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教育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201英文名称:PhysicalEducation2014.08.282体育教育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201英文名称:PhysicalEducation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专业技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毕业后能胜任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中小学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教育学及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健康教育、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学校体育教学组织、运动训练和竞赛的策划与组织、体育教学研究、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素质结构:(1)思想道德素质:①领会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④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专业素质:①具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②具有较快适应中学体育教育、社区体育服务与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③具有立业创业精神和职业规划及职业拓展的能力。(3)身心素质:①具有良好的体能素质和强健的体魄;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交能力。(4)人文素质:①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②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32.知识结构:(1)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工具应用类知识包括外国语、计算机和汉字书写规范、体育简笔画等。(3)掌握专业必须的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4)掌握体育各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竞赛的组织及裁判法。(5)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及体育科学研究及体育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6)初步掌握社区体育指导和全民体质健康测试的理论与方法。3.能力结构:(1)具有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能力,在专业技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2)具有较强的裁判实践能力和竞赛的组织编排能力。(3)具有较强的汉字书写规范和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以及班级管理能力,具备教师职业资格的基本条件。(4)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息获得及处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译的能力。(6)具有从事基层体育赛事活动的咨询指导、组织与管理能力。(7)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图表(见表1)三、修业年限与毕业要求修业年限:两年。毕业要求:学生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即修满通识教育平台170学时、10学分,专业教育平台480学时、30学分,教师教育平台128学时、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1学分、32.5周,共计课时778学时、79学分,且课程考核及劳动教育、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课外实践创新、毕业教育等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四、授予学士学位要求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完成规定的实践必修课程,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合格,符合《山西省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规定》和《吕梁学院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4表1体育教育专业“专升本”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图表分类序号结构要求相应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安排(一)知识结构与要求1文化基础知识(1)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策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形势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其它人文与自然科学课程等。2专业基础知识(1)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健康教育、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以健身理论为主的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掌握学校体育工作的规律;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管理学、健康教育学等。3专业核心知识(1)掌握体育运动各专项运动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2)掌握各门专项运动技术的裁判理论与方法。(3)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体育教学论、体育科研方法、田径类、体操类、武术类、球类专项理论与实践、职业技能训练等。4专业拓展知识(1)掌握社区体育指导和全民体质健康测试的理论与方法。(2)拓宽专业培养口径,辐射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保健康复、民族传统体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管理学等方向性选修课。(二)能力结构与要求1基础能力(1)掌握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念,具有中学教育教学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汉字书写规范和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3)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信息获得及处理能力。(4)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公共选修课等。2专业核心能力(1)具有从事中学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的组织和指导能力。(2)具有较强的裁判实践能力和学校体育科研的基本能力。学科教学法、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各专项裁判法等。3专业拓展能力(1)具有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2)具有从事基层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3)具有从事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咨询、指导的能力。体育管理学、体育场地与设施、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等方向性选修课。(三)素质结构与要求1政治素质(1)领会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2)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毕业教育等思想政治课。2身心素质(1)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能素质,(2)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交流沟通能力。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能训练等3职业素质(1)具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具有科学的就业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敬业乐业,追求进取。入学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劳动教育、教育实习等。4人文素质(1)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人文与社科类课程、各类专题学术讲座等。5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主要课程:教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科学研究与方法、体育管理学、专项理论与实践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等))②教育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教育、就业指导等)③科研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等)④专业实践(组织竞赛、训练与裁判实习等)。六、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内容,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设计上:实施“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两线并行”即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按照“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三大板块,设计“平台+模块+实践教学环节”的结构来设置课程体系。在突出师范性和专业性教育的基础上,向相邻的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体育管理专业进行方向性拓展,以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使体育教育人才有着广泛的社会适应性,既要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也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七、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要求(见表2)表2学时学分结构表课程类别课程模块课程性质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学时占课内总学时比例理论教学通识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必修67.59%12.65%10613.62%21.84%通识教育拓展课程选修45.06%648.22%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必修45.06%37.95%648.22%61.69%专业核心课程必修67.59%9612.34%专业拓展课程选修2025.30%32041.13%教师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基础课程必修56.33%10.12%8010.28%16.45%教师教育拓展课程选修33.79%486.17%实践教学环节通识实践训练必修67.59%(42)2.5周专业实践训练必修1518.98%12周教师教育实践训练必修1012.66%18周合计79学分,778(42)学时,32.5周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39.24%毕业生学分最低要求796八、主要课程简介运动生理学(physiologyofexercise)2学分32学时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主要讲授肌肉的活动及神经控制;氧运输系统与运动;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不同人群与体育运动;环境与运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运动中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机制,掌握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及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以及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方法,并初步用于指导和评价体育运动实践。教材:邓树勋,王健,乔德才主编.运动生理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参考书目:[1]邓树勋,洪泰田,曹志发主编.运动生理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汪保和主编.人体生理学学习指导(第1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吴纪饶、曾凡弟主编.运动生理学题解(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编写组编.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乔德才、汤长发主编.运动生理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学校体育学(Physicaleducationofschool)2学分32学时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学校体育的基本内容、特点、方法和表现形式等,揭示学校体育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教材: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目:[1]李祥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4]曲宗湖等主编.域外学校体育传真,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5]曲宗湖等主编.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中学体育教材教法(SportsTeachingMethodologyInMiddleSchool)1学分16学时课程简介:讲授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教材的原则,以及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教材分析,包括每项教材的发展、教材的意义,基本的技术原理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研究和运用体育教学法,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7教材:毛振明主编.体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目:[1]曲宗湖、杨文轩主编.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丛书,人民体育出版2003年.[2]毛振明著.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3]毛振明著.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运动训练学(Sportscoachingscience)2学分32学时课程简介:讲授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特点,现代运动训练发展趋势和特点,运动训练中的适应过程,适应过程与负荷和恢复,运动训练的原则方法,竞技能力和训练,运动训练过程的结构、组织与控制,儿童、少年、女子运动训练的特点,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思想教育等。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明确青少儿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