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一、教学教学目标(一)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了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知道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了解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懂得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要性。○了解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理解“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含义。○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应坚持的原则。2.能力目标○能准确分析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入世的利弊影响的辩证思维能力。○深入认识经济全球化实质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能认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关系的理性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引进来”与“走出去”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就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培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培养忧患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念。(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二、教学内容分析(一)内容结构分析1.总体逻辑结构本课从我国所处的国际经济大环境来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背景,即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事经济活动。本课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介绍,使学生认识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要性,同时认识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的原则。本课的逻辑结构是:由生活中洋货随处可见,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载体──由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进而引出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由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我国“入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要性──引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措施,即“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出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两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2.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本框下设两目,分别讲述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一目: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教材从洋货到处可见这一日常生活场景出发,切入经济全球化主题,使学生感到经济全球化并不遥远,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在这一目中,教材讲了三层意思。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学生对此有所了解即可。这部分内容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授时应该利用一些有针对性的材料,帮助学生准确了解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教材着力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内容,教材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感受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教师进行点拨即可。其三,跨国公司的含义及其作用。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或者说,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所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它所起的作用是大大促进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推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为帮助学生理解上述内容,教师可查阅有关跨国公司的资料。学生对此只作一般了解即可。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材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路,由一个探究活动切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与实质,由此告诉我们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教材讲了三层意思。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经济全球化的利,是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弊是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一内容既是本框的教学难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借助我国对外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感受对外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也可描述反经济全球化的风云,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弊端。在引用反经济全球化的资料时,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其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在讲述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会存在以上弊端,把问题引向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教材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性质的经济全球化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危害,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目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和提问,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其三,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无法置身事外的利弊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的经济全球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应该怎么办。我们不能一味地迎合或排斥经济全球化。教师在讲述这一问题时,可以把它与后面讲我国的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既要持开放的态度,又要有自主精神。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性了解即可,教师无需过多拓展。3.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本框下设两目,分别讲述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一目: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第一目就集中介绍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知识,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材共讲了三层意思。其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及其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之一,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学生对此一般了解即可。其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它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教师应该主要指导学生了解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就是对外一视同仁,国民待遇原则就是内外一视同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民待遇原则,教师可引用我国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有关两税合并的材料。其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取得的成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主要有:有利于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几年间,我国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教师在讲述这一内容时,应防止片面性倾向。只讲机遇不讲挑战,或者只讲挑战而不讲机遇,不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如果时间允许,可讲一些我国“入世”后遇到的挑战。第二目: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面对滚滚而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我们应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就是本目的内容。教材主要讲了四层意思。其一,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教材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并指出我国已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对此,学生只要了解即可。其二,必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与“入世”带来的机遇,更好地迎接挑战,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学生对此应有正确的理解。这部分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总结前面所说的内容,获得答案,教师不要包办。其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举措。为提高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学生对此应有准确理解:一是要知道什么是“引进来”,尤其是新形势下“引进来”的重点应该放在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二是要了解什么是“走出去”,为什么要“走出去”。为了让学生对此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可组织学生在课堂外讨论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是否意味着资金外流、人才流失。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辨析,学生会认识到,“走出去”有利于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增强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其四,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所谓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教师讲授此内容时,可结合自主创新这一热点问题,探究在对外开放中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可引导学生思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否意味着不要对外开放、不要引进技术。这一探究将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对外开放的国策,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二)教学提纲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迎接挑战,防范风险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1)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作用(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其他基本原则(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2)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要性○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措施(4)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三)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第一目: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本目设计了四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感受经济全球化。设计意图一是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就在自己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经济现象的能力。操作建议(1)可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回答第一个问题。(2)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师要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与第一问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各自感受到的经济全球化。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小组汇报交流感受。如果学生的思维打不开,教师可层层深入地设计一些具体问题,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和引导。例如,在我国畅销的外国商品和在国外畅销的中国商品主要有哪些?我国与外国的这些商品在质量、价格和技术含量、销售量等方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存在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是什么?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注意事项(1)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畅谈自己的感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商品交流的局限,从资金、技术、劳务交流等角度进一步感受经济全球化。要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既涉及商品交换,也涉及生产要素的流动。(3)本探究活动比较简单,无需花太多时间。第二个探究活动:多国合作生产“空中客车”。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知道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实现形式,初步了解生产全球化的原因;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与分析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建议(1)由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探究材料,自己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2)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论适时予以点评、引导,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飞机等许多产品由许多国家共同生产,这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注意事项(1)教师应把重点放在第一个问题上。该问题理论性较强,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的同时应该注意引导启发,提升学生的理论概括能力。(2)本探究活动最好在课堂上进行。第三个探究活动:甲乙两国的合理分工。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