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本学期以前所学内容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共30分);第二部分:本学期知识内容考查(共70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卷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卷按座位号、页码顺序收回。第一部分(共计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第1—10题每小题1分,第11—20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2.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据此可知,该法A.是口头流传的不成文法B.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C.在古罗马得到普及D.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3.沃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在于A.提出了《大抗议书》B.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C.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D.推动了责任内阁制度的发展4.某学者称:“一切权力合而为一,虽然没有专制君主的外观,但人们却时时感到专制君主的存在。”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18世纪初的法国B.18世纪后期的英国C.19世纪末的德国D.20世纪后期的日本5.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戊戌政变后的保皇派,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的立宪派,上述政治派别的共同点是A.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B.坚持改良主义路线C.阻碍社会进步发展D.维护专制主义政体6.宣统三年(1911年)的某一天,清廷忽然接到广东省地方高级官员的电报:“省城乱党潜图起事,三月二十九日猝有匪徒多人轰击督署。”电报所说的事件是A.武昌起义B.秋收起义C.黄花岗起义D.金田起义-2-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这一宪法条文的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1970—1972年,中国出现了同世界各国建交的热潮,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三年内翻了一番。导致这股建交热潮出现的原因是A.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B.中美关系解冻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D.中国提出不结盟政策9.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运动促成了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九二共识”的达成C.“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D.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10.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虽然给美国带来了满意的结果,但从长期看也产生了对其不利的后果”。“不利的后果”有A.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盟友关系B.消除了西欧倒向苏联的可能性C.促进了西欧的联合自强D.扩大了美国产品的海外市场11.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B.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D.是专制皇权加强的结果12.在古希腊戏剧《伊昂》中,伊昂祈祷他的母亲是个雅典人,这样,依据雅典关于公民权的法令,他就可以从母亲那里获得自由演说的权利,“因为一个陌生人在这个城邦里必须让他的嘴象奴隶一样紧闭着,不能自由表达他的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没有公民权B.伊昂有公民权C.戏剧作品往往脱离社会现实D.妇女可以在公民大会上自由演说13.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说:“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据此可知A.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罗马法的发展是因为罗马统治者重视法制C.罗马的扩张与民族矛盾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D.罗马法基本原则是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4.“它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3-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它”是A.1689年《权利法案》B.1787年美国宪法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5.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D.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16.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合作抗日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17.右图是创作于民国时期揭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漫画。漫画有可能揭示的事件是A.1914年对德宣战占领山东B.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C.1935年华北事变进逼华北D.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18.马克思在一部书稿中这样写到某事件:“首都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已经懂得,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该事件是指A.法国大革命B.巴黎公社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19.“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各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这些差别就不应成为和平的障碍或造成冲突。”这段话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某重要文件,文中的“原则”是指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另起炉灶”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一边倒”20.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据此判断,该历史学家关于历史分期的依据是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第二部分(共计70分)-4-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第21—30题每小题1分,第31—40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21.右图为某一历史时期的地图,在该时期地区①所出台的新政策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相地而衰征C.为田开阡陌封疆D.开科取士22.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D.小农经济的脆弱23.“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说明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的贸易中心D.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2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25.据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A.地区分布失衡B.发展速度迅猛C.资本短缺明显D.原料供应不足26.有研究表明,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着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A.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B.仍然是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C.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27.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5-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8.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A.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B.克服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D.变革土地所有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29.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们思想观念转变30.抗日战争期间妇女界的救亡运动很活跃。例如上海著名影星胡蝶、陈燕燕等曾慰问前线将士,丁玲等延安知识女性创作了一系列抗战救国题材的文艺作品。这反映了当时A.知识分子成为抗战主力B.妇女民族意识高涨C.妇女政治地位普遍提高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31.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下列材料不能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是A.《本草纲目》:“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B.《农政全书》:“海上(松江府一带)……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C.《三言二拍》:“杨佥宪有所红花场庄子,满地种着红花(药材),广衍有一千余亩。”D.《红楼梦》:“在这里经管地租庄子,银钱出入每年也有三五十万来往。”32.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33.右图是英国部分年代棉纺织品出口价值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B.棉纺织业部门的系列创新C.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D.棉纺织手工工场不断增多34.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人和物自由,政府只保卫国家,建立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在其他方面应无为而治。”对这段言论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在经济上自由放任B.为反封建奠定了理论基础-6-C.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影响D.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35.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36.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共“八大”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7.“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