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质量的葡萄糖和脂肪完全氧化消耗的氧气量的比较呼吸作用的底物通常是葡萄糖,但脂肪,蛋白质水解后的产物也可以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淀粉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以葡萄糖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进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从反应式可看出吸收一个O2,放出一个CO2即释放的C02和吸收的O2之比为1.油料作物种子的主要贮存物质是脂肪,水解后的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以脂肪酸中的硬脂酸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为例,进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H3(CH2)16COOH+26O2→18CO2+18H12O+能量.由反应式可知:释放的C02比吸收的02少,即释放的C02和吸收的02之比为0.69.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油料作物种子在萌发时吸收的氧气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萌发时吸收的氧气多.本题也可以通过所学的化学知识,直观地得出结论,糖类是碳水化合物,C/O比一般为1,氧化时释放一个CO2只需要一个O原子即可;脂肪分子上一般都有很长的烃链,C/O比一般远大于1,所以(氧化时释放—个CO2需要超过一个O原子的量.由于脂肪中的C/O比比糖类高,所以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中的碳原子数是脂肪比糖类多,因此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被氧化分解所需的O2,脂肪大于糖类.呼吸熵(respiratoryquotient,RQ),定义为同一时间二氧化碳产生量和氧气消耗量的比值。给人体提供主要能量的3类营养物质为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分子式通常为CnH2nOn),作为重要的能量底物,如将n=6的葡萄糖作为底物,可以用如下的方程描述代谢反应过程:这样RQ就可以直接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除以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来进行计算。常用间接测热法(indirectcalorimetry,IC)来测量RQ,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测出的RQ值大致区分细胞在不同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因此作为营养学中重要的临床指标,RQ通常用于评定产生能量所消耗的底物的种类。生理学研究表明,RQ的波动范围在0.67-1.3(figure1)。RQ为0.70时所使用的底物为脂肪,这是脂肪中C、H高而O相对少的缘故。蛋白质的RQ值较难测算,因为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完全氧化,所以只能通过蛋白质分子中的碳、氢被氧化时所消耗的氧气量和二氧化碳的产生量间接算出蛋白质的RQ为0.8。消耗碳水化合物时RQ为1。RQ的测量值理论上反映了在细胞水平上每种底物使用的百分比。作为营养底物使用的指标,RQ可以指示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足的代谢结果。当营养不足时,促进体内所存储脂肪的消耗,从而导致RQ的降低。相反地,当体内营养过剩的时会导致脂肪的形成,从而增加RQ值。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摄取的营养物质是糖类(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混合膳食,一般情况下,RQ在0.85左右。在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氧化,蛋白质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计。在长期将一定时间内产生的CO2量和消耗的O2量减去氧化分解蛋白质产生的CO2量和消耗的O2量,即为非蛋白质部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氧化产生的CO2量和消耗的O2量。因此通常将一定时间内,氧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产生的CO2量和消耗的O2量的比值,称为非蛋白呼吸熵(nonproteinrespiratoryquotient,NPRQ)。在长期饥饿的情况下,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耗竭,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蛋白质的分解。2解析】层粘连蛋白是由三条肽链构成,含有肽键数为m-3;图中显示该蛋白质有细胞膜表面结合受体,说明该蛋白在细胞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癌细胞特点也可说明癌细胞膜表面层粘连蛋白减少;糖蛋白的合成在核糖体、加工在内质网(加糖基)。根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原理,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的条数,所以肽键数为m-3.层粘连蛋白(laminin,LN)一种糖蛋白,基底膜的主要组分,由三条肽链组成,外形似十字架,一条长臂和三条短臂的末端均为球状,和Ⅳ型胶原相互作用,介导细胞的附着、迁移和在组织中的有序化,按结构可分为1~5型。层粘连蛋白主要存在于基膜(basallamina)结构中,是基膜所特有的非胶原糖蛋白,有三个亚单位,即重链(α链,400kDa)和β1(215kDa)、β2(205kDa)两条轻链。结构上呈现不对称的十字形,由一条长臂和三条相似的短臂构成。这四个臂均有棒状节段和球状的末端域。β1和β2短臂上有两个球形结构域,α链上的短臂有三个球形结构域,其中有一个结构域同Ⅳ型胶原结合,第二个结构域同肝素结合,还有同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结构域。正是这些独立的结合位点使LN作为一个桥梁分子,介导细胞同基膜结合。功能所以LN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基膜的主要结构成分对基膜的组装起关键作用,在细胞表面形成网络结构并将细胞固定在基膜上。LN还有许多其他的作用,如在细胞发育过程中刺激细胞粘着、细胞运动。LN还能够刺激胚胎中神经轴的生长,并促进成年动物的神经损伤后重生长和再生。如同纤粘连蛋白,细胞外的LN能够影响细胞的生长、迁移和分化。LN在原生殖细胞的迁移中起关键作用。结构折叠LN也是一种大型的糖蛋白,与Ⅳ型胶原一起构成基膜,是胚胎发育中出现最早的细胞外基质成分。LN分子由一条重链(α)和二条轻链(β、γ)借二硫键交联而成,外形呈十字形,三条短臂各由三条肽链的N端序列构成。每一短臂包括二个球区及二个短杆区,长臂也由杆区及球区构成(图,结构模型)。LN分子中至少存在8个与细胞结合的位点。例如,在长臂靠近球区的。链上有IKVAV五肽序列可与神经细胞结合,并促进神经生长。鼠LNα1链上的RGD序列,可与αvβ3整合素结合。现已发现7种LN分子,8种亚单位(α1,α2,α3,β1,β2,β3,γ1,γ2),与FN不同的是,这8种亚单位分别由8个结构基因编码。LN是含糖量很高(占15-28%)的糖蛋白,具有50条左右N连接的糖链,是迄今所知糖链结构最复杂的糖蛋白。而且LN的多种受体是识别与结合其糖链结构的。糖蛋白糖蛋白(glycoprotein)是由寡糖和多肽链共价修饰连接而形成的一类重要生理活性物质,它广泛存在于细胞膜、细胞间质、血浆以及粘液中。糖蛋白中的糖链在维持蛋白质稳定、抵抗蛋白酶水解、防止抗体识别及参与肽链在内质网的拆叠启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开关和调谐功能、激素功能、胞内转运功能、保护和促进物质吸收、参与血液凝固与细胞识别等,对于增殖的调控、受精、发生、分化以及免疫等生命现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糖蛋白是分支的寡糖链与多肽链共价相连所构成的复合糖,主链较短,在大多数情况下,糖的含量小于蛋白质。在糖蛋白中,糖的组成常比较复杂,有甘露糖、半乳糖、岩藻糖、葡糖胺、半乳糖胺、唾液酸等。糖蛋白的连接方式以丝氨酸、苏氨酸和羟赖氨酸的羟基为连接点,形成-0-糖苷键型;以天冬酰胺的酰胺基、N-末端氨基酸的氨基以及赖氨酸或精氨酸的氨基为连接点,形成-N-糖苷键型;寡糖链与多肽链(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以多种形式共价连接,构成糖蛋白的糖肽连接健,简称糖肽键,糖肽连接键的类型可概括如下:以天冬氨酸或谷氨酸的游离羧基为连接点,形成酯糖苷键型;以羟脯氨酸的羟基为连接点的糖肽键;以半胱氨酸为连接点的糖肽键。糖蛋白的功能糖蛋白,在植物和动物(微生物并不如此)中较为典型。这些糖蛋白可被分泌、进入体液或作为膜蛋白。它们包括许多酶、大分子蛋白质激素、血浆蛋白、全部抗体、补体因子、血型物质和粘液组分以及许多膜蛋白。同时,糖蛋白有高粘度的特性,可供机体用作润滑剂,防止蛋白酶的水解和异物的侵袭。糖蛋白也与特异性抗原特性的鉴定有关。血型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也包含了约75%的糖。3表1所示为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实验,表2所示为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据表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解析】试题分析:表1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应作为自变量,故A正确。1中实验观察指标可以用碘液根据蓝色深浅来检测,故B错误。表2中本尼迪特是鉴定还原糖的,应在反应后鉴定时加入,故C正确。本尼迪特的使用需要水浴加热,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检验酶的专一性,温度,PH的影响为什么有的用斐林试剂,有的用碘液,原因是什么?检验淀粉酶的专一性,和PH对其影响必须用斐林试剂,检验温度影响必须用碘液(老师说用斐林试剂时要水浴加热,对其有影响)检验淀粉酶,检验专一性和PH用斐林试剂,检验温度用碘液,检验温度时,斐林试剂有使用温度啊(50~65度),无法用其来检验不同温度的酶的专一性实验”——选择斐林试剂本实验将等量的淀粉酶分别加入到淀粉和蔗糖溶液中,通过用斐林试剂检测是否生成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进而验证酶的专一性。本实验只能选择斐林试剂作鉴定试剂,而不能用碘液,因为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淀粉酶所水解。而不能鉴定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所水解,因为蔗糖是否被水解,反应后的混合物都不可能遇碘液呈现蓝色。本尼迪克特试剂本尼迪特试剂,也称班氏试剂、本尼迪克试剂、本尼迪克试液,班乃德试剂或本尼迪特试剂,是一种浅蓝色化学试剂。本尼迪特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它与醛或醛(酮)糖反应也生成Cu2O砖红色沉淀。它是由硫酸铜、柠檬酸钠和无水碳酸钠配置成的蓝色溶液,可以存放备用,避免斐林溶液必须现配现用的缺点。反应原理:柠檬酸钠和Cu2+生成络离子,此络离子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产生Cu(OH)2,Cu(OH)2很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本尼迪特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碳酸钠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OH-数量有限,与CuSO4溶液混合后产生的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本尼迪特试剂与斐林试剂只适用于还原性糖(如葡萄糖)的鉴定,不用于非还原性糖(如蔗糖)的鉴定。无论用本尼迪特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Cu(OH)2与醛基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两者反应现象一样,这就是二者的相同之处。首先,将需测试的样本溶解于水中,加入少量的班氏试剂,摇均后将此混合物在沸水中加热。反应时间约为3分钟。如果测试样本是还原糖,混合物中会形成砖红色的沉淀物。如果溶液中还原糖含量较低,产生的氧化亚铜便会相应减少,因此试验后可能只会出现绿色、混浊的黄色或橙色沉淀物。4A核糖体没磷脂;B蛋白质没有消化作用,只有催化作用;D,癌细胞增值是因为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突变成癌基因,糖蛋白减少是癌细胞易扩散的原因。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在小肠工作,它会将蛋白质水解为肽,进而分解为氨基酸。这是蛋白质能被人体吸收的必要过程。这种酶的作用原理和其他丝氨酸蛋白酶差不多。胰蛋白酶的最佳pH值约为8,温度约为37℃。胰脏制造的是没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原。它分泌到小肠后,小肠内的肠肽酶会活化它,令它成为胰蛋白酶。已经变成胰蛋白酶的,能活化更多胰蛋白酶原,这种过程即自动催化,所以只需少量肠肽酶便能开始消化反应。这种过程能避免胰脏被活化的酶消化。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指具有抗体活性的动物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也见于其他体液、组织和一些分泌液中。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中。免疫球蛋白可以分为IgG、IgA、IgM、IgD、IgE五类。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所组成,是一类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由高等动物免疫系统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经抗原的诱导可以转化为抗体。因结构不同可分为IgG、IgA、IgM、IgD和IgE5种,多数为丙种球蛋白。可溶性免疫球蛋白存在于体液中,参与体液免疫;膜型免疫球蛋白是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浆细胞(Plasmacell),亦称为效应B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释放大量抗体的细胞。抗体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粘连蛋白粘连蛋白(fibronectin)系在动物细胞表面、结缔组织以及血液中存在的糖蛋白。粘连蛋白又称纤维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