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南城建学院规建系《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考试复习范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5-2016第一学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河南城建规建系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区域发展的概念: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如何对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①自然资源质的评价②自然资源量的评价③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④自然资源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第三章*区域经济特色的形成原因?(P67)简答区域经济的特色是由区际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利益所决定的:①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②产业布局的指向性③劳动分工规律④区域利益*区域经济特色的表现形式:(简答)1.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区域产业结构由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设施三部分组成。2.区域产业布局特色;区域产业布局与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区域人口结构的特征:①性别构成②年龄构成③职业构成④民族构成*人口增长分析分为:人口自然增长分析、人口机械增长分析试比较说明适度人口、人口承载力、人口容量、土地承载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答:(1)适度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2)人口容量: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时期内,利用该地区的能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3)人口承载力:一定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4)土地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以及土地生产价值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5)四者的区别与联系:适度人口和人口容量因地而异、因人口的消费标准而异、因经济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而异、因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而异。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就是指人口承载力。土地承载力是各项指标的最基本条件*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及特征①传统社会阶段②为起飞创造的前提阶段③起飞阶段④成熟阶段⑤高额消费阶段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绿色GDP=GDP-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投资环境的概念:投资环境指影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决策的各种区域因素的组合。**产业的划分㈠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㈡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㈢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区域经济活动分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性产业三类㈣按经济活动各部门中要素密集程度划分:①资源密集型产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③劳动密集型产业④技术密集型产业。㈤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如何对一个区域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应围绕产业结构合理性这个中心展开,重点分析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等。㈠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①社会消费②资源状况③科技水平④原有产业基础和生产传统⑤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工㈡产业结构合理性的评价(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①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②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③区域内各产业部门间的关系是否协调④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与应变能力⑤产业结构的效益如何㈢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㈣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①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②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③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④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主导部门可从三方面带动区域经济增长:1.回顾影响:指主导部门对那些向自己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影响。2.前瞻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的出现的诱导作用。3.旁侧影响:指主导部门对地区经济的普遍影响,如对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区域规划的概念:(填空)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2设、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保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区域规划的内容体系:①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②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③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④基础设施规划⑤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⑥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⑦区域空间管治⑧区域发展政策*区域规划的类型?①按规划功能分类②按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分类③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平衡表是进行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工具编制平衡表的基本思路:在供给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各部门、地区的需求与供给总量要基本保持一致。(P254表)*综合平衡法的工作步骤:①确定综合平衡的内容和指标体系。②预测发展需求,包括部门发展、地区发展的预测,确定各项目的需求量。③综合平衡。通过供需双方的比较,反复调查,最后确定规划方案。*区域规划的程序:(P256)㈠规划准备工作㈡规划工作步骤㈢区域规划的动态性第十四章*城镇体系的概念:(填空)城镇体系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层次性③动态性④开放性*城镇体系的类型:⑴以中心城市数量多寡组合方式可分为:①单中心体系类型②多中心城镇体系类型⑵按区域的经济类型,可分为综合经济区城镇体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大经济区、基本经济区、基层经济区三种城镇体系类型。⑶按行政等级和管辖范围,可分为:全国、省域、市域、县域城镇体系类型。还可以根据需要划分为矿区型、农业型,以及流域型、铁路公路沿线型城镇体系等。⑷以特殊地理区域和经济区域为对象的,如沿海、沿江、三角洲、边境地区城镇体系类型。*新型城市体系:(不一定考)①首位城市型体系②均衡型城市体系③跨国型城市体系④边境型城市体系⑤变异型城市体系*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建设条件。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3.确定区域城市发展战略,有条件可划分城市经济区。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10.提出实施规划的对策和措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程序①规划工作准备阶段②实地调查阶段③资料分析和专题研究阶段④发展预测阶段⑤规划方案的构思和规划大纲编写、论证阶段⑥规划方案的拟定和规划评审稿编写、论证阶段⑦上报审批阶段**如何对一个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进行分析评价?(P475简答/论述)(主要内容有哪些?)㈠区位条件与区内外联系⑴区位条件分析⑵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⑶区域内外联系分析⑷区位分析评价㈡自然资源条件对城镇发展的影响⑴土地资源⑵水资源⑶矿产和森林资源⑷旅游资源⑸自然资源条件综合分析评价㈢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特点分析⑴城镇体系的而历史演变分析——①划分城镇体系的发展阶段②主要城镇职能演变及其原因分析③在历史演变的分析中,要重视历史遗存,保留和挖掘城镇特色⑵城镇体系的现状特点分析——①城镇体系的现状情况②城镇体系结构的特色③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㈣人口与社会经济基础对城镇发展的影响⑴人口和劳动力分析⑵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分析⑶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⑷教育和科技情况分析㈤生态环境状况对城镇发展的影响⑴区域生态环境分析⑵城镇环境保护情况分析㈥城镇发展潜力综合评价⑴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⑵选择综合评价模型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⑷计算确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⑸编绘城镇发展潜力综合评价图*城镇化发展的目标⑴城镇化的速度和城镇化水平⑵城镇规模结构⑶城镇化的质量:城镇化质量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城镇化的核心载体——城镇的发展质量,即城镇现代化问题;二是城镇化的域面载体——区域的发展质量,即城乡一体化问题。可以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在城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提高城镇化质量的终极目标。**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的内容有哪些?3一、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规划*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上的两大差异:1.因发展水平不同而导致空间布局演化的阶段性差异。2.受区域资源、环境、生产力布局影响而形成的空间布局类型差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的阶段:一般情况,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发展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①低水平均衡阶段②极核发展阶段③集聚——扩散阶段④高水平网络化发展阶段*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的总体框架构思:(论述)1.点——指大大小小的各个城市2.线——指沿着交通干线形成的区域产业与城镇发展轴线3.圈——指有一定规模的中心城市和部分次中心城市圈4.区(带)——指城镇密集区二、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规划*城镇职能的分类:1.具多种职能的综合性中心城市2.某种或几种职能较突出的专业化城镇3.农业区域综合服务型*县城以下小城镇的经济职能可划分为几个基本类型:①交通枢纽型②工业型③旅游型④商贸型⑤集贸型*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规划思路:1.自上而下的城镇总人口分配。2.自下而上的城镇规划人口汇总。3.数据调整平衡,确定等级规模规划方案。4.分析论证,揭示规划实现后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新特点。注:以上红色字体部分均为2015-2016学年考试内容,加油吧!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