伸固定的稳定程度;对于不稳定型骨折,特别是半脱位型的则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或有限的切开配合克氏针内固定,有内固定指征的则考虑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二)、在整个诊治过程中始终贯穿中医骨伤科的正骨手法、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用药的特色和优势。手法复位要点:牵引、旋前、掌屈或背伸、尺偏。固定期间中药三期辩证应用,患者积极做手指各关节的屈伸,握拳和肩上举活动;解除固定后,逐渐开展腕关节的屈伸,前臂旋转等功能锻炼,并配合中药熏洗浸泡患肢,以达舒筋活血,通利关节之功效。从而获得满意的诊治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