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2届历史中考复习重要知识纲要世界古代史部分一、上古人类文明1、《汉谟拉比法典》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在位时期为巩固统治而制定的。是流传下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汉谟拉比法典》实质:奴隶主专政。2、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实质:维护特权阶级的利益的等级制度。佛教的教义对印度种姓制度中的刹帝利阶层最有利。和古印度有关的还有:阿拉伯数字、佛教。3、大化改新:646年(唐朝)孝德天皇颁布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内容: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没收贵族私有领地和部民,土地和部民成为国家的公地和公民。政府把公田授予农民,每6年按户籍、田亩的变化调整收授一次,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材料: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而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田令》)影响: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4、马可·波罗来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元朝(忽必烈)时期来到中国,回国后《马可·波罗行纪》问世,新航路的开辟受此书很大影响,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神往。5、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人类广泛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经阿拉伯人传播,成为通行世界的计数符号。世界近现代史部分专题一、三部文献★1、英国《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内容::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擅自决定征税,不得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会议,议员在议会的活动不受干涉。意义:《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此文献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2、美国《独立宣言》:1776、7、4第二届大陆会议讨论并发表,杰斐逊执笔起草。内容:阐述了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理论依据,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意义:标志着美国的诞生。马克思称之为“第一个人权宣言”。★3、法国《人权宣言》:1789年制宪会议通过。内容:它庄严宣布:人们生来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要求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的思想,因此,它有“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新制度的出生证”之称。2专题二、殖民扩张、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与殖民体系的瓦解1、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掠夺:(1)时间:19世纪中期统治了整个印度。(2)机构:东印度公司(殖民机构)(3)印度的反抗:印度章西女王的反殖斗争章西女王(民族英雄)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反抗英国侵略的杰出代表。★3、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非洲独立运动:(1)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利比亚(1951)(2)“非洲独立年”——1960年(17国独立)(3)走向深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4)纳米比亚独立(1990、3)标志着殖民体系彻底瓦解★★专题三美国的历史★1、华盛顿的主要活动: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带领美国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了独立,参与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连任美国两届总统,被美国人尊称为“国父”。★2、美国《独立宣言》:1776、7、4第二届大陆会议讨论并发表,杰斐逊执笔起草。内容: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意义:标志着美国的诞生。★3、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2)目的: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3)最显著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4)主要措施:新政的中心(核心)措施是整顿工业,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首要措施整顿金融,还有调整农业、兴办公共工程(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目的是解决就业,稳定社会,刺激消费)。(5)作用: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它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6)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注:华盛顿最主要的贡献:为美国人赢得了独立,林肯最主要的贡献:捍卫了美国的统一。罗斯福的主要贡献:挽救了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实现国家独立、维护国家统一、不断改革创新。专题启示: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进行改革;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4、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主要原因);二战中积聚了雄厚的资本;本国制定恰当的政策;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危机、出现负增长和“滞胀”现象(经济危机)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经济缓慢回升并逐渐好转,(改革)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信息化、全球化)3专题四、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演变★1、政治格局——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1)背景: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2)目的:称霸世界(3)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冷战”。(4)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5)表现: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开始的标志);经济上——1948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军事上——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简称北约)(6)苏联针锋相对,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7)影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8)当前威胁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经济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1)根本原因: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2)具体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的影响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也促进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3)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各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发出了挑战。它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但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方面不及发达国家,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4)中国如何应对: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专题五、三次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性发明瓦特英国人,1785年改良了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旅行者”号机车(火车)的发明——交通工具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设计制造的“旅行者号”机车也就是火车★(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电力广泛应用:19世纪60年代,德国工程师西门子运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第一台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电灯。2、汽车、飞机的发明——交通工具1885年德国的本茨设计并制造出第一辆汽车,本茨因而成为“汽车之父”。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并试飞成功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2、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4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4、开始国:美国5、90年代计算机进入网络时代6、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第一,它以群体形式出现,形成一个多层次、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科技群;第二,科技与社会的联系及其紧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第三,发展速度极快,知识老化加速。7、影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8、生物工程技术:核心是基因工程,它是与人类未来发展最为密切的前沿技术。(克隆羊多利)工业革命时间标志性时代主要发明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蒸汽时代改良蒸汽机、火车等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电气时代汽车、飞机第三次20世纪40、50年代信息时代计算机三次科技革命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启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战争,环境),所以应合理利用、趋利避害,为人类发展服务。专题六、日本的发展史★1、大化改新:1)改革者:孝德天皇2)仿效国:中国的隋唐时期(属于汉化政策)3)内容:(班田收授法)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没收贵族私有领地和部民,土地和部民成为国家的公地和公民。(材料: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而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田令》)4)影响: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欧化政策)(1)背景:内忧(封建幕府统治的危机)外患(美国首先打开日本大门,列强接踵而至)(2)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对日本持续发展最为有利)(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5)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很多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主要影响:使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3、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到达最大规模。4、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51)战后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A、美国的援助B、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C、重视教育D、本国制定恰当的政策。2)地位: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3)值得借鉴的经验是:a重视教育;b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c本国制定恰当的政策专题认识与启示:要善于学习,吸收优秀成果;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专题七、《共产党宣言》、苏联的历史1、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1)、主要内容: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2)、历史作用: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次改革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俄国正式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2)内容: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3)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4)第一次实践:巴黎公社;第一次由理论变为现实:俄国十月革命3、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1921年):A、实施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B、主要内容: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C、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列宁谈新经济时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也就是说: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D、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矛盾,巩固了政权。★(2)苏联成立:1922年底,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加入的是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4个共和国。后来增加到15个。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存在时间是1917年---1991年;苏联存在的时间是:1922---1991年。★4、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A、苏联解体:1、原因: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2)根本原因:严重的经济困难;3)外因:西方的和平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