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名师知识点总结专练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变迁Word版含解析[来源学优高考网5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名师知识点总结专练: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变迁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曾论述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专制集权政治体制C.生产资本短缺所致D.周家面临边疆危机2.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A.分封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宗法制3.《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4.《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5.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一王国一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6.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7.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所带的深远历史影响有()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9.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10.宋神宗时,打算将一名转运使处死,宰相蔡确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始”。神宗沉吟良久后说:“可与刺面,(发)配远恶处。”门下侍郎惇以“士可杀,不可辱”的理由反对,最后神宗只得作罢。(宋代侯延庆:《退斋笔录》)从材料可以看出()①君权与相权良性互动②政策有稳定性和延续性③理学思想影响士大夫人格追求④宋神宗具有良好的治国素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这种现象表明()A.宋代思想有民主化趋向B.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松动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D.宋代君主专制制度加强12.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A.废丞相,权归六部B.设立内阁C.设置军机处D.大兴文字狱13.乾隆帝说:“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若因归降天朝,必尽用天朝服色,势亦有所难行。尔等习惯自然,一时岂能骤易?且将旧时衣服尽行弃置,亦殊非爱惜物力之道。即朕所颁赐物件,亦止善为收贮,传之子孙,惟京朝觐,暂时服用。”由此可见,其实行的少数民族政策是()A.断发易服B.因俗而治C.改土归流D.定期朝觐14.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始终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B.军机大臣品级较高C.乾隆帝时在隆宗门内设立D.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15.明太祖废丞相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能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D.强化君主专制16.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③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明朝设置内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图三材料二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三各反映出什么主要政治制度?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秦是如何实现由图二到图三变化的?(2)根据材料二,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3)根据材料及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请简要阐述一下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材料三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①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②依据材料一,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③周亚夫曾经做过太尉,后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是什么官职?廷尉又是什么官职?④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⑤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⑥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⑦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⑧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⑨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答案1.B2.D3.C4.C5.C6.A7.B8.D9.D10.A11.B12.C13.B14.D15.D16.D解答题17.(1)图一为分封制,图三为郡县制。变化原因:进入春秋时期后,有些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弱兼并的局面。变化的实现:灭六国、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岭南、设立郡县等。(2)支持(拥护、欢迎)态度;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18.①协助皇帝,助理万机;②a.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b.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c.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③a.主管军事b.主管司法④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⑤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⑥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⑦唐太宗认为应由宰相协助管理全国事务,这样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所以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⑧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⑨没有矛盾,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唐太宗用相,是为减少决策失误,最根本的意图是为统治长久;明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江山稳固。w.w.w.gkstk.c.o.m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