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典章制度、意识形态等带到分封之地。这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复制.学者强调的是分封制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2.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汉)武帝朝的承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承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具休表现在以丞相为首的机构A.由行政机构变为学术机构B.由决策机构变为执行机构C.权利扩大且地位逐渐上升D.由行政机构变为内侍机构【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中外朝【名师点睛】中国古代通过直接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具体措施在各朝代的表现各不相同,从唐代开始,宰相的职权被一分为三,继而再加细分,宋代沿袭这一做法,终于使得宰相的职权极大削弱,但与此同时却造成了冗官现象和政府机构效率低下。明代,宰相制度被废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有了最终的解决。3.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淳化中,赵韩王出镇,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表明宋太宗可能A.废除相权强化君权B.将相权一分为三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意图解散中书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轩审刑院”等,可知宋代不断分割宰相的权力来强化君权,C项正确;A项应该是在明朝时期,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B项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D项错在“解散”。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分割宰相权力4.钱穆在《国史大纲弟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信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排除A项;世卿世禄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材料信息“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可排除C项;察举制以才能和品德为选官标准,自上而下地推荐人才为官,政权相对开放,符合材料信息“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政权逐步解放”要求,虽然D科举制也符合材料要求,但在时间上晚于察举制,故B项最有可能。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名师点睛】本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也是高考命题者最钟爱的命题方式,是能力与基础知识相结合的最好方式,本题的关键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历史概念,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对教材中的重要历史概念要全面理解与掌握,特别是对同类历史概念,需要准确掌握其鲜明的能区别其它历史概念的特点。5.《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A.六部职能的衰退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宰相权力的反弹D.内阁为实际的宰相【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名师点睛】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相同点: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同点:1.地位不同。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阁臣也只是皇帝的侍从。2.与皇权的关系不同。丞相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约;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职权大小、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决定,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6.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既巩固统治,也蕴含割据因素B.郡县制意味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行省制是蒙古族重要的政治制度创新D.三省六部制明确宰相分工,提高效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巩固统治,但是由于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又蕴含割据因素,A正确;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免,不得世袭,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项正确;蒙古族统一国家后由于疆域辽阔,在地方上实行了行省制,是今天省制的开端,C项正确;D项错误,因为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不是地方行政制度,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度7.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休公民千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尚书》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对这两个“民主”的理解,不准确的是A.两者含义不同,但都对各自的“民主”持赞扬态度B.前者是指“公民做主”,后者是指“为民之主的人”C.古代两国都有人思考所在社会政治制度的合理选择D.无论雅典还是中国,实现“民主”都是民众的愿望【答案】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雅典民主与中国古代民主的比较8.有人曾嘲笑梭伦所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梭伦对此的答复是:当破坏协定对双方都不利的时候,人们是会遵守相互间的协定的。这表明A.雅典城邦崇尚民主和法治B.梭伦改革的举措具有中庸色彩C.雅典民主政治的雏形形成D.梭伦认为法律可协调各方利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当破坏协定对双方都不利的时候,人们是会遵守相互间的协定的”可以分析出梭伦认为法律可协调各方利益,故本题答案选D项;材料主要讲的是法律没有涉及民主,A项不符合题意;B项中的“中庸”材料体现不出;材料的主旨是法律不是民主,C项不选。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梭伦改革【名师点睛】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1.目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措施:很多措施都带有“中庸”色彩。3.结果: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9.恩格斯说: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据此说法准确的是A.罗马法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纠纷B.罗马法因为商品生产和贸易发展而制定C.罗马法是迄今为止法律的最完备的形式D.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答案】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10.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中称:“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材料反映出罗马法A.重视保护神学权威B.注重协调社会关系C.侧重保护个体权利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可判断出C项正确;D项说法与材料“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不符。材料中没有涉及保护神学权威,A项不选;B项与“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不符。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名师点睛】罗马法的内容:①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核心)②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他们的多种权利。③制约或消除父家长权、夫权等。11.有学者指出:“与美国不同,英国议会的党派色彩直接决定了政府的构成。”其理由是A.政党政治制度的形成B.三权分立原则的破坏C.责任内阁制度的建立D.《权利法案》的规定【答案】C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的代议制·责任内阁制【名师点睛】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18世纪前期形成,下议院多数党领袖居内阁之首,成为事实上的首相。(2)内阁的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组成责任制内阁。12.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曾这样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雅克·索雷实际上指出了美国1787年宪法A.制宪过程类似于“光荣革命”B.在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C.规定的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D.解决了南北方分裂的隐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制原则,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材料“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反映了这一作用,故C项正确。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故B项排除。南北方分裂是1861年南北战争的背景,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13.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帝国议会由成年的男子选举产生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大量封建残余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的首相【答案】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名师点睛】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①内容:a.宪法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控制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只保留着一些自治权。b.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等权力;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有绝对权力;议会:为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院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实际是上院;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但是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帝国议会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②特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实质: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14.一位学者评论某政权,认为:这个政权中,君主不能直接控制地方,犹如全身瘫痪,中枢神经不能直接控制四肢,身体各部位只能有限的互相牵动。这个政权最可能是指A.2世纪初的罗马帝国B.1789年大革命前的法国C.独立战争之前的美国D.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他表面中央不能直接控制地方。这体现的是欧洲封建社会的采邑制。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是典型的封建社会,实行采邑制,故选D。A项罗马帝国时期是奴隶社会;B项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C项是没有主权的殖民地;都不符合题意。考点:西欧封建社会·德国·特点15.18世纪90年代,法国革命愈演愈烈,英国漫画家推出作品“法国人来了”(右图)。法国人占领英国国会后将会发生的可怕状况:国会议员都会被“钳口”,使其无法自由发表主张;国会被法国人掌控,变成名存实亡的傀儡政权。作者意在表现A.英国呼唤法国式的革命B.对革命的前景充满担优C.激进的革命会促进民主D.英国对法国人充满敌意【答案】B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大革命·影响16.“道光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