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铃子散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观察黄国和江苏省仪征中医院病理科211400慢性萎缩性胃炎也称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本文旨在研究金铃子散治疗萎缩性炎的治疗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诊断标准(1)病人有自觉症状。胃脘痞闷胀痛、纳呆食少、嗳气嘈杂、乏力倦怠等消化系统及全身症状。(2)内镜特点,黏膜红白相间,并以白为主,血管透见;黏膜变薄,皱襞变平;黏膜粗糙不平,部分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3)病理检查,分别于上述病灶处取胃黏膜3块进行病理切片。2一般资料50例均为2008~2012年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治疗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1~69岁,平均(44.2±14.6)岁;病程1周~20年,平均12个月。3治疗方法金铃子、玄胡索各各180g,为细末,每服三钱9g,酒调下。40天后随访。。4结果(1)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者28人,基本消失者15人,无效者5人,未能跟踪者2人。(2)胃镜及病理复查:胃粘膜组织学明显好转29人,基本好转13人;加重或没有变化6人。上图为治疗前,肠上皮化生明明;下图为治疗后腺体基本正常讨论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在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急性胃炎、口腔和鼻咽感染等的影响下,加之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度疲劳、失眠、受凉等,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使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久之导致胃分泌腺体萎缩,胃粘膜变色、变薄、血管显露,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等,从而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气机壅滞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理机制。老年阴亏、七情内伤、饮食痰积、久病致瘀诸因素都可使脾胃功能受损,升降无力,气机运行不畅,而呈现胃脘部胀满、隐痛、纳差、乏力等症状。本病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以正虚为本,正越虚则邪越结,邪越结则正越虚,常互相影响,难以速愈。本方为治疗肝郁化火诸痛证的代表方剂。其中的金铃子(苦楝子)归肝、小肠、膀胱经,功效为清热燥湿药止痛。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与白术、芍药、贝母等并称“浙八味”,为大宗常用中药。元胡史载于《开宝本草》,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元胡有“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以胸腹胁肋疼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为证治要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囊炎等属肝郁化火者,均可加减用之。本实验结果和临床疗效均证实金铃子散维持胃粘膜的完整性,增强局部免疫力,促进胃粘膜再生,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萎缩性炎的目的,更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