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页12015-2016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人的吉祥文化沈光旦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先民们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透过这一个个纹饰、图案、符号,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审美情趣、宗教情怀和民族性格。时至今日,吉祥符号、吉祥图案在中国几乎无处不在,无人不用。吉祥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吉祥符号已经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心灵慰藉。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和美好的画面。追求美好幸福、祈望吉祥平安的吉祥意识产生于古人对生活的不安定感。吉祥意识又决定了古人对吉祥符号的选择。先民们对人类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迷惑和畏惧,需要借助某一物或神帮助人类面对严酷的大自然,驱鬼逐妖,消灾灭害,保佑平安。于是,图腾出现了。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就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图画作为精神寄托,图腾可谓最初的特殊吉祥物。到战国时期,吉祥文化的内涵愈加丰富,出现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物,以表达人们避邪求吉的心理。随着历史的发展,吉祥意识、吉祥符号逐步凝练成为吉祥文化。其作用范围从人们生存的现实世界延伸到上至“天庭”,下至“地府”;其外在体现从部落图腾延伸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其内在的预示意义从直观美好愿望的简单诉求延伸并升华为预示着好运、幸福、长寿、发财、加官晋爵、子孙满堂等的文化,从而构成了民族文化方阵中独树一帜的吉祥文化。一进腊月,中国各地春节市场上的民间的剪纸生意就异常红火起来。在铺天盖地的剪纸作品中,吉祥和祝福图案的最多。除了窗花,还有年画、春联、福字等,吉祥符号把年烘托得红红火火,让人感到欢欢喜喜。有人粗略地统计过,我国有201个吉祥用字,吉祥符号、图案有几百种,还不包含那些从一种符号中衍生出来的。我国民俗专家王作楫说,中国的吉祥符号大致分为吉祥神灵、吉祥动物、吉祥植物、吉祥数字、吉祥语言等八大类。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因此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追求吉祥。中国吉祥文化丰富多彩,而对美好事物和前景的追求,是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老百姓的春种夏收、娶妻生子、祝寿延年、开市营业、科考应试、提拔晋职、乔迁新居等与人生有关的大事都包含有吉祥文化。近年,它还广泛地存在于国家层面的活动、仪式上。中国社会这种浓厚的吉祥观,可谓是鲜明的中国文明的一大特色。毫无疑问,吉祥意识、吉祥文化已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以至于有凡物皆可为吉祥的特点。这么说当然有点绝对,但是中国的吉祥物、吉祥符号之多,大概没有其他国家可比。(节选自《寻根》)1.下列关于“吉祥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岁月里,先民们运用人物、自然界的事物、文字等,通过各种手法,表达自己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B.吉祥符号、图案在中国无处不在,无人不用。吉祥符号已经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成为中国人的心灵慰藉。第页2C.在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和宗教情怀。D.吉祥文化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和美好的画面。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人对生活的不安定感产生了追求美好幸福、祈望吉祥平安的吉祥意识,吉祥意识又决定了古人对吉祥符号的选择。B.对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迷惑和畏惧,使先民们需要借助某一物或神帮助自身面对严酷的大自然,驱鬼逐妖,消灾灭害,保佑平安。C.远古时代,先民们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图画作为精神寄托;到了战国时期,因为战乱,人们用吉祥物表达避邪求吉的心理。D.随着历史的发展,吉祥意识、吉祥符号逐步凝练成为吉祥文化。吉祥文化的作用范围、外在体现、内在预示意义都发生了变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据粗略统计,我国有两百多个吉祥用字,还有几百种吉祥符号、图案。窗花、年画、春联、福字等吉祥符号把年烘托得红火,让人感到欢喜。B.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追求吉祥;因为吉祥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中国吉祥文化丰富多彩,而对美好事物和前景的追求,是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C.与老百姓人生有关的大事都包含有吉祥文化;近年,吉祥文化还广泛地存在于国家层面的活动、仪式上。中国社会这种浓厚的吉祥观是中国文明鲜明的一大特色。D.吉祥意识、吉祥文化已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以至于有凡物皆可为吉祥。中国的吉祥物、吉祥符号之多,大概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比得上。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芋园张君传刘大櫆张君,桐城人,字珊骨,别字芋园。大学士文端之孙,工部侍郎廷瑑之子也。中雍正乙卯乡试踿踿。当是时,君之尊府踿踿及君之伯父相国皆在天子左右,其伯叔兄弟多系官中外,家事繁殷,惟君能以一身任之。少司空①视学江苏,兢业自持,其所拔文章,必命君再三誊校,收弃宜当,号称得人,惟君之用力为多。邑东溪水自龙眠两山奔流数十里,其势汹呶②。相国踿踿创建石桥以利民涉,工程浩繁,惟君能董其役,早夜勤视,三年乃成。其后日久,桥渐崩塌,司空捐金筑坝捍堤,惟君能督工辛勚③,堤外居民恃以无恐。堤既成,君更勒石以记其事。文端创立义田,司空增立公田,惟君出纳赈施,能不遗不滥。乾隆乙亥踿踿、丙子踿踿,岁凶民饥,司空捐米数百石以倡,惟君更牵率诸弟,舟运湘湖米至;谷价既平,民食乃裕。﹏﹏﹏﹏﹏﹏﹏﹏﹏﹏﹏﹏﹏﹏﹏﹏﹏﹏﹏﹏﹏﹏﹏﹏﹏﹏﹏﹏﹏既又以其余米立永惠之仓丰则出贷以收薄息歉则出粜以平市价。邑有同善之会,所以济死不能敛、敛而暴骸骨于野者,惟君能增益其费,日月滋长,恩施遍于闾阎。君天性克勤。司空尝训之曰:“天与一日之年,必有一日之事。”惟君能秉承其教,不惮烦劳,日出辄兴,夜分犹不寐。应务之暇,即披览书史,其于古人成败得失、因革损益之宜,能罗列于胸中。尤详礼制,邑人吉凶之仪,纷来取质,能人尽其意以去。盖君之才足有为如此。惜乎其仅见于乡闾,未得施之邦国也。赞曰:当雍正之时,桐城张氏之贵显,震惊天下,而芋园独以乡举终其身。夫岂力不能及,盖淡泊为志,不汲汲于荣利以致然也。呜呼,岂不贤哉!(摘编自《刘大櫆集·卷五》)【注】①少司空:清时对工部侍郎的俗称,这里指张君的父亲张廷瑑,下文的“司空”也指张廷瑑。②呶:喧闹。③勚:辛劳。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页3A.既又以其余/米立永惠之/仓丰则出贷/以收薄息歉/则出粜以/平市价__B.既又以其余米/立永惠之仓丰/则出贷以收薄/息歉则出粜/以平市价C.既又以其余米/立永惠之仓/丰则出贷/以收薄息/歉则出粜/以平市价D.既又以其余/米立永惠之仓/丰则出贷以/收薄息/歉则出粜/以平市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中试者称为“进士”。B.尊府,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C.相国,汉朝廷臣最高职务,战国时代称为“相邦”,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也敬称相国,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雅称相国。D.乙亥、丙子,中国传统纪年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乙亥顺序为第12个,前一位是甲戌,后一位是丙子。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君牢记司空的教导,吃苦耐劳,伯父相国修建石桥时,他早晚勤于巡视。B.张君善于管理事务,公田和义田的钱物收支处置得当,做到不遗漏不滥用。C.张君在乡里筹建同善会,用来救助那些亲人死后无力安葬的人家,广施恩泽。D.作者敬佩张君家世显贵而不热衷名位利禄,中举后一直都在乡里,淡泊为志。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邑有同善之会,所以济死不能敛、敛而暴骸骨于野者,惟君能增益其费,日月滋长,恩施遍于闾阎。(5分)译文:(2)夫岂力不能及,盖淡泊为志,不汲汲于荣利以致然也。(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新年作①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注】①作者贬南巴尉时作。②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8.诗人为什么独自流泪?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概括。(6分)答:9.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2)荀子在《劝学》中用“,。”两句说明君子与一般人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罢了。(3)《望海潮》中“,”两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仙境。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西湖之美。第页4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白求恩:孤独的异邦人林贤治白求恩1938年离开温哥华前往中国,从他动身时写给斯科特的短简看,当时肯定受了斯诺的《西行漫记》、史沫特莱的《红军长征》、伯特伦的《中国第一幕》一类书籍的诱惑,毕竟他是一个富于政治激情的人。白求恩,对于革命,依然充满着一个乌托邦主义者的幻想的热情,而且勇于孤身前往。在延安,外国专家很少。白求恩的到来理应受到当局的礼遇,仅每月发给他的津贴便相当可观,然而他谢绝了。他对金钱的态度,令人想起中国的另一位革命者的名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而今,一代古典共产主义者随风远去,难寻踪迹,令人唏嘘。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白求恩随部队辗转于荒凉的大西北,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用他的话说,过的完全是“高强度的生活”。他在1939年8月15日写了两封信,一生中最后的两封长信。其中一封给加拿大的党组织,另一封给一位未明身份的关系密切的“朋友和同志”。在私人通信里,他偶尔述及1938年一年,其实不到一年的工作量:“去年我共行军3165英里,其中有400英里是徒步穿行于山西、陕西和河北三省。我共做了762个手术,检查了1200名伤员。我还重组了部队的卫生系统,写作和翻译了三本教科书,建立了一所医疗培训学校。”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如此繁重的工作,卓著的效绩,不要说一个人,就算一个小分队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如此这样,他怎能不受革命的欢迎呢?白求恩在信中坦陈道:“我不在乎日常的艰苦———酷热和严寒,肮脏和虱子,一成不变的食物,崎岖的山路,没有火炉,没有床铺,没有澡堂。”是的,他可以放弃为大众所追求的优裕的生活,忍受肉体所能担受的一切困苦;作为一个有教养的知识分子,他需要的只是一种有信仰,有内在方向感的精神生活。其实,他一直在谛听灵魂深处那个古老的声音———自由的呼唤,而且期待着身外热烈的回响。真实的境况恰恰是:精神比物质更匮乏。白求恩是一个技术知识分子,难得喜欢文艺,一生热爱写作。多伦多大学出版他的文集《激情的政治》(1998),其中除了医学论文,还有诗、小说和戏剧,间有摄影和美术作品。此外,就是大量的书信。看来,文字被他赋予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来华以后,他每月都给毛泽东和加拿大党组织写工作汇报,频频地给各地的朋友写信。意想不到的是,邮件极不规律,发出的信几乎没有回音。他开始抱怨。白求恩在次年的信里,也说:“没有回信是我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不情愿接受却越来越能够接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