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武汉市江夏实验高中高三年级历史经济成长Ⅱ测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24题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影响古代经济宏观变动的主要经济原因是A.政治形势的稳定情况B.商品经济的发展态势C.耕作工具的根本变革D.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2、太初三年,汉武帝出兵远征西域大宛国。为备足兵源,汉武帝下令征调全国“七种人”当兵,即:罪吏、亡命(逃亡者)、赘婿、贾人(有店铺的商人)、有市籍者(原来是商人的人)、父母有市籍者(父母原来是商人的人)、大父母有市籍者(祖父母原来是商人的人)。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A.重农抑商,闭关锁国B.穷兵黩武,歧视少数民族C.商人在政治上遭受歧视D.采取措施,维护国家统一3、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该变化趋势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时间(明代)弘治(1488—1505年)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吴江县3市4镇7市4镇10市7镇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4.下图出自《天工开物》。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①农业精耕细作②农业技术先进③农民辛勤劳作④水利设施的完善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5.《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B.“秋七月,初税田”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D.“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7、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日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之”。材料反映了当时()A.泉、漳成为全国外贸中心B.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C.福建银元铸造技术发达D.尚未实行“海禁”政策8、“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2A.西周晚期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D.隋唐时期9、.宋朝时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爆炸性影响”是A.一批城市因工商业发展兴起B.产生股份制公司和证劵公司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制度衰落D.打破了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10.阅读下表此表能够反映出明朝时朝()A.政府在货币比价上体现了统一守恒的观念B.在货币比价上政府被迫服从商品经济客观规律C.货币形态单一,政府严格控制货币的发行D.货币比价上的变化使国家受损、官员获利11、据《皇清奏议〈奏请海疆禾棉兼种疏〉》载,长江下游地区“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这一现象表明()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促使小农多种经营B.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迅速发展C.人们开始以粮食作物排挤经济作物D.小农经济受到市场经济利润的刺激12、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以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以上情况认识正确的是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13.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4.下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315.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16、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们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当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了A.扶持资本主义的发展B.利用市场实现经济运行C.建立计划经济的模式D.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17、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从根本上取决于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指令性经济计划的实施C.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8、右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和“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与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有关的是()A.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B.公私合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以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19.在1962年9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长期不变;鼓励社员饲养家畜家禽;进行家庭手工业生产及副业生产;房前屋后的果树竹木,永远归社员所有。由此可以看出A.党中央对农村政策作适当调整B.从根本上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C.在农村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D.恢复发展自然经济20、下表2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1913年1938年1973年法国8.9%23.2%38.8%英国13.3%28.8%41.5%美国8.0%19.8%31.1%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21.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22、图的蓝鹰是罗斯福新政的经典标志,它附带的座右铭是:“NRA一一WEDOOURPART(意思是:我们尽自己的本分。”胡佛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你认为这个这个标志的内涵是指A.国家出台的财政金融政策B.“以工代赈”的社会福利政策4C.政府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规定D.工业复兴法中有关工商业公平经营的实施法则23.世界贸易组织2011年3月公开了一份裁决报告,支持欧盟部分诉求,裁定波音公司获得美国今少53亿美元非法补贴,认定美国对波音公司的补贴行为与世贸规则不符。这说明世贸组织A.开始致力于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B.能够提出成员国贸易纠纷的解决方案C.主要维护欧盟的合法利益D.使世界贸易实现了规范化和法制化24、2010年4月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宣布,将我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先前的2.77%提高到4.42%,中国就此正式坐上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行第三把交椅(如下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日本、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的三极B.世界银行关注发展中国家C.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D.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被打破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大国崛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的(4分)?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2分)?你认为让罗曼·罗兰确信“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依据是什么(2分)?材料二: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后来是怎样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4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5分)材料三从建国以来几十年城市化进程的历史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主要发展阶段:1949年至1961年的城市恢复、发展阶段。恢复新设了大批城市,而且促进了更多各类城市的发展。1961年至1965年的城市调整、压缩阶段。调整了各地城市的发展计划和规模,压缩了设市的建制和数量。1966年至1978年的城市停滞、徘徊阶段。1979年至今的城市复兴、迅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摘编自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3)依据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城市发展呈现出以上四个阶段特点的背景或原因。(8分)527.(15分)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根据法案还确定由国家调节雇主同工人之间的关系,确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及签订集体合同事宜。——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材料二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便利国与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和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体制,鉴于主要目标是继续发展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所必要的有秩序的基本条件,各会员国保证同基金和其它会员国进行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外汇安排,并促进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4年)材料三世界贸易组织8月31日就巴西和美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棉花补贴争端案作出最后裁决,认定美国为其国内棉农提供巨额补贴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贸易规则,并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措施。……此次世贸组织的裁决虽然并没有完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