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总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2.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攉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晋国实行征辟制度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晋国对农业的重视D.宗法制度彻底瓦解3.《耒耜经》记载:“进入则箭下,入土则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中原B.属于水利灌溉工具C.东汉时期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4.“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国家)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唐)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手段?”材料揭示出宋朝()A.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B.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D.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5.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在、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削弱六部的权限C.扩大地方行政权力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6.康熙年间《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城分工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335斤(合177.6675吨),洋行四处派人收购,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根据材料近代苏南地区的养蚕业()A.近代逐渐发展衰败B.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重要组成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8.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书日非……受人令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如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李鸿章认识叫发展工商业人的重要性B.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C.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D.“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9.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舰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A.阶级矛盾激化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C.民旅矛盾缓和D.清政府沦为列强工具10.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在北京创办《先驱》刊物,发刊词中指出“本刊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现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时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下列方案中“最合时宜”的是()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废除君主专制制度C.实现革命阶级联合D.建立杜会主义社会1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决议明确指出:坚决反对冯玉样,发动群众破坏其军事设备;党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纲之下,加紧农村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建立农协政权。该决议反映了()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中共认识到农民革命的重要C.红军在陕北的力量发展壮大D.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确立12.《武汉会战目的方针与策略指导》指出:“以目前国际形势观察,自力更生仍为我政略上最离原则,基于此而产生之作战指导方针,亦即持久战与消耗战。”材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指导方针B.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全面失败C.中国战场始终坚持独自抗日D.国民政府意识到抗战的持久性13.下表是某时期我田翻译外表著作情况简表,其最有可能出砚于()类别翻译人员所占比例翻译俄文书籍比例工程技术58%38%——45%人文与杜会14%A.新文化运动后期B.抗战胜利后切期C.新中国过渡时期D.改革开放后初期14.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己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D.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15.《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2006年l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小岗村的变革反映出()A.农村生产关系要适时调整B.“大包干”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C.合作社经济有持久生命力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16.20世纪来,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股各其特色的“中国风”。时装“中国风”的出现反映了()①经济全球化的加强②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扩大③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④服饰深受政治生活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7.《大国崛起》记载了近代欧洲大国的兴衰历程,依据所学知识下列大国崛起中空格处应填入的正确内容是()A.开辟新航路B.工业革命C.发动鸦片战争D.获得“一战”胜利18.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权资、生产、销售、金融等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推动这一“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B.世界市场的形成C.金融中心的转移D.中国市场的扩大19.“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苏联)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支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A.斯大林时代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B.赫鲁晓夫时代的农业改革C.勃列日涅夫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D.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加速发展战略”20.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一做法()①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②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③是“以邻为壑”的短视行为④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泊危机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田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A.确立并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B.实行贸易保护主义C.成立北大西洋公约姐织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性和地区性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回答第22~23题。22.为着加快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先后加入的国际性和地区性经济组织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3.对上述①②③这三大区城性经济组织共同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区城内部的政治一体化进程B.推动了区城内部的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C.加强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对经济全球化具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24.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这一看法实际上强调了()A.经济区域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B.经济全球化中以发达国家为主导C.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铁序己经建立D.两极对峙格局的瓦解捉进了经济全球化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3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菩问题。材抖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立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累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利断。”——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等材料二1945年,工党执政后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英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79年,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举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牡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这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列宁领导下的苏俄(联)在实践中经历了怎样的政策转变?(4分)(2)根据材科二,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措施的异同。(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经历怎样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历程。(6分)综合上述材科,苏、英、中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改革围绕怎样的共同主题展开?(1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民国时期部分省份中山公园数量统计表(1925-1949年)省份数量省份数量广东57云南7广西27山东4福建28河北3浙江22河南2湖北14山西2湖南13陕西2江西13辽宁1——据民国时期各市县方志,转引自陈蕴茜《空间重组与孙中山崇拜》上表能够反映民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历史状况。解读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提炼出一个历史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论述。(12分)(要求:结论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述合理。)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唐代制定了一套规范官吏行事的“守常之法,”使官吏在从事政务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达到“以法治官”的目的。唐太宗对中央官员的编制仅定额为730员,并从一开始就将官史的一切政务活动纳入法治轨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对各级官吏选拔、任用、考课、奖惩、监督和休致等管理制度。唐代统治者在行政法律上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警戒官吏的作用,但在实际执行时,却承袭了西周以来“刑不上大夫”的原则,对官吏的行政失职与渎职的处罚,往往采取“赎刑”、“官当”等方式具体执行。这既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又能达到惩治行政失职与渎职行为的目的。由此不难看出,唐初统治者在行政立法上考虑得是极其周详的,这些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对其统治的维护也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行政管理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代的行政管理方式。(9分)25.(1)观点: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先例可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4分)探索:由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实施新经济政策转变。(4分)(2)不同:二战后初期的改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动国有化:发展福利制度。(4分)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减少国家干预,推行私有化;削减福利开支。(4分)相同:都在一定时期内推动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先在四川、安徽展开,后逐步推广到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