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浙江省二类调查技术规程有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附件:附件1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方案.................................1附件2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14年版)........9附件3浙江省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规程.............1491附件1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方案自2003年启动的县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完成后,各县的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在省、市、县三级“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平原绿化规划、森林采伐限额编制,以及为政府决策和其它部门相关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一般每10年开展一次。为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结合当前全省林地“一张图”建设实际,浙江省林业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林地变更调查和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的通知》(浙林资[2014]35号)文件,为规范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统一方法、程序和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目的与意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目的是查清各县(市、区)行政范围内的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分析及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状况,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同时探索建立以图管地、图库对应的规划设计调查技术体系,增强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技术能力,为建立和完善全省林地“一张图”提供基础本底。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将为有序开展林地“一张图”变更2调查、森林增长指标年度考核、森林生态建设绩效考核建立新的资源家底,为制定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提供基础信息,为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两美浙江”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二、工作内容1、核对调查范围的各级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图斑区划,调查小班因子。2、调查各类林地面积,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毛竹株数。3、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4、建立森林资源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建立与林地落界数据库、公益林区划界定范围相衔接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三、方法路线二类调查采用最新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资料,通过叠加地形图的遥感影像图区划、实地林分因子目测、标准地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具体工作路线包括:工作方案编制与报批、成立组织机构、筹措工作经费,外业调查图纸、物资与用具准备,调查人员技术培训,实地外业调查、质量检查验收,数据录入、面积求算与统计汇总、图件制作、成果报告编制,管理信息系统研建,成果论证与报批、发布等。3四、相关规定1、关于县级行政界线范围与面积县级行政界线范围采用林地落界确定的行政界线。此后因行政范围调整等原因导致县级行政界线变动的,需经相关主管部门确认后调整县级调查界线,确保全省范围内国土面积不重不漏。2、关于地图坐标系根据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的要求,自2010年起,该局提供的地图资料将全部采用CGCS2000坐标系。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发展趋势,本轮调查用图,包括地形图、遥感影像图和各类成果图,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要求统一采用国家CGCS2000坐标系。3、关于与公益林衔接要充分利用公益林管理系统和区划界定资料、林地“一张图”资料,在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中,做好各级公益林的区划范围核实工作,特别是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的界线范围。4、关于调查方法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旨在建立新的森林资源家底,必须坚持全面调查和实地调查的原则,利用最新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小班预区划,采用实地林分因子目测、标准地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林木蓄积量超过300万立方米的县,还须开展抽样控制调查。5、关于高新技术和设备应用4广泛推广RS(遥感)、GIS(地理信息)、GPS(卫星定位)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鼓励各地在试点基础上采用移动终端等新技术设备用于二类调查野外数据记录,调查成果应符合技术操作细则的有关规定要求。采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包括航空影像和卫星遥感影像,叠加地形图等高线信息后,作为小班区划的基础,将明显提高二类调查的工作效率,但高清遥感影像判读区划无法获得准确的树种组成、胸径、树高、年龄、疏密度、单位面积株数等重要测树因子,因而,不能替代外业实地调查。6、关于信息系统建设建设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特别是随着2年一个周期的林地“一张图”变更调查、森林增长指标年度考核的实施,信息系统建设更是尤为必要。本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各地应在调查成果基础上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为确保信息系统内容规范、标准统一,便于全省森林资源数据的汇总统计,各地建设和上报的GIS系统应符合省林业厅规定的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要求。7、关于成果使用调查成果经论证修改后,应及时向省、市林业主管部门上报成果资料,并以县级人民政府的名义报经省林业厅批准确认后方可发布使用。五、分类要求5上一轮二类调查持续时间较长,最早的县是2004年通过论证,多数县在2009年前完成,但部分平原县和城区直至2012年才通过论证。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各县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据此分为如下四种类型,提出相应的工作要求:Ⅰ类县:2009年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行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时,活立木蓄积在300万立方米以上的县,要求采用以抽样控制为基础的二类调查,共计26个县,其中:活立木蓄积在800万立方米以上的5个县(淳安、临安、开化、庆元、龙泉),活立木蓄积、林地面积抽样精度分别要求达到90%和95%,其他21个活立木蓄积、林地面积抽样精度分别要求达到85%和90%。Ⅱ类县:活立木蓄积300万立方米以下的林区县,最近一次二类调查在2009年以前完成的非平原城区,要求全面开展二类调查,共计51个县。Ⅲ类县:平原城区,或最近一次二类调查在2010年(含)以后完成的非林区县,要求按照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去细班化后的补充调查,或全面进行二类调查,并更新森林资源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共计9个县。Ⅳ类县:纯城区,习惯上指杭州市的上城区、下城区,宁波市的江东区、海曙区,不作二类调查要求,共计4个区。六、时间要求2015年4月前,主要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方式确定、调查人员落实,工作方案制定,资金预算与落实,6相关文件印发,调查用图申请购买,外业调查用图前期处理、公益林界线转绘与核对、物资与资料准备。2015年5-12月,调查人员技术培训、外业调查、调查质量检查验收。2016年1-7月,调查数据录入、面积求算与汇总统计、图件制作、成果报告编制、管理信息系统研建。2016年8-12月成果论证、修改、报批。七、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各地要充分认识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本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和处理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有关事宜。市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做好所辖县的协调、督促工作。(二)质量保障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任务重、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各县要组织一支思想作风好、业务技术过硬的调查队伍,选派熟悉业务、调查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技术负责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14年版)》要求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质量验收制度。在完成外业调查后,应及时告知并接受省林业厅组织的省、市联合质量抽查,抽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补课、返工。7(三)经费保障根据《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等规定,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定期组织森林资源调查。作为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二类调查成果不仅为森林资源管理和林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服务。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将二类调查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顺利开展。附表各县(市、区)森林资源调查分类表县名称类型县名称类型县名称类型县名称类型杭州市温州市安吉县Ⅱ舟山市上城区Ⅳ鹿城区Ⅱ绍兴市定海区Ⅱ下城区Ⅳ龙湾区Ⅱ越城区Ⅱ普陀区Ⅱ江干区Ⅲ瓯海区Ⅱ柯桥区Ⅱ岱山县Ⅱ拱墅区Ⅲ洞头县Ⅱ上虞区Ⅱ嵊泗县Ⅱ西湖区Ⅲ永嘉县Ⅰ诸暨市Ⅰ台州市滨江区Ⅲ平阳县Ⅱ嵊州市Ⅰ椒江区Ⅱ萧山区Ⅱ苍南县Ⅱ新昌县Ⅱ黄岩区Ⅱ余杭区Ⅱ文成县Ⅰ金华市路桥区Ⅲ桐庐县Ⅰ泰顺县Ⅰ婺城区Ⅱ玉环县Ⅲ淳安县Ⅰ瑞安市Ⅱ金东区Ⅱ三门县Ⅱ建德市Ⅰ乐清市Ⅱ武义县Ⅱ天台县Ⅰ富阳市Ⅰ嘉兴市浦江县Ⅱ仙居县Ⅰ临安市Ⅰ南湖区Ⅲ磐安县Ⅰ温岭市Ⅱ宁波市秀洲区Ⅲ兰溪市Ⅱ临海市Ⅰ海曙区Ⅳ嘉善县Ⅱ义乌市Ⅱ丽水市江东区Ⅳ海盐县Ⅱ东阳市Ⅰ莲都区Ⅰ8县名称类型县名称类型县名称类型县名称类型江北区Ⅱ海宁市Ⅱ永康市Ⅱ青田县Ⅰ北仑区Ⅱ平湖市Ⅱ衢州市缙云县Ⅰ镇海区Ⅱ桐乡市Ⅱ柯城区Ⅱ遂昌县Ⅰ鄞州区Ⅱ湖州市衢江区Ⅱ松阳县Ⅰ象山县Ⅱ吴兴区Ⅱ常山县Ⅱ云和县Ⅰ宁海县Ⅱ南浔区Ⅲ开化县Ⅰ庆元县Ⅰ余姚市Ⅱ德清县Ⅱ龙游县Ⅱ景宁县Ⅰ慈溪市Ⅱ长兴县Ⅱ江山市Ⅰ龙泉市Ⅰ奉化市Ⅱ9附件2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14年版)目录第一章总则··················································································12第一条调查目的与任务···································································12第二条调查范围与内容···································································12第三条调查方法············································································13第四条技术路线············································································13第五条工作程序············································································14第六条抽样控制及精度要求·····························································15第七条调查间隔期·········································································16第八条调查组织方式······································································16第九条调查会议制度······································································16第十条信息系统建设······································································16第二章技术标准···············································································17第十一条地类···············································································17第十二条森林(林地)类别···················

1 / 1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