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三字经》曾记载“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这与周朝推行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以下诸侯在领地内的行为,最利于稳定上述政治秩序的是()A.设置官员B.镇守国土C.征收赋税D.世袭统治【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2.图1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元朝的行政区划制度,其中1处为()A.郡B.国C.路D.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元朝对地方实行的是行省制,分为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在行中书省之下又设立了四个单位,分别为:路、府、州、县。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B、C选项都不是元朝的政治区划单位,故排除。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名师点睛】蒙古族在大蒙古国时期,燕京、别失八里、阿母河三断事官及归降的金朝官吏、军阀等,也称为行尚书省或行省。不过,这些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3.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2-①秦代郡县的设置②汉代州刺史的设立③明朝内阁制确立④清朝军机处的出现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矛盾4.图2所示是文物市场上出现的明代监察御史王忬的象牙虎纹腰牌。但文物鉴定者认定此物纯属伪造。理由是:虎纹是武官所用,而监察御史是文官,与制度不符。据此,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当今文物市场上真品已难找到B.古代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C.文物作伪者急需提高史学素养D.制度史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通过分析中国明代的政治制度分辨出文物的真伪,说明从制度史可以对文物进行初步的鉴定,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B选项材料看不出来;C选项没有真正理解材料的含义。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代官制5.中国古代某学者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思想主张。该思想家理论的建立()A.促使道家学派核心思想的创立B.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3-C.有利于专制之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D.推动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答案】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名师点睛】材料给出的这段话出自《史记·董仲舒传》,主要讲的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原文是这样的:《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6.古代曾有人认为:“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该古人最有可能是()A.韩非B.墨翟C.王阳明D.黄宗羲【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说明君的治国之道,应该让从事工商业的人变少,而且让他们的地位低下,让他们多多从事农业而不是工商业。这是典型的重农抑商思想,符合法家的要求,因此本题选A选项。B选项是墨家思想。C选项是心学思想;D选项是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主张与此不同。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法家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这表明黄宗羲()A.主张建立代议制度B.主张以学校限制君权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答案】B-4-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名师点睛】《明夷待访录》诞生于明清之际,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的名著。该书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总结了秦汉以来,特别是明代的历史教训,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等一系列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民主观念,具有鲜明的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被梁启超称为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8.1930年和1972年,在居延地区(现内蒙古额济纳旗)先后发掘出土汉简30000余枚(图3)居延汉简多是西北边塞烽燧亭鄣的文书档案,其最早的纪年简为武帝太初三年,最晚者为东汉建武七年。对此的认识正确的有()①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②当时木简仍是重要的书写载体③汉朝公文已用隶书书写④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图3-5-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造纸术【名师点睛】造纸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促使人类文化传播的伟大发明。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宦官蔡伦(63年-121年)所发明,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东汉的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使造纸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9.图4是中国近代史上某次战役的战场形势图(局部),以下有关该战役叙述正确的是()A.日舰率先逃离战场B.海军提督丁汝昌以身殉国C.日本战舰“吉野”号丧失作战能力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中图片基本上就告诉我们具体的战争名称了,从“定远”、“镇远”这几个名称来说我们就知道是北洋水师,从“吉野”、“松岛”就能看出是日本的舰队。所以这场战事就是黄海海战。黄海海战中国并没有输,而是以日本舰队的逃跑结束,所以A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殉国的不是丁汝昌,而是邓世昌,B错误;吉野号虽被击打,但是依旧有作战能力,C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海战-6-10.某年某月某日,国民政府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不得已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该声明发表于()A.西安事变后B.太平洋战争爆发后C.八一三事变后D.南京大屠杀后【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反抗·八一三事变【名师点睛】八·一三事变,是中日战争中淞沪会战的开端和导火线。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国民政府下达全国总动员令,调集七十万大军投入淞沪战场。日军兵力也增至三十万。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中国守军被迫撤退。12日,淞沪陷落。中国军队展开长达3个月的淞沪战役,共计毙伤日军5万人,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11.“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下列选项对该事件描述正确的是()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C.表明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D.表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提到了“工农革命”、“秋收时节”和“暴动”,说明提到的历史事件是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是第一次使用工农革命军这一称号,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是南昌起义;C选项是遵义会议;D选项是井冈山革命格局地的建立。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秋收起义【名师点睛】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是定了性的,比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我们说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的革命焕然一新。再如遵义会议,我们说是当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这些基本的定了性的内容我们必须牢记,遇到之后直接写上去。12.下面是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1936年日记节选:“12月22日抵西安后,我与张、杨进行了讨-7-论。……委员长说……倘若共产党服从他如同他们之服从总理,他将同意:……抗日容共联俄;……”,“12月25日?我督促周(指周恩来),必须让委员长即速离开……(委员长)所允诺之一切均会履行。……我们(指与蒋一道)……4时30分抵洛阳。”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B.中国共产党积极斡旋C.国共两党从内战走向和平D.日本侵华威胁日益加剧【答案】A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3.“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上述文字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孙中山《民报》发刊词C.宣统帝退位诏书D.陈独秀《敬告青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说如今全国人民的内心都向往共和,南方的省份首先提出倡议,北方省份相继跟随,这是大势所趋,所以不能仅因为自身一个人的利益而逆天而行。因此它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废除君主制走向共和制,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从材料来看,讲话人是君主制的代表,所以排除B、C、D选项。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溥仪退位【名师点睛】《宣统帝退位诏》是由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公元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所颁布的退位诏书。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因此当时是由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退位诏书起草人为张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民族资产家,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14.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该文章是()A.《敬告青年》B.《文学革命论》C.《文学改良刍议》D.《新学伪经考》【答案】B-8-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名师点睛】白话文,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白话文相对于文言文,即用白话写成的文章,也称语体文。它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如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小说等,及宋元以后的部分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书。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在全社会上普遍应用的。15.李大钊指出“二千余年……所谓纲常、所谓名教、所谓道德、所谓礼义,哪一样不是损卑下以奉尊长?哪一样不是牺牲被统治者的个性以事治者?哪一样不是本着大家族制度下子弟对于亲长的精神?”下列主张与上述思想内涵最为一致的是()A.主张中体西用B.提出“打倒孔家店”C.倡导民主共和D.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李大钊认为两千多年所谓的礼仪道德都是虚伪的,儒家思想所建立的社会体系是空壳,没有实质内容,所以他反对孔子,主张打倒孔家店,所以B选项正确。A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西方思想;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君主和共和关系;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李大钊16.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D.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答案】D-9-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思想【名师点睛】我们从严复生前为其身后“寿域”所撰写的碑刻铭文得知,严复实际上是一个醉心于中国传统风水学说和周易八卦的读书人,他的这一“反现代”的形象确实与正史中的形象有巨大的反差。用梁启超的话说,他和严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过渡的时代”,既然是“过渡”的,自然是“新旧杂陈”,什么观念都有。那时的人,表面上宣传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