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湘教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章1.1.1集合的概念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知识总结第三章1.1.1集合的概念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精要整合2基础训练·达标3能力提升·巩固4知识归纳·整合1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知识归纳·整合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精要整合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一、生物进化对地理环境演化的影响生物的进化对地理环境演化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2.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3.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二、根据化石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它们生活的遗迹。化石在地质学上的意义:一是可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二是能够帮助我们推测古地理环境。化石能够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其理论依据是: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而且演化的过程又是不可逆的,即每一个生物种属在地球上只能出现一次,灭绝之后就不再重复出现。因此一定种类的生物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不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不同种属的化石群。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这样,我们掌握了化石出现的顺序和生物演化的规律,就可以运用化石来划分和对比地层,确定地层的新老关系和相对地质年代。如恐龙化石所在的地层属中生代,哺乳类动物化石所在的地层属新生代等。我们可以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确定不同地点的各地层是否属于同一时代,进而分析各地点的地层差异,如下图所示: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地点2缺失D地层,地点3缺失B地层。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该地层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在当地可能发生过地壳的隆起,使当地的地势高于附近地区,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该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沉积过程间断,代之为侵蚀和搬运作用,原有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该地的气候发生了变化,如气候变干,径流减少,失去了搬运的动力,没有形成沉积物。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三、分析风化壳厚薄的方法风化作用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等,其中最主要的有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大类。1.(1)气候寒冷或干燥的地区,生物稀少,寒冷地区降水以固态形式为主,干旱区降水很少,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化学风化次之。岩石破碎,很少有化学风化形成的黏土矿物,所以风化壳较薄。(2)气候潮湿炎热的地区,降水量大,生物繁茂,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尸体分解过程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具有较强的腐蚀能力,化学风化强烈,形成大量黏土,所以风化壳较厚。2.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风化壳逐渐加厚。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四、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岩石、大气、水、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素共同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如下。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条件下,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不同地貌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与山高谷深、气温垂直变化大有关系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水文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水文特征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条件不同的地方,气候也有差异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一定气候条件下,生长着相应的植物,活动着相应的动物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亚寒带则为针叶林植物也影响气候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要湿润得多气候与土壤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江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的干湿状况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湿润的土壤环境下,空气的湿度大,温差小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地貌与水文不同地貌条件下水文状况不同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水文条件对地貌的影响更是深刻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长江三峡的峡谷地形是流水切割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影响生物阴坡和阳坡植物是不同的,马尾松多分布在阳坡,冷杉多分布在阴坡生物影响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水文与生物不同水文条件下,生存着不同类型的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环境生物的出现也改变着水文状况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着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土壤也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宜茶树的生长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五、关于“理想大陆”自然带的几个规律性问题“理想大陆”是指地面上排除山地、高原等地形因素的干扰,自然带在地平面上的分布。所以“理想大陆”自然带又称为大陆水平自然带。它是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共同作用的产物。图形(见下图)看似复杂,但自然地带的分布和组合是有规律可循的。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1)“理想大陆”自然带,具有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两种水平分布规律。(2)大陆两岸除了信风的离岸风和寒流流经的地方外,主要为森林地带,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北半球向北还有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3)大陆内部分布着草原荒漠带,在北半球从南向北依次为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4)在寒暖流分布的中纬30°-40°的大陆西岸,出现特殊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5)大陆自然带南、北半球大致是对称分布的。因在南半球相当于北半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的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因而这两个自然带缺失。(6)联系地表陆地实际可以看出:①大陆面积愈宽广,地表起伏愈小,水平自然带表现愈完整。②大陆相对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大陆愈向高纬面积愈小。③当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时,水平自然带表现明显;当非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时,水平自然带的分布受到干扰。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六、垂直地带性规律的要点分析1.垂直分异规律的要点判读(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①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下图)。②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类型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一多一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3)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①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如针阔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1200米。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4)雪线高度不同雪线含义: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①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系。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雪线高度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例如,我国的天山一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天山东段雪线达5000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②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积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多,雪线偏高,而北坡的雪线位置较低。例如,中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3900~4200米,而北坡雪线高度为3500~3900米。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③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其南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在同等气温(低于0℃)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形成降雪,雪线高度在4500米左右;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一般只有600~800毫米,空气要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雪线高度大多在6000米左右,个别地区达6200米。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方法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要结合其主要特点:(1)山地垂直自然带出现在中低纬度的高山上。(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相一致。(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多少取决于山体的相对高度和纬度。山地自然带的基带是指山脚处的自然带,这是由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或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所决定的,如喜马拉雅山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三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4)高山雪线的分布高度受热量和降水等因素的影