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西周社会“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这里描述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说明了当时国家并非是中央集权制度,而是分封制的国家,故本题选C。A属于经济制度,B强调嫡长子继承,它是一种继承制度。D出现于秦朝之后。【答案】C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重人伦”强调伦理道德,这与血缘密切相关,故本题选C。A、B、D属于行政制度,可以排除。【答案】C3.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中的简称分别为豫和冀,这与分封制无关。B中的简称为湘鄂,与分封制无关。D在西周时期还是蛮夷之地。而C的简称分别为鲁和晋,这是当时的封国,故本题选C【答案】C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D.宗法制和郡县制【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的意思是,分封制导致了周的灭亡。而秦朝的灭亡并不是推行郡县制,故本题选A。B中的三公九卿制与周不符。C中的宗法制在周后期已经遭到了破坏。而D错在周的灭亡与其行政制度相关,而不是王位继承制度。【答案】A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C.皇权至高无上D.书同文,人同伦【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这说明了此制度为皇帝制度,C是其重要特征,故本题选C。A与分封制相关。B指的是郡县制。D属于秦始皇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的措施,都不符合皇帝制度的特征。【答案】C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中书省具有草拟文件的权力,而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因此其运作程序为中书省起草文件、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又因为水利工程的设施与六部中的工部相关,所以具体由工部管理,故本题选B。【答案】B7.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中反映的制度能够激发国人参政的积极性,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平民也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而为官,故本题选C。A、D属于地方行政制度,并不能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B属于西汉时期的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与题中的“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不符。【答案】C8.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汉代的内外朝官制B.唐代的三省制C.明代的内阁制D.清代的八旗制度【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阁制度建立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宰相制度的废除,此后的高官没有宰相之名,明朝的内阁符合题意,它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官职,故本题选C。A、B有相职和相权,D属于军事制度。【答案】C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步入近代社会,故本题选A。B、C、D都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答案】A10.“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知识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C、D表述正确,但无法体现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而B正确,因为它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推动了近代革命的发生,因此它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故本题选B。【答案】B11.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感谢一场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这场“革命”是指()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文学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辛亥革命【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断发易服开始全面展开,故本题选A。B、C、D与此现象无关。【答案】A12.清朝人丘逢甲在近代中国一次战争后写下这样的诗篇: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故本题选C。A、B、D与台湾无关。【答案】C13.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且有成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能反映出这一性质的口号是()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知识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与新文化运动相关。B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D与抗战相关。而C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它反映了反帝和反封建的性质,故本题选C。【答案】C14.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对于西方并不是灾难,故排除A。B不符合“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D也表述错误,因为重庆谈判后国家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和平。而C正确,因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破产,是共产主义革命斗争中的大胜利,也保证了国内的和平,故本题选C。【答案】C15.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依法治国的方略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知识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它反映了主权在民的思想,而C与此相关,故本题选C。A属于法治方面,B和D体现的是民族自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符合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答案】C16.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知识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B、D是其相同点,而C只符合1954年宪法,因为《共同纲领》体现的为新民主主义性质,故本题选C。【答案】C17.“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知识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澳门回归祖国,A、C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它们能否实现最终由D决定,故本题选D。B与海峡两岸关系相关。【答案】D18.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他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是()A.雅尔塔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知识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它反映了求同存异的原则,这与1955年召开的亚非万隆会议相关,故本题选C。A、B、D与此不符。【答案】C19.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知识点】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它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改善,故本题选C。A出现于1979年。B与题意和史实不符。D错误,因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并不意味着两国的结盟。【答案】C20.公元前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尼娜兴高采烈地和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她却被拒绝进入会场。其主要原因是()A.会议采用“陶片放逐法”,妇女无表决权比B.会议内容与妇女无关C.雅典民主政治制度规定女人不得干预男人事务D.在当时妇女无政治权力【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雅典的民主制度为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参政的政治制度。妇女不是公民,不享有民主权力,故本题选D。A、B、C不是妇女不能入场的主要原因。【答案】D21.恩格斯说,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之处有二:一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据此判断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重要标志是()A.城邦制的形成B.梭伦改革C.克利斯提尼改革D.伯利克里改革【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与克利斯提尼改革中建立十个区域部落的内容相关,故本题选C。A与氏族组织变化无关。B时期,区域部落尚未出现。D迟于C。【答案】C22.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有这样的规定:外国人永远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罗马市民财产的所有权。由此规定可知()A.《十二铜表法》具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