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标准》技术解析5路基路面5.0.1一般规定1路基路面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及路用材料、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和抗滑的要求。2路基应设置排水设施与防护设施,取土、弃土应进行专门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和诱发路基病害;应进行路基表土综合利用方案设计,充分利用资源。3直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安全、环境、土地、经济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路基断面形式。4通过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路段,必须查明其规模及其对公路的危害程度,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增强公路防灾、抗灾能力。5路基路面结构应遵循整体化设计原则。路基设计应根据可用填料、施工条件和当地成功经验,提出路基结构的设计要求与设计指标;路面结构设计应结合路基结构设计要求与设计指标进行综合设计,以满足路面结构耐久性要求。6公路改扩建项目的新建路面和原路面利用均应按现行标准进行设计,并应加强路基、路面的拼接设计;应对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进行论证,充分利用废旧材料。三、新《标准》技术解析5路基路面5.路基路面条文说明:1本次修订仍维持《标准》03版的要求,强调路基路面应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及材料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应重视排水设施与边坡防护设施的设计,从而保证路基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以及路面面层满足抗滑和平整的要求。但近年来,极端气候现象的频繁出现,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路面设计和施工中。应加强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本次修订强调了对气候因素的要求。2《标准》03版对路基排水、取土和弃土、水土保持、河道保护以及能诱发路基病害的内容提出了要求,这些原则性要求满足了我国公路建设的需求。但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原地面处理时对路基表土的利用重视不够,路基表土有的被弃掉,浪费资源;有的不作处理就又作为路基填料回填,对路基的稳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本次修订提出了对路基地表土进行综合利用的要求.以充分利用资源。三、新《标准》技术解析5路基路面3本次修订,在总结我国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针对路基设计与路面设计脱节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应重视路基路面一体化综合设计的原则,通过路基路面的综合设计,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4为了适应我国公路改扩建项目快速发展的需求,本次修订对路基路面改扩建标准选用的原则、路基路面拼接设计要求以及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等提出了相关要求。根据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政策研究成果以及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次修订增加了关于改扩建公路新建工程的路面结构和原路利用工程的路面结构均应按现行标准进行设计的要求,统一了改扩建公路工程路面设计标准。三、新《标准》技术解析5.路基路面《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4.2.2路床顶面的综合回弹模量值,轻交通荷载等级时不得低于40MPa,中等或重交通荷载等级时不得低于60MPa,特重或极重交通荷载等级时不得低于80MPa。《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5.1.1必须采取防止地面水和地下水浸入路面、路基的措施,以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设计宜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30MPa,重交通、特重交通公路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40MPa。缺少极重交通荷载等级土基回弹模量要求《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H02-2013)8.3.2公路路堤或路堑的高度大于表8.3.2规定时,应采取放缓边坡或加固等措施。表8.3.2路基高度限值(m)三、新《标准》技术解析5路基路面《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4.2.8填挖交界或新老路基结合路段,应采取防止差异沉降的技术措施。8.1.4废旧路面材料应充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9.1.5在原路扩宽工程中应采取措施加强新、老路面之间的结合,防止加宽部分与原有路面间产生差异沉降。三、新《标准》技术解析5路基路面5.0.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5.0.2的规定。表5.0.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2城市周边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结合城市防洪标准,考虑救灾通道、排洪和泄洪需求综合确定。条文说明:路基设计洪水频率标准是参照《防洪标准》(GB50201)确定的。为了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需求,确保城市安全,要求对城市周边区域的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与城市防洪标准相协调并考虑救灾通道、排洪和泄洪需求综合确定。三、新《标准》技术解析5.路基路面5.0.3路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基高度设计直使路房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同时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的作用,不使其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2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高程,应高出表5.0.2规定没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0.5m的安全高发。条文说明:路基高度设计应考虑路基所处地段的地面积水情况、地下水位高度、基底和路基填料的毛细水作用、冰冻作用等。沿河路基应按设计洪水频率合理确定路基高程。三、新《标准》技术解析5.路基路面《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02)9.4.1浸水路基的高度,除应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TJT013)规定的最小填土高度外,其边缘设计标高还应高出下式计算值:(9.4.1)式中:-路基边缘最低标高(m);-设计水位(m);-考虑壅水高或水位降低值、波浪爬高、局部冲高、河弯超高、床面淤高等因素的总和(m)。《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0.8受水浸淹路段的路基边缘标高,应不低于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以及0.5m的安全高度。三、新《标准》技术解析5.路基路面5.0.4路基技术要求和原地面处理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堤基底应清理和压实。基底强度、稳定性不足时,应进行处理,以保证路基稳定,减少工后沉降。2路基压实度应根据公路技术等级、填挖深度、交通荷载等级和填料特点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表5.0.4的规定。表5.0.4路基压实度三、新《标准》技术解析5.路基路面注:①表列压实度数值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②特殊干旱或特殊潮湿地区的路基压实度,表列数值可适当降低。③三级公路修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路基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标准。3在满足路基各层压实度的前提下,应根据路基实际采用的填料类型和路面结构设计要求,确定路床顶面回弹模量标准。对于重载交通路基、软弱和特殊土路基,可适当提高路床顶面回弹模量标准。条文说明:1《标准》03版针对公路设计和施工中,对于非软基路段的原地面的压实和处理缺乏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出现较大工后沉降的问题,在修订时强调了应对路基原地面进行清理和压实,并对基底强度、稳定性不足的路段做好处理的要求,应用效果很好,故本次未对原条文进行修订,继续保留。三、新《标准》技术解析5.路基路面《标准》03版修订时,为保证路基强度和路基稳定性,及时总结当时许多省区提高路基压实度标准并付诸实施的工程实践经验,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5m以下的路堤压实度标准从90%提高到了93%,1.5m以上各层压实度分别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二级公路1.5m以下路堤压实度从90%提高到92%,0.8~1.5m的路堤压实度从90%提高到了94%,0~0.8m的路床压实度从93%提高到了95%。在过去的十年中,该标准的修订对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随着重载交通的不断发展,重载交通对路基的作用和影响明显加强。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需要提高路基更深层位的压实度标准,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总结国内已有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次修订针对特重与极重交通荷载等级条件,提高了路基下路床和路堤部分层位的压实度标准。三、新《标准》技术解析5.路基路面3《标准》03版中,对土方路基的技术要求仅有压实度一个指标。压实度指标实际上是一个施工控制指标,对于路基设计指标来说,技术标准没有做出规定。本次修订增加了控制路床强度的技术要求,即采用路床顶面回弹模量指标确保路基稳定。从国际上发达国家公路工程应用经验看,控制路床强度是确保路基稳定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我国多年来对路床强度的检验评定非常重视,但对路床强度标准的要求却较低,一般要求不低于30MPa即可,与公路等级及路面结构设计的关联性不足。本次修订对路床顶面回弹模量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回弹模量标准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本次修订还对软弱路基不良路段、重载交通路段的路基强度做出了灵活运用的规定。三、新《标准》技术解析5.路基路面5.0.5路基防护应根据公路功能,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保正路基稳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基防护应采取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并与景观相协调。2深挖、高填路基边坡路段,必须查明工程地质情况,针对其工程特性进行路基防护设计。对存在稳定性隐患的边坡,应进行稳定性分析,采用加固、防护措施.保证边坡的稳定。3沿河路段必须查明河流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采取防止冲刷路基的防护措施。凡侵占、改移河道的地段,必须做出专门防护设计。条文说明路基防护工程是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的重要措施。本条强调应根据公路功能,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路基稳定;深挖、高填路基边坡路段往往存在着稳定性隐患,强调必须查明工程地质情况,根据地质勘察成果进行稳定性分析,针对其工程特性进行路基防护设计,保证边坡稳定;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美化景观,强调路基防护与公路景观相协调。三、新《标准》技术解析5.路基路面5.0.6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100kN,轮胎压力0.7MPa。重载交通路段可根据实际调查的轴载谱采用分向、分道方式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条文说明路面设计轴载标准关系到公路建设投资、路网运营养护和路面使用寿命等重大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汽车工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因此该标准的任何调整和变化都十分敏感。《标准》03版修订时,路面设计轴载标准维持了《标准》97版的规定,仍采用100kN作为标准轴载,相当于国际中等水平。在2004年实施的国标《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中,对单轴汽车及挂车单轴的最大允许轴荷做出了规定,明确客车、半挂牵引车及三轴以上(含三轴)货车,每侧双轮胎的最大允许轴荷为:驱动轮115kN,非驱动轮100kN,装备空气悬架时为115kN,实际上小幅度提高了货运汽车制造的轴载标准。从我国目前公路网实际运行情况看,超载车辆虽得到有效控制,但货运汽车仍有一定程度的超载现象无法根除,对公路网的运营和养护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公路养护费用提高。本次修订在综合考虑原有标准的延续性、我国现行汽车轴荷标准、公路路网运营养护以及公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补充增加了在重载交通条件下可灵活选择路面设计轴载标准的方法,既可有效解决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重载交通的实际问题,又可对合理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起到引导作用。修订提出的可采用轴载谱方法进行路面设计的要求对原标准起到了进一步细化和灵活运用的作用。三、新《标准》技术解析5.路基路面5.0.7路面类型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缎、交通量、环境保护、工程造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论证后选用;路而结构形式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交通荷载、当地材料,并结合路面结构耐久性、资源循环利用等因素进行全寿命周期经济分析后合理确定。条文说明《标准》03版中,将路面分为四个等级,即高级、次高级、中级及低级,并将常用路面材料——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沥青贯八、沥青碎石、沥青表处、砂石路面等与公路等级相对应,明确了这些路面材料的适用范围。鉴于这些对应关系已不符合目前我国公路建设的实际,在概念上也不清楚,故本次修订删除了分级的规定。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